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薑酒
【來源】《中國食療大典》。
【材料】獨頭蒜10克,生薑9克,黃酒300毫升。
【做法】前2味藥洗淨,搗碎,放入玻璃瓶中,用黃酒浸泡,調拌後靜置,7日後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5~10毫升,口服。
【功效】理氣和胃。
【適用】饑不欲食。
【注意】忌食生冷。伴有口苦、口臭、口幹而不欲食者忌服。
大黃浸酒
【來源】《本草綱目》。
【材料】大黃12克,白酒250毫升。
【做法】大黃去雜質,切為粗粒,放入幹淨的大口玻璃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2日,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飯前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食去積。
【適用】宿食積滯、消化不良。
【注意】孕婦禁服。
扶老強中酒
【來源】《傳信適用方》。
【材料】神曲100克,炒麥芽50克,吳茱萸、幹薑各25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以上藥味研成粗末,紗布袋裝,紮口,白酒浸泡。7日後取出藥袋,壓榨取汁。將榨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飯前空腹服用。
【功效】溫中消食。
【適用】脾胃虛寒、消化不良、食少腹脹。
厚樸將軍酒
【來源】《千金要方》。
【材料】厚樸(製)30克,大黃20克,黃酒1000毫升。
【做法】上藥粉碎成粗末,紗布袋裝,紮口,黃酒浸泡3小時後,再以小火煮沸20分鍾,待涼後,密封容器。7日後取出藥袋,壓榨取液。最後將榨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2~3次,每次20毫升。
【功效】消食導滯、行氣通便。
【適用】宿食內積、脘腹飽脹、不思飲食、大便秘結。
【注意】孕婦及女性經期忌用。
金橘酒
【材料】金橘600克,蜂蜜12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金橘洗淨,晾幹,拍鬆或切瓣,與蜂蜜同入酒中,加蓋密封,浸泡兩個月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溫飲。
【功效】理氣、開胃。
【適用】食欲不振、食滯胃呆、咳嗽痰涎。
陳皮酒
【來源】《中國藥膳學》。
【材料】陳皮5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陳皮切碎,置入白酒中,浸泡7天後服用。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小杯。
【功效】化積。
【適用】消化不良、食少。
黃芪酒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材料】黃芪(以條粗長、斷麵黃白、味甜、有粉性者為佳)120克,米酒1000毫升。
【做法】將黃芪研碎,用米酒浸泡7天。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功效】補脾益氣。
【適用】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心悸氣短、四肢無力、體虛多汗、氣虛脫肛。
苓術酒
【來源】民間驗方。
【材料】白術(以個大、質地堅實、斷麵黃白、香氣濃鬱者為佳)100克,白茯苓50克,黃酒250毫升。
【做法】將以上藥味共去皮搗碎,用黃酒250毫升浸泡,十餘日後去渣備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2杯。
【功效】補脾燥濕、和中祛痰。
【適用】食少腹脹、消化不良、泄瀉、痰飲咳嗽、水腫。
二術酒
【來源】《臨床驗方集》。
【材料】白術、蒼術各106克,白酒400毫升。
【做法】將二藥切碎,置沙鍋中加水400毫升煮取300毫升,離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日服3次,每次服30~50毫升,或隨時隨量飲之,勿醉為度。
【功效】活血化瘀、消食去積。
【適用】脾虛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腹脹滿、泄瀉等症。
山楂酒
【來源】《藥酒彙編》。
【材料】幹山楂片500克,50度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山楂洗淨去核切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每日振搖1次,1周後過濾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日服2次,每次服10~2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消食去積。
【適用】消化不良及勞力過度、身痛疲倦和婦女痛經、高血脂等症。
花椒酒
【來源】《中國食療大典》。
【材料】花椒150克,黃酒2000毫升。
【做法】花椒去雜質研為細粉,放入幹淨的容器內,倒入黃酒,浸泡3日,取上麵清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