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圓滿結束了,但它帶給中國青少年小提琴演奏者以及中國音樂界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無論是參加比賽的中國選手,還是擔任評委的中國隊帶隊人吳祖強,對此次比賽結束後的一些活動,也牢牢記在了心中。
比賽剛剛結束,中國選手們就得到通知說,梅紐因先生已經為中國參賽選手安排了小提琴課。原來,梅紐因先生早已特地為中國選手請來了倫敦著名的小提琴教師上課。這樣的安排,自然是梅紐因先生的良苦用心,他希望中國選手們能夠得到名師的指點,以看到目前還存在的缺點和不足。
這讓大家在感到了梅紐因先生對中國選手的讚賞、關心和對中國友好的同時,更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學習與提高的機會。吳祖強看到,中國選手們不但積極認真上好倫敦著名小提琴教師的課,而且在聽到了專家對他們大量的讚美之詞後,依然頭腦清醒、虛心學習,他感到很欣慰。
課上完了,梅紐因先生又熱情邀請中國選手及教練和伴奏老師等全體同誌觀摩倫敦的小提琴音樂會。中國的年輕選手們在觀摩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和舒姆斯基在倫敦舉行的音樂會後,更有了新的提高。他們深深感到,與這些國際大師們相比,他們拉下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此外,陪同選手們的教練和伴奏老師也都有了不同收獲,他們認識到:即使我們在培養青少年小提琴手方麵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在繼續前進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著重重難關,因而還需要大家提高修養,虛心求教。
緊接著在4月11日晚上,剛剛觀摩完倫敦小提琴家音樂會的中國參賽選手們及教練、伴奏老師等全體人員又來到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這裏,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參讚周爾鎏同誌特意為他們舉辦了招待會。倫敦音樂界的許多著名人士和尚未離開的此次小提琴比賽的評委們也都受到邀請,參加了中國大使館舉辦的招待晚會。
按以往的慣例,一般招待會的邀請應該在約3周之前發出,而這次中國大使館招待會的邀請卻破例隻有兩天的時間,但出席人數之眾多,晚會氣氛之熱烈卻都是少有的。獲得青年組第一名的陳立倫和他的母親為了能夠與祖國的同胞一起歡聚慶賀而推遲了他們返美度假的行期。
英國和歐洲的很多國家,普遍都非常重視音樂文化。因此,在中國大使館舉辦招待會的熱烈氣氛和參加人員眾多的龐大場麵中,吳祖強深深感到,正是由於中國青少年選手在這次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才使他們受到了國際音樂界的如此尊重,而這同時也體現出英國的音樂家們對中國青少年選手的關懷和熱情鼓勵。
非常有影響力的首屆耶胡迪·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結束了,回顧比賽,吳祖強覺得還應該把他最不能忘記的梅紐因先生對我國的青少年選手和小提琴事業的關心,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記載下來。在這次比賽前的1982年,梅紐因先生剛剛在中國的訪問活動中高興地接受了中央音樂學院授予他的名譽教授職稱。很顯然,從那個時候起,梅紐因先生就已經把幫助發展中國的小提琴事業看成自己的當然職責了。
雖然梅紐因先生為自己在前一天晚上離開倫敦前往瑞典舉行音樂會而沒能出席中國大使館招待會再三表示歉意,但是梅紐因先生對中國小提琴事業發展的誠摯關切讓吳祖強十分感動,因此,他在《在凱歌聲中繼續前進——參加首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歸來》一文中對此作了深情描述:
“……梅紐因先生對我國小提琴事業和我國人民的深厚情誼卻應該在這裏特別記載下來。發獎式的前一天,梅紐因先生特意約我進行了兩個小時的交談。他高度評價了我國青少年選手在這屆比賽中的表現,感謝我國對這次比賽的支持,提出了今後中國與歐洲小提琴演奏及教學有關方麵繼續合作交流的一些設想和建議,闡述了他對世界小提琴藝術發展的看法。他堅信,東方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將對此作出巨大的貢獻。他熱情邀請我們的青少年小提琴手參加下一屆伏科斯頓的比賽和也是以他為主席的、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著名的伊麗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他說將立即請該比賽的組織者將有關材料郵寄給我(我回到北京不久就收到了他寫給比賽負責人婁努瓦先生的信的副本,信中熱情推薦中國選手去參加比賽)。他並十分認真地和我探討在某個適當時間,由中國在北京舉辦一次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的可能性,他認為中國目前已經完全具備組織這樣一次比賽的條件,希望我能向中國文化部轉達這個想法,他本人將大力支持這項活動。他覺得這對於進一步促進中國小提琴演奏事業的發展,並對世界產生影響會起積極作用。我笑著說:‘如果能實現由中國舉辦的比賽,曲目中將列入中國作曲家創作的小提琴作品。’他非常嚴肅地回答道:‘當然應該這樣。隻是請你們早一些向選手提供樂譜,以使他們有多一點時間琢磨中國的音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