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青城縣(即今都江堰市)東10裏處,有個農副產品集散地名叫聚源,集市上沒有幾間房屋。公元719年的夏天,在集市上的一間茅屋裏,傳來嬰兒哭聲。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在床前忙碌著,不時給妻子遞剪刀、端熱水;遞裹孩子的尿布、衣服。
"他爹,是個女兒!"妻子忍住疼痛,邊剪臍帶邊說。
"女兒好嗬!我們有了個兒子,就希望生個女兒。"男子說完站起身走到床邊,低頭看那剛出生的小生命。接著他又說:"孩子她娘,孩子長得好漂亮嗬!眼睛大大的,一睜開眼就好奇地盯著我。"
妻子低下頭仔細端詳孩子說:"孩子他爹,你看她像誰?"妻子問。
"我看她跟你一樣漂亮。白白圓圓的臉蛋上長著兩個小酒窩,大眼睛,高鼻子,小嘴巴,頭發黑得發亮,都是你們巴蜀人的長相。隻有那耳垂特別大,既不像我,也不像你,是一副福相。她的命肯定比我倆好,就取名小寶吧!"丈夫高興地說。
說話的男子名叫楊玄琰。他是隋梁郡通楊汪的曾孫,隋滅後他的曾祖父移居山西濟水縣。楊玄琰在唐中宗時到巴蜀青城縣聚源裏當司戶,並在聚源娶妻,先後生了一男一女。
說起這個司戶(相當今天的鄉長)也夠苦的,女兒才三歲,妻子一命歸天。楊玄琰收入微薄,雇不起丫鬟,帶著兩個孩子,又當爹又當媽,在聚源和他們相依為命。
楊玄琰這兩個孩子從小聰明、伶俐,也很調皮,父親常為他們操心。兒子膽大、粗心,不聽話;小寶從小愛打扮,很討男孩子喜歡。父親沒錢給她買花戴,她就和哥哥一起跑到野外采野花。在百花盛開的春天,哥哥在院子裏背父親布置的《三字經》,四歲的小寶爬上院壩邊的桃花樹上摘花。"嗵"一聲,哥哥回頭一看,妹妹從樹上掉下來,落進水池裏。他大喊:"爹爹,快來呀!妹妹掉到水池裏了!"
小寶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臨危時隻知道哭叫。她不哭,兩隻小手在池中奮力撲打水麵,拚命向岸邊遊動。父親跑來,把她從池中拖起後,她不哭不叫,抱著父親的頸子說:"爹爹,我以後不再爬樹了,你不要打我好嗎?"
"乖孩子,爹不打你。你要什麼給爹說,不要自己拿。你還小,有些事你不能自己做,不然會傷到你!"楊玄琰含著熱淚說。
楊小寶快到十歲時,父親楊玄琰和哥哥相繼病死。小寶的叔父楊雲珪,在河南弘農郡華陰縣當師爺。他聞訊趕來巴蜀,安葬完弟弟後,就把小寶帶到河南。
小寶長到14歲,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絕世美人,朝廷選太子妃時,被選入宮中,賜名楊玉環。
唐開元二十二年十一月,楊玉環被冊封為壽王李瑁的妃子,從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李世民接位以後,自封是道教始祖李耳的後人,在全國倡導信仰道教,皇宮內院也修建了道觀,供皇上及朝中大臣參拜。唐玄宗李隆基在武惠妃死後,後宮佳麗三千,無一中意。他看到壽王李瑁的妃子貌若天仙,很想據為己有,但又怕有損君臣父子之禮。貼身太監高力士看出他的意圖以後就給他獻計。
高力士在朝內散布謠言,說楊玉環是唐氏家族的"克星",隻有讓她入觀修道,才能使唐氏江山永固。
唐玄宗下旨送楊玉環入宮內道觀修道,削除了太子妃名分。
唐開元二十八年十月,高力士奉旨將楊玉環送入皇宮內的道觀,道長給她取道號:"楊太真。"
楊玉環出身貧寒,品性善良,而且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智謀超群,善解人意。入宮以後,她同情宮女,待人熱情。開元年間,邊防戰士的棉衣均由宮女縫製,以表皇上對邊防戰士的關懷。楊玉環聽說有一個宮女將一腔思春情詩縫在邊防戰士的棉衣之中,很受感動。唐玄宗入觀祈禱祖宗和武惠妃時,召見楊太真。楊太真身著素衣素帽,突顯出她自然美的奇麗與特有迷人風采,一下就把唐玄宗給迷住了。楊太真將宮女們所說故事講給唐玄宗聽。唐玄宗見她自身難保卻仍在為別人著想,十分感動,從而更加喜歡她。從那以後,唐玄宗經常以祭祀為名到觀中與楊太真私會。
有一天唐玄宗到道觀去會楊太真,楊太真在唐玄宗麵前撒嬌說:"皇上,那個寫詩選夫的宮女好可憐啊!哪個士兵能看到她的詩,那一定是緣分。緣分就是天意,你是天子,你代表天意,就成全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