正文 第68章 蜀女輔政(2 / 2)

劉太後與武則天截然不同。她在聽政時公正廉潔,不徇私舞弊,深為朝臣敬重。有一天她見兩個姑姑(宋太祖之女)頭發掉了很多,就對太監說:"姑姑年歲大了,頭發掉了許多,你去請她們來,我要賞給她們珠寶頭巾和假發。"潤王趙元分(宋真宗的弟弟)的妻子聽見後,就要求劉太後也賞她珠寶頭巾。劉太後說:"大長公主是太宗皇帝之女、先帝(真宗)的妹妹,你是趙家的老婦,你怎能和她們相比呢?"趙元分的妻子隻得低頭走了。

過去賜給大臣們的茶外麵都是龍鳳包裝。劉太後看到後說:"這怎麼成呢?"她下令凡宮內外官員所喝的茶的包裝一律不能使用龍鳳包裝。她對趙家王朝忠心耿耿從不為劉家謀權謀利。她下令後宮說:"凡賜給劉家人的東西與食物一定要換器皿。凡皇家所用器物,不能進入我劉家門。"她自己和劉家人穿著都很樸素。她的子侄們看到嬪妃和公主們穿綾羅綢緞很不服氣,要求穿同樣衣料。劉太後說:"那是皇家服飾,你們怎麼能穿呢!"

有個叫方仲弓的人上書提出要仿效武則天,為劉太後家立廟,程琳並獻上《武後臨朝圖》要模仿武則天的家廟建築。劉太後生氣地將圖和奏章扔在地上說:"我不能幹這種對不起祖宗的事!"

有個叫劉綽的漕臣,獻糧千餘斛,要求賞他三司官位。太後訓斥他說:"你聽說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嗎?哪一個朝中官員是用錢買來的呢!"

丁謂、曹利二人濫用職權,太後立即貶了他們的官。朝中官員為之警畏,再沒有人敢以權謀私。

宋仁宗即位以後,劉太後時刻希望兒子能早一天獨立處理朝政。她召令群臣說:"皇帝聽政斷事之餘,應召令明儒講習經史,以輔助皇帝之德,希望他能早日熟悉朝政,還我一個自由。"

劉太後聽政十一年,對趙氏江山鞠躬盡瘁。因此,宋仁宗一直認為劉皇後就是他的親生母親,特別孝敬她,母子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爭執。趙家的叔伯們也不敢提出異議,從而鞏固了仁宗的皇位。宋真宗死時劉太後雖不便給宋仁宗說李宸是她的生母,但她卻叫兒子宋仁宗封李宸為順容,隨眾嬪妃去永定陵為宋真宗守墓。在祭奠真宗時,李宸排列在先朝嬪禦之中,實際上劉皇後也把李宸當皇後妃對待。

明道元年(1032),李宸病危,劉太後要仁宗封她為宸妃,讓她死後有個名分。李宸妃死後,劉太後怕引來是非,不敢行太後禮葬,仍行嬪妃葬禮。臣相呂夷簡希望從厚安葬李宸。劉太後說:"如果那樣,我如何向皇上解釋呢?"

呂夷簡說:"你如果考慮到劉氏家族今後的安危,寧可冒險厚葬。"

劉太後一聽,明白了呂夷簡的用意。立即問道:"丞相認為,應該如何厚葬李宸妃呢?"

呂夷簡說:"請太後用一品禮為李宸妃治喪,出殯於洪福院。"劉太後欣然同意。

呂夷簡命令手下以太後服飾與水銀棺裝殮李宸妃。

果然,後來燕王(宋仁宗的叔父)就此發難,挑撥宋仁宗與養母劉太後的母子關係。他對宋仁宗說:"陛下乃是李宸妃所生。"仁宗聽後大哭,立即追封李宸妃為皇太後。他去洪福院為母親更換太後棺槨時才發現,李宸妃身著太後服,躺在水銀棺中,麵目如初。仁宗歎息道:"人言豈可亂信啊!原來母後早把生母當皇太後看待了。"因此,他沒有聽信燕王等人的挑撥離間,對劉氏宗親更加愛護與器重。為了向生母盡孝道,宋仁宗又將李宸妃移靈真宗永定陵,並定廟號為奉慈。將李太後之弟李用和封為彰信軍節度使,並將福康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李瑋。

(史料出自《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