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楊貴妃軼事(2 / 3)

唐玄宗被她捧得昏昏然,不問情由,回宮後立即給高力士說:"你去把那首詩給我找來!"

不到一個月,高力士就將那首詩捧到了唐玄宗麵前。

唐玄宗展開頌曰: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重結後生緣。

唐玄宗讀後很受感動,馬上命令高力士:"傳旨下去,將詩在六宮傳閱,並叫作詩的宮女不要害怕,朕不會怪罪她。"

那首詩在宮中傳閱時,不少宮女感動得流下淚來。她們說:"這詩說出了我們不敢說的心裏話,真是太好了!"

過了兩天,寫詩的宮女聽到大家讚揚,皇上沒有怪罪,就大著膽子去見唐玄宗說:"啟稟皇上,小人罪該萬死,那首詩是我寫的!"

唐玄宗說:"你敢於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何罪之有!我就把你賜給那位收到詩的戰士吧!"

他又轉身對高力士說:"宮女也有七情六欲,是朕考慮不周。傳旨下去,從今以後宮女不能在宮裏幹一輩子,幹幾年就放她們回去結婚生子,另選一批年齡小的進宮輪換。傳旨查訪收到詩和棉衣的士兵入宮,朕要親自為他們主婚!"

那位宮女聽了這些話,不停地叩頭。高呼萬歲,萬萬歲!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皇上經常入觀與太真道人私會的消息走漏後,首先不滿意的是壽王李瑁。為了安撫李瑁,天寶四年七月,唐玄宗冊立左衛中郎將韋昭訓之女為太子妃。

第二年元月,唐玄宗召楊玉環回宮,公元748年,正式冊封楊太真為貴妃,並追封她的父親楊玄琰為太尉、齊國公。提升他的叔父楊玄珪任光祿卿。封她的族兄楊銛任鴻臚卿,族兄楊國忠任侍禦史。不久唐玄宗又招楊國忠為駙馬,將他最寵愛的女兒、武惠妃所生的太華公主嫁給他。

舉行冊封儀式那天,樂隊高奏《霓裳羽衣曲》,楊貴妃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與美色令朝野上下稱道。唐玄宗親自將鎮國金釵插在楊玉環的頭上,他還得意地對眾人說:"朕得貴妃,如得至寶!"同時他又作《得寶子曲》要樂隊演奏,要楊貴妃配舞。

天寶六年底,楊貴妃撒嬌與妒悍觸怒皇上,唐玄宗將她送回楊家關禁閉。

楊貴妃走後,唐玄宗心緒不寧,太監和宮女們稍有不慎,他不是喊打,就是喊殺,死了不少宮女。高力士看出唐玄宗的心思,就編造一些理由,讓唐玄宗召回楊玉環。

楊玉環回宮後,跪在唐玄宗麵前說:"請皇上息怒,奴婢年幼無知,不懂宮中禮節,不諳皇上意旨,冒犯皇上,皇上要罰要打均可,千萬不可生氣傷害龍體......"她一席話,使唐玄宗龍顏大悅,立刻上前扶起她。隨即又命樂隊與名伶入宮伴楊貴妃唱歌跳舞。

楊貴妃重新得寵以後,又忘乎其形。天寶九年二月,楊貴妃因竊吹寧王紫玉笛冒犯皇上,唐玄宗下令將楊玉環逐出皇宮。近臣吉溫知道唐玄宗的脾氣,立即上前稟奏說:"貴妃不過婦人而已,不懂宮規,犯了天條,理當處死,但她被皇上寵信過,即便是死也應死在宮中,皇上何不在宮中賜她一席之地,免得她出宮受外人淩辱呢?"

唐玄宗此時氣已消了,就將計就計說:"那好吧,把她帶下去,在宮裏給她找個住處。"

太監張韜光送楊貴妃到後宮。楊貴妃哭著對他說:"妾全身上下受之皇上,妾之發膚受之父母,臨死前我隻能將一縷青絲獻給皇上,以報皇恩!"隨即她剪下一束頭發,交給張韜光,請張轉交皇上。

唐玄宗聽了張韜光的話,手接頭發時感動得淚珠滾動。他忙叫張韜光召楊貴妃回來。

經過幾次折騰,楊貴妃漸漸摸透了唐玄宗的脾氣。以後就淨拿好聽話誆他,好事戲她。因而唐玄宗也就特別寵她。

禦花園中桃花開時,唐玄宗親手折下一枝,給楊貴妃戴在頭上,並說:"此花猶能助愛妃嬌態。"後來人們就將桃花命名為"助嬌花"。

楊玉環愛吃荔枝,唐玄宗派專人去為楊貴妃采鮮荔枝,使不少人馬在運送荔枝途中累死。因此,詩人杜牧在詩中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