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酒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辛夷、白芷各9克,槁本、甘草、當歸各18克,羊髓250克,好黃酒3000毫升。
【做法】先取前5味,以黃酒3000毫升浸泡;另取羊髓於沙鍋內,加少許水,微火煎煮至沸,同倒於貯酒器中,密封。浸泡3~5日開取。
【用法】飯後溫飲1~2杯,每日2次。
【功效】散風寒,通肺竅。
【適用】肺熱鼻塞多涕。
銀蒲羌蒡酒
【材料】金銀花、蒲公英各30克,羌活、牛蒡子、連翹、菊花各9克,薄荷6克,黃酒300毫升。
【做法】上藥加水300毫升煎至半量,再加黃酒煮沸、去渣備用。
【用法】口服。每日1劑,日服3次,涼服。
【功效】祛風解表、清熱解毒。
【適用】外感發熱。適用於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等。
【注意】牛蒡子有小毒,不可多服。
蔥豉酒
【來源】《本草綱目》。
【材料】蔥白3根,豆豉15克,白酒300毫升。
【做法】將上2味與白酒同煎至半,過濾去渣,候溫備用。
【用法】口服。每日1劑,每日早、晚分2次溫服。
【功效】宣通衛氣、發散風寒。
【適用】外感風寒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身痛而煩、脈浮緊。兼治冷痢腹痛、嘔吐、泄瀉。
桃仁酒
【來源】《中國民間療法》。
【材料】桃仁1600克,白酒3000毫升。
【做法】將桃仁用清水浸泡24小時,去除外皮,蒸熟曬幹,搗爛如泥,用紗布袋裝,紮緊袋口,置瓷壇內,注入白酒。每日搖晃3~5次,7日後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口服。不可多服。
【功效】活血祛瘀、潤肺止咳。
【適用】咳嗽、血瘀經閉及痛經等。此方用於治療初得的咳嗽效果較佳。
桑菊酒
【來源】《藥酒驗方選》。
【材料】桑葉、菊花、杏仁、連翹各30克,薄荷、甘草各10克,桔梗20克,蘆根35克。
【做法】上藥搗碎,用米酒1000毫升浸於瓶中,封口,5天後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早晚各1次,每次15毫升。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適用】外感風熱證或風溫初起,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氣管炎、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而以咳嗽、身熱為主的病症,如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咽痛,咳嗽咳痰、痰稠色黃,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注意】本方為酒劑,因酒溫散的緣故,身熱較甚、或咽痛較重、或目赤腫痛者則不宜服用。
紫蘇子酒
【來源】《太平聖惠方》。
【材料】紫蘇子60克,黃酒2500毫升。
【做法】將紫蘇子放入鍋中用文火微炒,裝入布袋中,放入小壇內,倒入黃酒浸泡,加蓋密封。7天後開封,棄去藥袋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飲服10毫升。
【功效】止咳平喘,降氣消痰。
【適用】痰涎壅盛,肺氣上逆、作喘等症。
【注意】熱性咳嗽不宜服用。
橘紅酒
【來源】《飲食辨錄》。
【材料】橘紅3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橘紅加工粗碎,浸入白酒中封固,7天後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晚間睡前服10~15毫升。
【功效】理氣散寒、化痰止咳。
【適用】肺脾不和、濕痰久蘊而引起的咳嗽多痰及每逢寒冷即複發不愈者,如長年慢性氣管炎、哮喘病之寒濕偏盛者。
【注意】每次不可多飲,多飲反助濕邪。
阿膠酒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阿膠400克,黃酒1500毫升。
【做法】用酒在慢火上煮阿膠,令化盡,再煮至1000
克,取下候溫。
【用法】分作4服,空腹細細飲之,不拘時候,服盡不愈,再如前法配製。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適用】陰虛咳嗽、眩暈心悸、虛勞咯血、吐血、崩漏。
百部酒
【來源】《外台秘要》。
【材料】百部6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百部洗淨,切成片,將其置於熱鍋內炒熟,然後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將布袋、白酒同置於酒瓶中,密封,浸泡7天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