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藥酒的作用
藥酒包含有酒和藥物的雙重功效。
後漢的班固謂酒為“百藥之長”。酒性純陽,走而不守,具宣散藥力、通行經絡、上竄巔頂、外達皮腠、旁通四肢的作用。酒之性味苦辛溫有毒,與百藥相宜,主行藥勢,散風活血,通脈行氣,殺蟲辟瘴,消冷積,祛寒氣,和血養脾氣,厚腸暖胃扶肝,燥濕痰開鬱結,助腎興陽發汗。主治風寒痹痛,筋脈攣急,胸痹,心腹痛,目腫痛,且能禦寒,利小便堅大便,止水瀉,又防治霍亂、瘧疾等流行性疾病。對各種痛證、痹證、痿證、諸虛勞損、精神不振、肢體疼痛拘攣、胸痛徹背、勞累後體倦神乏,均有較好的效果,並可增強溫陽散結、活血逐瘀藥物之療效,還可反佐或緩和苦寒藥物的藥性,減少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
白酒中乙醇含量為50%~70%,還含有高級醇、脂肪酸、醛、酯類物質和少量揮發酸、不揮發酸等。黃酒乙醇含量為15%~20%,還含有機酸、糖類、酯類、醛類、多種氨基酸、糊精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米酒尚含較多糖類和有機酸等。酒對人體各係統都有影響,其利害與酒的種類、飲酒的數量和飲酒時間的長短有密切關係,且個體差異也大。(一)對中樞神經係統的作用
酒中所含的乙醇對中樞神經的作用基本上與麻醉藥相似,故飲酒在一定程度上有促睡作用。少量飲酒使大腦抑製功能減弱,顯出較長時間的興奮,故能消除疲勞、振奮精神、消除抑鬱,調節心理狀態,有益於心理的健康。也有人提出老年人睡前少量飲酒可睡得香甜,並能減少夜尿次數。關於酒對中樞係統的上述作用,現尚未有統一的觀點。
(二)對循環係統的作用
少量飲酒可使心跳加快,擴張外周血管,促進循環。有資料表明,適量飲葡萄酒可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而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可降低冠心病致死的危險性,並可防止或減少心絞痛發作。常飲葡萄酒的老年人死亡率明顯低於不常飲用之人。但目前關於適量飲酒對心腦血管係統的作用認識不一致,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對消化係統的作用
10度左右的低度酒可使胃液及胃酸增加,能增加胃吸收功能而有開胃增加食欲之效。但飲20度以上的酒則抑製胃液的分泌,減衰胃蛋白酶的活性。高於40度的酒則對胃黏膜有強刺激性。過量飲酒可刺激嘔吐中樞而引起惡心嘔吐。
藥酒中藥物的配入,是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配入酒中的藥物不同,藥酒的作用也不同。既有補益人體之陰、陽、氣、血偏虛的補益性藥酒,也有祛邪治病的治療性藥酒。補益性藥酒主要作用有滋補氣血、溫腎壯陽、養胃生精、強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等。治療性藥酒,主要作用有祛風散寒、止咳平喘、清熱解毒、養血活血、舒經通絡等。每一種藥酒都有不同的作用重點,都有其適用範圍,難以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