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鼎盛與繁榮(二)(1 / 3)

5,吳享洪——建築與城市的互融

吳享洪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係,其後留學羅馬大學主修城市設計,並在倫敦度過長達4年的建築師生涯。回港後,吳享洪創立個人築師樓,現任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其設計作品榮獲多個香港設計獎項,主要獲獎作品有1999年的“東湧新市鎮中大型城市規劃項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2002年的“山頂種植道號”,獲香港建築師學會住宅建築項百優異獎等代表作有“逸翠樓”、“茵怡花園”、“香港清衣社中心”等。作品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現念,頗具環保意識,在設計中多運用遮陽棚,淺色外牆,天台隔熱蓬,釆取增加走廊對流通風設施等措施,籍以減少大廈的受熱程度。

1992年,吳享洪的首個大型城市規劃項目——東湧地鐵站上蓋第一期工程東湧新市鎮爾薈城新市中心開工,規劃中共有13棟樓高30至50層的高層住宅建築、商場、辦公室大樓及酒店。設計方案中,享洪力求設計出具有東湧新市鎮城市標誌形象的獨特建築。將高層住宅以半月形排列設計,使樓宇與樓宇之間的距離拉遠,形成空間擴大之感覺。而樓宇的底部亦利用支柱,逐級升高,在樓宇的底部形成個可以遠望鳳凰山的視覺長廊,這樣的設計又感源於發展地皮原有的環境元素。這種設計使建築物在海上形成半月形的弧線,具有韻律和節奏感,同時在另一邊也設計了一個主門形建築群以作呼應,恰似一對孿生兄弟顧盼相生。

吳享洪認為,新市鎮的設計要有城市設計的感覺,建築物也是城市的一部分,設計師應將建築物設計與城市設計互相聯係,令新市鎮的形象透過築物突顯出來。

6,何顯毅——本土文化與時代氣息的融合

何顯毅先生1980年創辦了“何顯毅建築工程師樓地產發展顧問有限公司”,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係,獲學士學位。何顯毅現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1968年);英國注冊建築師(1971年);香港認可人士(建築師)(1971年);澳洲建築師學會會員;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1980年創辦公司。負責公司之創新建築設計、品質控製等工作。公司開業之初,已采用計算機設計和製圖,在當時極為罕有。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公司分別在國內廣州、深圳、北、七海、武漢和京等地設立辦事處和在新加坡、曼穀等地設立分公司。公司於80年代後期晉身為香港最具規模的建築師樓之一。1994年,公司被香港特區政府列為一級建築顧問,1995年3月成為香港首家榮獲ISO9001國際品質認可資格證書的建築師樓。同年,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導報》將公司列為世界建築師企業200強,排名第40。該公司還獲得了國家建設部頒發的甲級設計資質證書,作為在中國大陸獲得甲級設計資格的極少數境外設計公司之一;從而具備了在中國內地承接大型綜合性建築設計工程項目的能力。

設計觀點是:建築師是創作人、藝術家、畫家、雕塑家、作家。

獲獎作品有:1996年的“深圳梅林一村”獲深圳市住宅局頒發的規劃設計優秀方案獎,深圳市住宅局頒發的優秀規劃設計單位、2000年的“珠海粵海國際花園”聯合國人類居住區中心頒發的全國優秀住宅小區環境金獎、同年的“上海萬科優詩美地”獲上海最佳住宅特別獎、2005年的“成都金林半島”在國際花園小區評審會上被評為中國“國際花園小區”、2003年的“香港天水圍101區第二期”獲傑出建築項目獎、同年的“北京萬達廣場”獲國家住宅創新評優獎等。

深圳梅林一村項目的空間設計從整體出發,立意在先,將整個基地設計為一個龐大的、類似南方傳統山地圍樓式民居之大圍合帶大綠洲、小圍合帶小綠洲的建築群。8到14棟數量不等的住宅圍合起來,圍合的空間作園林綠化,體現了中國園林合院式的設計特色和不規則的設計特色。從整體看,大的組團中再有十幾個小組團,大組團的中間是一條大麵積的綠色走廊,仿佛一層層的院落,營造出了具有豐富空間層次的理想人居環境。

7,潘祖堯——演繹傳統建築之精華

潘祖堯,1942年生,畢業於英國倫教建築協會建築學院(AA)。1966年至1972年,任港潘愆壽土木工程師事務所建築師:1973年至1986年任潘祖亮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1976年至今,為羅素·潘建築師集團合夥人;現任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會長,潘機堯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獲香港建築師學會1986年優秀設計獎。

最近幾年內潘先生正在追求一個構思,把中國傳統建築精華,演變於適當的建築設計項目中,使得建築整體有傳統建築的觀感,而內部空間及布局有傳統空間的層次及特色。但釆用的建築設計手法是現代化而且絲毫沒有采用傳統的構件、符號或色彩。現代化的建築設計要實事求是、配合國情、不可盲目抄襲,要對地方氣候、風土人情、周圍環境及業主的要求適當的交待。潘是1981至1982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主要設計項目有:弱能兒童院(大為,羅素合作)、“西西工程”總規劃、4號及5號地商辦大樓、紙幣廠、豐樂閣、西安牡丹山莊等。

8,劉榮廣——標誌性建築的設計巧手

劉榮廣,197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學學士學位,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曾任香港建築師事務所商會主席;政府建築師注冊管理局主席;並獲得政府第一名冊之認可人士。現為澳洲家建築師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香港建築師學會資深會員;香港注冊建築師等多項專業資質。

1976年劉榮廣從原先任職的王伍歐陽建築師事務所分道到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1993年接任成為公司主席,1994年正名為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正值香港邁向國際都市的時刻。過去的40多年間,劉伍所與香港攜手共進,見證香港基建與社會經濟的各階段發展和演變。如今,劉伍所乃國際化的建築師事務所,在阿布紮比、東南亞、韓國、深圳、北京和澳門均設有辦事處,員工達300人。擁有不同國籍的員工團隊,曾參與多個充滿挑戰的建築項目,業務遍及歐洲、中東和亞洲眾多地區。

劉榮廣主導了無數的大型標誌性建築設計,涵蓋各類型辦公大樓、居住小區、教育、小區福利、工業、醫療、消閑購物、運輸、物流、會展,以及宗教和墓葬等施。其中包括香港20世紀最高建築中環廣場、建築麵積達160萬平米全香港最大的小區嘉湖山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亞洲物流中心、香港最大的又一城購物中心、世界最高的純住宅發展曉廬等等。現世界上已建成的25幢最高的大廈,其中3幢也是由劉先生所設計。最近20多年劉先生更積極開拓國內及海外建築設計市場,設計並主持建設了包括廣州市地標建築、80層的中信廣場,持續發展了20多年的汕頭大學,西安古都大酒店,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嘉裏中心,上海嘉中心,華山公寓,深圳華為科技總部,深圳金光華廣場,澳門新葡京酒店及娛樂中心和新加坡彤軒等一係列國內外知名建築。

公司獎項有:2001年,獲90年代北京市十大建築評選委員會頒發的北京十大建築獎;2003年,獲安倍威斯摩天大廈銀獎,從全球426個提名中獲得第二名;2004年,獲香港環保建築協會頒發的“環保建築”白金級別獎;2005年,獲寶利建築顧問有限公司頒發的“十大建築界領袖獎”;2006年,獲環保建築專業協會頒發的“06環保建築大獎”;2007年,獲大中華地產網、華爾街電訊網站、世界地產研究院及中國房地產聯合會頒發的“中國十大超豪宅”榮譽獎等。

劉先生的設計屢獲殊榮,曾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之建築設計銀牌獎、建築設計優異獎、香港建築師學會個人成就獎、最佳無障礙建築物設計獎、中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優秀作品、美國工程師顧問協會之2004牢最優異建築結構工程設計大獎、90年代北京市十大建築稱號、美國工程師聯會2004年最有創意大獎眾多設計獎項。除在專業領域外,劉先生還熱心參與小區公共服務,為凝聚香港各建築師事務所之共同理念,他親自牽頭組建了香港築師事務所商會並連年被推選為商會主席。劉榮廣是1993至1994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9,沈埃迪——設計追隨生活意識

沈埃迪,1950年7月生,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獲理科(建築學)學士學位及建築學士學位。1974年至1975年,在美國西雅圖任建築師;1975年至1979年,在加拿大渥太華滿地可任建築師:1980年至1989年,為香港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高級建築師兼合作人;1990年至今,任香港城設建築師事務所執行董事。現為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冊建築師;中國一級注冊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亞太經濟合作區注冊建築師及英國仲裁學會會員。

設計觀點是:完善的規劃應為住戶提供隨生活意識,高素質的、貫徹的、誘發性的居住者能自山發揮的環境空間,應是超乎物質和純功能要求,能與周圍環境融合,創造一個具體而有獨特個性的空間。理想的設計原則,不要求揮霍性的誇張突出,而著重線條質感及光暗的描繪,令居住者對建築物產生認可及舒適感。居住對建築物的感知體會,取決於對整個布局的感官經驗,及周圍環境提供觸覺、聽覺和嗅覺感受。感官經驗使建築提供重要素質和精粹,提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生理層麵的感知能力。建築設計要有節奏的組合多種元素,誘發和豐富人的官能,喚起感覺,使人思想有所觸動,而引伸至對隨後的經曆觸發新的體會和啟示。沈埃迪是2004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主要設計項目有:中山星晨花園、東莞新世界花園、廣州麓湖高爾夫球會及別墅、廣州新世界花園、中山雅居樂花園、海口長信海景花、中山柏麗商業廣場、中山雍景園、廣州新世界棕櫚園、中山長江高爾夫球會及別墅、廣東忠陽棕櫚島高爾夫球會及別墅、深圳百仕達花園第二期、深圳桂芳園、中山凱茵豪園、深圳倚山花園、東莞東駿豪苑。

10,林雲峰——教育及設計專家

林雲峰,香港大學建築學文學士(榮譽);香港大學建築學士,香港大學城市規劃理碩士,香港建築師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香港注冊建築師;認可人士(建築師名單)、AD+RG建築設計及研究所總監;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係教授(部任)。多年擔任香港建築師學會理事及建築師注冊管理局委員。2002年獲立法會委任新大樓建築事宜顧問,2004年被委任為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

林雲峰專門研究設計及教育、醫療及公共建築、能源效益設計、大型總體規劃等。其設計經驗豐富,並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主導發展學校創新設計研究項目。設計項目多次獲獎,主要有:香港建築師學會2001主題建築獎(建築研究)——“21世紀香港學校創設計指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000年傑出綠化工程獎項(規劃研究類別)、創意住宅設計(房屋協會洪水橋規劃)以及政府頒授的“建築物能源效益獎”和“香港建築師學會的設計優異獎”,包括國際學校、大學、科技學院及博物館的設計。林雲峰認為一個好的築師能夠提高城市的生存能力,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將建築和壞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其社會兼職有: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香港能源谘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古物谘詢委員會委員、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成員和建築設計及研究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等。林雲峰是2005至2006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西九龍校園)設計是林雲峰的獲獎作品,該設計由兩座相連的大樓組成,有效減少了大樓的深度,一方麵可以使室內空間攝取足夠自然光,加強對流通風,另一方麵又可以避免景觀受到旁邊建築物的遮擋。選材也經過精心考慮,務求做到實體與透明的視覺對比,主要運用紅磚外牆以增加實體的感覺。向連接兩座大樓的拱橋則以金屬外層加上玻璃外牆覆蓋,以加強透明感,與大樓的實體布局形成強烈對比。大樓的雙塔拱形設計象征“智能之門”,寓意為同學開拓視野,啟發思考,配合學院“全人教育,啟發潛能”的教理念。

呂元祥——綠色建築的設計能手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1976年由呂元樣博士創立,是香港知名的建築設計、室內及城市規劃公司,也是目前香港規模較大的五大建築師事務所之一。能夠為業主提供多元化服務,一向以因應地方特色、功用及當地人口所需來進行建築設計而聞名。事務所負責的項目種類繁多,有酒店、零售中心、高層及低層式住宅、辦公大樓、學校、大使館等類型築。事務所以合作協商的方式,以創新意念及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業的設計及谘詢服務,而且業務範圍還涵蓋城市規劃及鐵路發展規劃項目。

呂元祥先生的設計理念是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設計方案,透過多角度的思維,使項目的整體環境更加優越,大大地滿足客戶、使用者、當地機構及社區的需要,為當地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為迎合亞洲人口稠密的城市環境,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多年來致力發展大型綜合項目,並成功晉身為同行領域中的佼佼者。公司經曆30餘年的發展,現已有350多名員工,辦事處分布於香港、深圳、北京和廣州。此外,在亞洲地區,事務所還與其他世界著名的建築師合作,共同打造極具水平及挑戰性的尖端專案。事務所是以工作組為運作架構,每個工作組都由名董事主持及管理,此種架構給事務所帶來了靈活而創新的組織模式和設計方法。公司的企業文化深深地熏陶著每個工作組的成員,大家一直秉承銳意進取、彼此尊歌、殷實誠信、優質服務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精神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