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1 / 1)

從美國歸來後,吳祖強很快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這期間,他的頭銜仍然很多:從被音樂界同行稱為“史無前例的創舉”的“黑龍杯”管弦樂作曲大賽評委負責人,到總共主持3屆評判工作的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賽,他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國際鋼琴比賽的藝術總監,他還是文化部、廣播電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音樂作品評獎連續8屆的評委會主任……

這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92年至1994年間,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的、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發起的“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活動。對於這次活動及吳祖強對此次活動的參與和貢獻,王安國教授是這樣評價的:

“……可以說這是對整個20世紀華人音樂創作的一次大檢閱,確實是史無前例的一次華人音樂文化壯舉。盡管最終的評選結果由於各種原因或條件所限不可能全都盡如人意,但這次活動的深層意義和巨大影響則是毋庸置疑的,即生活在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對20世紀中華音樂文化的認同,以中國人不能忘懷的20世紀音樂作品為紐帶,維係並延伸中華文化的傳承。吳祖強作為此項活動的藝術委員會主任,是決定整個活動麵貌的核心。最後他主持了由海內外17位知名音樂家組成的藝術委員會的投票評選工作,使命神聖,責任重大,貢獻良多。”王安國:《晚霞映朝暉——吳祖強80歲人生》,選自《七老八十集》318頁,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4月版。

活動中,各界人士在推薦時,不分作者是來自過去“解放區”還是“國統區”的背景,不分生活、居住在國內或海外,不限題材、體裁和形式,凡20世紀華人音樂家創作的作品,都在推薦和入選之列。確如王安國教授評價的那樣,這個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發起的“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活動,實為中國樂壇的一大盛事。

在被推薦的500多首(部)作品中,最後評選出124首(部)作品,基本上都是20世紀華人音樂家創作的精品。而以吳祖強為主創作的《魚美人》和《紅色娘子軍》則是其中僅有的兩部舞劇音樂。

經過1992年歲末最後一輪作品的評選,於1993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頒獎典禮、開幕式、首季演出活動和連續十多場獲獎作品分類演出及其他專場演奏、演唱音樂會。獲表彰的作曲家們及已故者的家屬或親人,從全國和世界各地彙集北京。其中最熱烈、最感人的是開幕式慶典音樂會和第二天的聲樂作品音樂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都對“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活動表示熱烈祝賀,無論其場麵和氣氛,都可說是北京音樂會活動多年來未曾有過的盛況。海內外文化、新聞界更是稱此次活動為“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空前的壯舉”,“華人世界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典”。

繼北京的活動之後,9月底在重慶、成都的幾場音樂會及11月27日起在深圳舉辦的3場音樂會也同樣轟動。作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係列活動藝術委員會和最後一輪作品評選的負責人,吳祖強專程來到深圳出席了在深圳大劇院舉行的首末兩場音樂會,雖然隻有短短的3天,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場音樂會不僅座無虛席,而且連劇場兩側的門前都擠滿了人。曲目演出時間將近3個小時,由於電視直播,中間也沒有休息,但聽眾卻自始至終全神貫注,並且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演出結束時大家的掌聲更是熱烈異常、經久不息。

對此,吳祖強十分感慨地說:“我的確不得不感到非常驚訝了。這沒有別的理由可以解釋,隻能歸結為音樂本身的感染力和薈萃舞台上的著名演奏家、演唱家的精湛表演技藝。所以,如果作品和演奏、演唱都很精彩,又怎麼能認為嚴肅音樂無法博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呢?”

對於“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活動的舉辦及其深遠影響,吳祖強曾多次接受電台、電視台和一些報刊記者的采訪,我們可以在《多情的回眸,莊嚴的肯定》一文中看到他的一些看法:

“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倡議並主辦了‘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係列活動。其意圖正如發起者在策劃方案中所提出的,是為了‘展示、褒揚本世紀中國音樂家們的卓越成就’,對之‘作一次多情的回眸’和‘作一次莊嚴的肯定’。

就中華民族而言,20世紀是個天翻地覆的世紀。政治、經濟乃至整個國家、社會的劇烈變革及震蕩,催動了新文化的開拓、壯大。中國近代新音樂也正是於此刻孕育、滋生、茁長。一個世紀以來,華人音樂創作的成果凝結了幾代音樂家的心血。伴隨著世紀的黑暗和光明,戰亂與安寧,憂傷及歡樂,留下了多少動人的歌調,何等激情的樂章!

……

最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音樂事業還有待更蓬勃興旺的發展。深盼此項尚無先例的活動,能成為華人世界未曾有的文化盛典,以促進海內外炎黃音樂家齊奏嘹亮樂音,奔向未來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