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第十一個月(一)(2 / 3)

眼瞼裏麵臉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狀與外麥粒腫一樣,但因炎症在較堅實的臉板組織內,所以疼痛較劇烈,炎症持續時間也長,嚴重時整個眼瞼紅腫,患側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麥粒腫的防治措施

在膿頭未形成之前可作熱敷,以促進化膿,輕的炎症也可在熱敷後完全消失。

一旦膿頭出現就應及時切開排膿,不要等到自行破潰,這樣可以減少病兒的疼痛,並可縮短療程。

當膿頭出現時切忌用手擠壓,因為眼瞼血管豐富,擠壓會使炎症擴散,引起嚴重並發症。

不要用髒手揉眼睛,以免將細菌帶入眼內,引起感染。

第309~310天做個好爸爸、好媽媽——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為了寶寶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寶寶充分的愛,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和放任一樣,對寶寶的健康都是有害的。無論是溺愛還是專製都是對寶寶不負責任的教育方法,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避免。

不要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嗬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會累著,於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調能力、大肌肉的鍛煉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生爭執,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後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麵對外麵的社會。正確做法是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後自己爬起來,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不要過分專製

有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就要從小做起,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誌。寶寶想要紅色的玩具,媽媽卻認為綠色的好看,於是買下綠的。寶寶想看天線寶寶,媽媽卻認為另外的曆史故事更有意義,一切都是家長做主,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

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從而局限了寶寶的智力發展。正確做法是假如寶寶提出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不要完全照書本養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以書為標準喂養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正確做法是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第311~312天寶寶可以吃粥啦——媽媽學做本月輔食

粥是自輔食添加之後就頗讓媽媽們欣賞、寶寶青睞的好食物,下麵推薦的3道簡單易做的營養粥,媽媽們快來學學吧。從添加輔食到飲食完全成人化,寶寶們在對食物的探險旅程中逐漸適應、慢慢長大,其中營養粥就是被專家推薦符合寶寶生理特點的飲食之一。

雙米花生粥

材料:粳米50克,糯米30克,花生30克。

1.先將粳米、糯米及花生分別洗淨。

2.將花生放入鍋裏,加水煮至八成熟,將粳米和糯米一起放入鍋裏,一直煨至粥湯濃稠即可喂食。

紅棗蓮子百合粥

材料:棗25克,百合25克,泡好料的大米50克,冰糖1小匙。

1.將紅棗、百合泡開,洗淨;己泡好的大米淘洗幹淨。

2.將紅棗、百合、己泡好的大米和水一起放入鍋內,小火煮爛成粥,加入冰糖拌勻,即可喂食。

黃花菜瘦肉粥

材料:黃花菜20克,瘦肉50克,料泡好的大米50克,蔥5克。

1.將黃花菜洗幹淨,瘦肉切成粒備用。

2.將己泡好的大米、黃花菜一同放入滾水中,用大火煮開。

3.放入蔥、瘦肉粒,待肉將熟時盛出晾涼即可喂食。

番茄蛋卷

材料:菠菜葉10克,番茄適量,雞蛋25克,口蘑5克,調好的配方奶2小匙。

做法

1.菠菜葉煮熟後切成5毫米寬長條。將口蘑去軸洗淨、切碎。

2.在搗碎的雞蛋和1小匙調好的配方奶中加入菠菜葉和口蘑,混勻。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成塊狀的雞蛋卷。

3.往去皮去籽的番茄中加入調好的配方奶1小匙,在微波爐中加熱20秒,放在煎雞蛋卷上。

第313~314天寶寶的第一步——鼓勵寶寶邁出第一步

每個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差距。因此,學走路並沒有所謂最適當的時機,必須視自身的發展狀況而定。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還沒有到達學走路的年齡,那就不能強迫寶寶去學走路,否則很可能對肢體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寶寶學走路的4個階段

11個月的寶寶,是學習走路的最佳時期,這時爸爸媽媽若想讓寶寶早一天邁開人生的步伐,就要合理地引導與訓練。

直立行走是寶寶大運動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從會爬、會坐、能扶站到雙腿直立行走,

寶寶經曆了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階段。

寶寶從8~9個月會爬、會坐、能扶站開始,就為站立行走作了準備。到了11個月時,就可以拉住寶寶的雙手或單手,讓他向前邁步。若時機成熟時,就可以設置一個誘導寶寶獨立邁步的環境。

當寶寶對豎直站立熟悉之後,他會試驗性地邁出一小步,當然開始時還需要學會“借力”,這時寶寶會了解,如果雙手抓住什麼東西來保持平衡,走起來要容易得多。因此,讓寶寶學走路,爸爸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寶寶的自信心。

一旦自信心確立起來,寶寶就會自主鬆開扶東西的手,完全自由地邁步向前走。

寶寶學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開始邁步以前,需要做不少的準備工作,更不要忽略學步必需的4階段,為寶寶邁出第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這4個階段還需要爸爸媽媽仔細觀察與把握:

單手扶物

當寶寶能單手扶物,或是能夠離開支撐物獨自站立時,就意味著寶寶己經具備了獨自站穩的能力。

扶持邁步

媽媽離開寶寶一段距離,用玩具吸引寶寶邁步。這時,寶寶常會用手抓牢家具的邊緣、扶著牆壁或推著小椅子,或是讓其他人拉著一隻手,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

獨自行動

慢慢地,爸爸媽媽會發現,當寶寶確定他沒有危險時,就會大膽地把身體的重量都放在雙腳上,開始擺脫一切束縛,邁出他在這個世界上完全屬於自己的第一步。

蹲下起來

當寶寶能夠單手,最好是雙手離開支撐物,蹲下撿起玩具很可以順利地再站起來,並且能夠保持身體平衡時,就說明己經到了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期。

第315~316天蹣跚學步成績可人——勇敢邁出第一步

有些寶寶學走路時經常跌倒,讓父母十分擔心。事實上,這是由於寶寶的平衡感及肌肉運動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出現重心不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在平時多多觀察,隻要寶寶跌倒的情形在逐漸改善,或是跌倒次數益減少,那就表示寶寶一直在進步,也就不用太過緊張。

讓寶寶邁出第一步

寶寶開始蹣跚學步是可喜的事情。這時,爸爸媽媽不要怕寶寶摔倒,要鼓勵他大膽地進行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