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認顏色
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也可以通過顏色來訓練。可以先讓寶寶認紅色,如紅色的瓶蓋,告訴寶寶這是紅色的,下次再問“紅色”,寶寶會毫不猶豫地指向瓶蓋。再告訴他球也是紅的,寶寶往往會睜大眼睛表示懷疑,這時可再取2~3個紅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說這些也是‘‘紅色”的。
由於顏色是一種較抽象的概念,要給時間讓寶寶慢慢理解,學會第一種顏色常需3~4個月。顏色要慢慢認,千萬別著急,千萬不要同時介紹兩種顏色,否則會令寶寶更容易混淆。
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寶寶對色彩的敏感度以及提高對同類物體的認知能力。
第345~346天寶寶要說清楚哦——糾正寶寶錯誤發音
語音不準確不清楚的問題多出現在4歲半前的幼兒中,如把“哥哥”說成“多多”,“老師”說成“老希”。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與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掌握某些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因此出現語音不準確的現象。
父母要做好老師
平時父母要及時發現寶寶的錯誤發音,並幫助寶寶糾正。如果父母將錯就錯模仿寶寶,寶寶就會得到錯誤的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
寶寶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因此會有一些可笑的發音,如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將“吃”說成“七”等。
父母不要模仿寶寶的錯誤發音,相反,應該糾正寶寶,如當寶寶發出“蘋朵”時,父母要張大嘴型發出“蘋一一果,果一一”的音,並讓寶寶模仿嘴型發音。
學童謠
1.小嘴巴:“小嘴巴,圓溜溜;娃娃哭,像喇叭~嘻嘻笑,像花朵。”
2.氣球:“吹,大了~飛,高了~砰,炸了。”
3.小兔騎老虎:“娃娃屬小兔,爸爸屬老虎;娃娃騎爸爸,小兔騎老虎。”
糾正語音的方法
示範和講解:幼兒有好模仿的特點,因此成人正確的示範是教寶寶掌握語音的重要方法。為此與幼兒接觸的成人應堅持說普通話,正確發音,為幼兒提供模仿的榜樣
為提高示範的作用應配合講解,使寶寶掌握發音的方法,感知發音的微小差異,如:提醒寶寶注意聽,並看示範者發音的口形,什麼音使用發音器官的什麼部位(如“g”音用舌根、“d”音用舌尖、“zh、ch、sh”要翹舌),讓寶寶跟著學示範要堅持經常化,貫穿在寶寶的學習、遊戲、常生活中。
練習:練習對寶寶掌握語音是十分重要的,練習包括聽音與發音的練習。通過練習訓練寶寶聽覺器官的靈敏性,使之辨別出語言的細小變化,區別正確的和錯誤的發音,同時還能訓練寶寶發音器官的協調活動。
應該注意的是,練習的方式應適合幼兒的特點,能激發寶寶練習的積極性,因此練習的方式應多樣化、遊戲化、趣味化,如:通過聽故事、複述故事、說兒歌、說繞口令練習發音~看圖說話練習發音;做遊戲練習發音等。
正音:寶寶發音不正確時應及時糾正,但對於寶寶錯誤的發音不要給予強化,更不要以此取笑,而應以積極鼓勵的態度讓寶寶樂於糾正自己錯誤的發音。培養寶寶正確發音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應該堅持有目的地正音。
如果寶寶到5、6歲還有較大的發音不準確問題,就應注意檢查寶寶發音器官是否有問題,以便及早采取措施。為什麼要對寶寶進行聽話訓練。
隻要寶寶把固定的語音和它所表達的事物、動作聯係起來,有所反應(眼看、手指),就說明他已經聽懂了。還可以經常讓寶寶聽一些小詩、童話故事,小寶寶可能沒有多少反應,但他已聽懂了不少。如果讓寶寶在說話前就掌握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比等到他開口說話再進行教育,無疑提早了整整一個發展期。
第347~348天寶寶大叫有原因——理解寶寶的心情
寶寶8個月後,己會對不喜歡、不願意的事情表示反抗,同時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看見什麼都想摸摸拿拿,還常常用大叫大嚷的方式引起成人的注意或強調自己的某種情緒。
理解寶寶的大叫聲
好多寶寶會大聲尖叫,父母會擔心,會手足無措~其實,隻要掌握了寶寶大聲叫的秘密後,父母可對症下藥,應對寶寶的大叫。
首先父母應該明白,大叫也是寶寶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語言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己經在為將來的語言表達做準備了,放聲大叫隻是寶寶學習語言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表現,一種特殊的語言方式,就如寶寶的手語和肢體語言一樣。大叫可鍛煉寶寶的發音係統,就像小鳥初試啼聲一般,寶寶會覺得自己發出的聲音很好玩,就會有意大聲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