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白坐在號舍裏仔細觀察著號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為這具身體的主人,曾經已經參加過三次鄉試了,陌生是他穿越後第一次體驗古代的科舉,這讓他感覺到了一種複雜的情緒。
第一場要考經義也就是八股文,題目是從四書五經裏出題,從裏麵抽取一句話,它要求考生在嚴格的格式和內容限製下,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和對儒家經典的理解,鄉試要求500-700字之間。
其實每一個考上秀才的人都把四書五經都背的滾瓜爛熟了,但為什麼考舉人考進士這麼難?簡單比喻的話就是,你艱難的學會了切菜,生火,分辨出了油鹽醬醋,然後考官讓你做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菜,關鍵還有人做出來了,那你就是舉人,進士。
至於作弊那就是把先賢做好的文章,完全默寫下來了,這樣考官看見也不敢不錄取,隻是名次比較低罷了,張耀祖用的就是這種方式,把曆年來出過的考題刪選出來,再從裏麵找出可能要考的題目,找出先賢的文章,或者提前找槍手寫好,考試的時候拿出來照抄。
這就好比人家讓你抄一盤尖椒土豆絲,結果你自己不會直接從懷裏拿出一盤大師傅提前炒好的,端給了品菜的,品菜的明明知道不是你炒的,也得給你的菜打出合格,哪怕它是涼的,你還不能懷疑這盤菜不好,不然牽扯的問題太多了。
八股文的字數都是有要求的,就張耀祖和那件衣服足足就有幾十篇,再加上鞋底子裏麵的,那考中的概率足有百分之七十,但前提就是不能被人查到,不然後果就是終身不能再考,還的帶枷鎖站一個月,剝奪功名。
秀才,監生也是屬於士的階層,在古代社會中是享有特權的,一但被剝奪後果慘不忍睹,但作弊成功的回報也是驚人的,一但踏入舉人的行列就可以有做官的資格,種種的好處足以讓人前仆後繼。
劉侍郎視察完畢後回到明遠樓,隨著三聲囉響,劉侍郎當眾拿出一個密封的紙帶,讓大家檢查觀看,撕開封條拿出考題,當眾念出今年的考題,一連念了三遍,確保所有考生都能聽清題目內容。
然後安排人把題目抄寫在大紅紙上,然後張貼在貢院的顯眼位置,供所有考生抄寫和審題,同時也會有官員將題目抄寫在小紙條上,分發給關閉在柵欄裏的考生。
沈一白拿到考題後愣了,居然是君子不器這個題目,這是當初被打劫的那個老先生曾經給他信裏的兩句話之一,他還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用這兩道題目做過八股,沈一白繼承了這具身體前主人的一切信息,對於12歲就考取秀才的人,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思考翻閱資料,這屬於開卷考試了,他用心的做過這道題,這題目對他來說不要太友好。
沈一白笑了,因為他也翻閱過其它以這個題目做過的考題文章,他記得其中幾篇經典,現在隻要默寫出其中一篇他就可以穩穩的考中舉人,他也曾用幾篇的精華閑來無事寫出過一篇君子不器的文章,沈一白決心就用曾經練習過的文章來應對考試。
八股文其實是很難的,它的結構嚴謹,分為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八股文要求考生在固定的八個部分內完成文章,每個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內容要求,不允許自由發揮,八股文強調邏輯嚴密,考生必須能夠清晰地展開論證,使論點論據環環相扣,無懈可擊,需要在遵循儒家道德和政治理念的同時,展現個人的情感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