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咖啡】
2007年夏天,老牛第一次碰見老張時,正在糾結畢業設計是做圖像檢索還是數據挖掘。老張則是閑人一個。兩人扯了些什麼已不記得,隻記得雨過天晴,大家都很年輕。
5年後,老牛已經辭去工作,當他再次遇到老張時,發現她還是閑人一個,但這次老張透露了她的計劃:開間咖啡館。老牛的第一反應是老張你太不思進取了,開咖啡館完全是一種情結,不是一份事業。接下來,老張用兩杯手衝咖啡和對咖啡的見解說服了老牛。為什麼不呢?多少次當你坐在一個有陽光有風景的咖啡館,對著另外一桌羞澀美好的姑娘心馳神往時,你嚐了一口咖啡,忍不住感歎世間美好。又有多少次你都還沒找到那個有陽光有風景的咖啡館,隻能在某某國際咖啡連鎖巨頭裏找個凳子,和一個戴著眼鏡的無辜又陌生的阿姨拚了一桌,四目相對,竟無語凝噎。所以兩人認為,可以開一個有優質陽光,有優質咖啡,又沒有星巴克人多的咖啡館。
老牛的店裏有很多CD,書架上,角落裏,隨處可見。Leonard Cohen的Chelsea Hotel中那句“I can't keep track of each fallen robin.(我無法追尋每一隻知更鳥墜落的痕跡。)”中提到知更鳥。西方有一個傳說,知更鳥胸前的羽毛本是咖啡色,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它飛到耶穌身邊為他歌唱,自此羽毛才被染成了紅色。再多了解這隻鳥一些,你會發現這個外表萌萌的小鳥其實很有性格,簡直就是一個混不吝的小可愛!“我們對這個咖啡館也抱有同樣的希冀:希望能像知更鳥知更一樣,把我們所知但不多的好咖啡讓更多的人嚐到;把我們所知但不多的更優質的生活方式倡導給更多的人;把我們所知但不多的體驗,分享給那些有渴望的年輕人。”
以上,是老牛和老張的美好期望和規劃。
第一次來到知更,首先感知的是館內館外的巨大差異。知更在城牆根兒下,古樸的磚瓦牆上有著簡簡單單兩個字“知更”。進了館兒,迎麵而來的是老牛的笑臉和老張略顯憨厚的笑意,門廳有遊客和熟客留下的合影留言,原來的客廳隨意地擺著三隻顏色樣子各異的舒適的沙發,吧台明亮而溫暖,牆上掛著電視,人少時老牛經常窩在這兒看球賽,甚至和朋友打遊戲,勤勞的老張在吧台裏忙碌著。另外兩個房間風格各異,有老式箱子改造的茶幾,還有一個可能是淘來的會議桌,相同的是都有書和CD,各種招人喜歡讓人舒適的小擺設,小心思。
整個館兒約有80平方米,大大小小的座位約有28個。吧台上擺著從各地搜羅來、由老張自己烘焙的五六種咖啡豆,我基本已經嚐遍了。晚上烘豆,下午一點左右開始營業,人少時三四個,人多時七八個。常常聽到客人說“給我衝那個咖啡”,估計老張就開始忙活了。
館兒裏最近受歡迎的是各種口味的馬卡龍,有個估計是熟客,一次吃了16個,還外帶了8個。
最後,希望老牛和老張的咖啡館能繼續這麼happy地開下去,像老張自己說的,西安每個月平均約有5個新店開業,店越多,會越來越良性競爭,從而給大家提供更好的咖啡。
大家都聽說了吧,馬雲宣布辭去CEO那天發表演講,說從今天開始,生活就是我的工作。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笑了。因為6年前,從2007年5月13日第一間參差咖啡開門迎客的那天起,生活就是我的工作了。實踐這句話可不需要有馬雲那麼大的成就和那麼多的財富。相信很多咖啡館主們也有同感。開咖啡館到底是一個情結還是事業,我們這些咖啡館主們已經用實踐證明了,它完全可以是情結也是事業。隻不過這個事業不是大家眼裏一般意義的事業,還是那句話,開咖啡館就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