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圖書猶如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營養品,爸爸媽媽選擇時都應涉及,做到寶寶的精神營養要均衡,千萬不要有偏差。
讓寶寶看書時,爸爸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在身上讀幾頁給他聽,這樣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而且會讓寶寶慢慢地被這些圖書所吸引,不久寶寶就會喜歡起書來。
教1歲寶寶學看書
1歲的寶寶就己經具備了看書的能力,在爸爸媽媽的指導和協助之下,他們可以從書中認識圖畫、顏色,並能指出圖中所畫出的動物和人物。
教寶寶學看書
在寶寶情緒愉快時,爸爸或媽媽要讓寶寶坐在自己的懷裏,打開一本適合寶寶讀的圖書,媽媽先打開書中寶寶認識的一種小動物圖畫,引起寶寶的興趣,再當著他的麵把書合上,說“大熊貓藏起來了,我們把它找出來吧!”媽媽要示範一頁一頁翻書,一旦翻到,要立刻顯出興奮的樣子:“哇,我們找到了!”
然後,再合上書,讓寶寶模仿你的動作,打開書也找到大熊貓。
起初,寶寶隻能打開、合上,但漸漸地就會一次翻好幾頁。這種訓練能培養寶寶對圖書的興趣。
第339~340天小小寶寶自我意識也很強——關注寶寶心理健康
母愛的溫暖是首要的因素,如護理、哺乳時母親的微笑麵孔、愛撫動作、親切的語言,不僅為嬰兒提供物質營養同時又培育了心理健康。除母愛外,家庭人員、托兒所保育員等,同樣給嬰兒以母愛般的護理、照顧,使嬰兒情緒愉快,對周圍人物產生信任感~反之,則使嬰兒變得呆滯、膽小恐懼。
建立正確的生活製度
人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是相互促進的,尤其在嬰兒時期更為突出。因此,作為爸爸媽媽應當根據寶寶的年齡特征,對寶寶一晝夜的各種活動和休息形式作出合理的安排,並且準時交替,使寶寶有規律地生活,並且讓寶寶的生理需要得到盡可能充分的滿足,讓寶寶自由活動不受束縛,從而能經常處於快樂狀態,使心理得以正常地發展。
培養良好的情感和情緒
爸爸媽媽的撫愛、家庭的溫暖,能培養寶寶良好的情感和情緒。但是這種撫愛不能是溺愛,不是無限製地滿足一切需要。比如,對1歲的寶寶來說,不能一哭就喂奶,一哭就抱著,以免養成寶寶用哭來取得需要滿足的不良習慣。
此外,爸爸媽媽還要注意對寶寶的態度,若是有冷淡、歧視等態度,則會導致寶寶的情緒處於壓抑狀態。
要多鼓勵、多表揚
寶寶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在後天學得的,而爸爸媽媽的是非觀念和處理態度對寶寶心理發展影響極大。因此,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良好行為和點滴進步,要充分肯定和鼓勵~對不好的行為則應予以及時製止。比如寶寶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寶寶玩,爸爸媽媽就應當加以稱讚~當寶寶搶奪別人玩具時,要製止他。是非分明,態度要慈愛,使寶寶養成以友好的態度對待小朋友的習慣,並讓寶寶知道對錯。
自信心理來自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愛
要讓寶寶建立起自信心理,第一步便是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愛。
幫助寶寶建立自信,在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應該避免說一些恐嚇的話,不要在寶寶不乖時嚴厲責備,而是應該管教與教育。否則,就會使寶寶以為他必須達到爸爸媽媽的要求,才會有價值。這樣一來就會降低寶寶的自信心。因此,隻有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愛才能為寶寶樹立起自信,也為寶寶的人生創造一個好的開始。
友好的社會交往
培養寶寶心理健康,爸爸媽媽還要鼓勵和支持寶寶多和小朋友接近,坐在一起活動、玩耍或者是參加一些成人社交活動,要多和爸爸媽媽以外的成人接近。這樣,可以豐富寶寶的生活,開拓思路,培養交往能力,使寶寶逐漸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以避免羞怯、自卑、孤僻等心理產生。想讓寶寶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爸爸媽媽就要給寶寶的心理發展創造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