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第十二月(二)(1 / 3)

第341~342天寶寶任性不乖哦——如何教育任性的寶寶

1周歲的寶寶已經有很強的任性行為,一有不滿意之處就會發脾氣。有的寶寶發起火來,還會動小手打人。遇到寶寶任性情況,大人首先要耐心勸阻。如果寶寶不肯罷休,爸爸媽媽可以采取冷處理,讓寶寶自己去哭一陣,待發泄完畢後再和他講清道理。

任性的原因

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寶寶特別任性,為達到某種目的甚至會哭鬧不止,把家長搞得精疲力竭仍不罷休。人們往往把這種任性歸咎於獨生子女太嬌慣,其實這種結論過於簡單、武斷。據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的訝究表明,寶寶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幼兒隨生理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待周圍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瞻前顧後的分析,而僅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盡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處於獨立性萌芽期的幼兒,一切事物都想弄個透徹,這種“親力親為”的心理,往往會在不合情理中表現出來。寶寶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樣理性。家長有時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從寶寶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行為表現,對其要求不可包辦代替或斷然拒絕。麵對任性哭鬧的小兒,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毫無意義,父母應該把力氣放在分辨寶寶的哭鬧原因上,再想些幫助他的辦法。否則,寶寶的任性就會越來越嚴重,

這實質上是一種與家長對抗的逆反心理,多因家長初始沒有理解和重視他們的心理需求所致。所以,年輕的家長應該多了解寶寶的心理,從而理解和接受寶寶的心理需求。

暫時回避

有時讓寶寶先哭鬧一會也好,就當做呼吸操和運動體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環,還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寶寶的生長和發育。其實,大哭大鬧往往是1歲左右寶寶逼迫大人“就範”的主要手段。如果寶寶一哭,就無條件地滿足他的任何要求,就會使寶寶認為隻要自己一發脾氣,一切都會如願以償。因此,爸爸媽媽切不能因為寶寶一哭鬧就輕易遷就,要耐心等待寶寶冷靜下來,然後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來解決。

轉移注意力

在寶寶任性發脾氣時,爸爸媽媽也可以說:“你聽,那邊是什麼聲音,快去看看。”把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以擺脫眼前的困境。

正確引導

寶寶任性時,爸爸媽媽要引導寶寶的個性向著良好健康的方向發展,對於寶寶不好的行為爸爸媽j媽要明確表示禁止。對於寶寶好的j行為,爸爸媽媽要加以鼓勵,加強與寶寶的交流,保持愉快的家庭氣氛,使寶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研究表明,嬰幼兒的腦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盡早給予嬰幼兒充分的營養和適宜的刺激,能夠使受損傷不嚴重的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繼續生長和傳導功能恢複,也就是說:隻要盡早的進行腦發育補償,就能激發起腦發育的潛能。下麵,為爸爸媽媽們介紹1歲寶寶社交能力激發方案。

第343~344天做個開朗快樂的好寶寶——寶寶社交與認知能力的培養

研究表明,嬰幼兒的腦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盡早給予嬰幼兒充分的營養和適宜的刺激,能夠使受損傷不嚴重的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繼續生長和傳導功能恢複,也就是說:隻要盡早的進行腦發育補償,就能激發起腦發育的潛能。下麵,為爸爸媽媽們介紹1歲寶寶社交能力激發方案。

寶寶社交能力培養訓練

爸爸媽媽從小培養寶寶與人交往的意識,寶寶長大後擁有良好的人際來往能力,對寶寶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爸爸媽媽是寶寶心中的榜樣,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寶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爸爸媽媽在家能夠注意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和寶寶平等相處,遇事能多為別人著想,寶寶不但會尊重爸爸媽媽,也會懂得克製和謙讓,遇事與人商量,養成良好的交往基礎。

引導寶寶主動發話

在常生活中引導寶寶主動與人說話和模仿發音,積極為寶寶創造良好的交際環境。要讓寶寶主動謝人問好:“您好”、“謝謝”等。還要讓寶寶學習用“叔叔”、“阿姨”等稱呼周圍熟悉的人。此外,還要鼓勵寶寶模仿大人的表情和聲音,當模仿成功時,爸爸媽媽要親親寶寶,並做出高興的表情去鼓勵一下。

與寶寶多做情感交流

寶寶在這個時期己經具備一定的活動能力,有與人交往的社會需求和強烈的好奇心。因此,這時爸爸媽媽應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和寶寶一起做遊戲,進行情感交流。

此外,爸爸媽媽還應經常帶寶寶做外出活動,讓寶寶多接觸豐富多彩的世界,接觸社會,從中觀察學習與人的交往經驗。

寶寶認知能力訓練小遊戲

寶寶的認知發展過程就是通過各種感官刺激大腦的發育過程,不同年齡的寶寶認知的鍛煉有不同的內容,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應根據寶寶的認知發展特點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