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圳(2 / 2)

獨立音樂

進門右手邊有一片黑膠唱片的展示區域,時常會有一些打扮時髦的外國人過來翻找自己心儀的唱片。穿過一個小拱門,是一塊獨立的咖啡區域,散落著三五成群的客人,隨意中帶著懶散。館主介紹,這個區域在需要的時候就會被改成小小的音樂會現場,很多獨立樂隊都在這裏舉辦過個人的小型演唱會。

館主

館主塗先生原本是電台DJ,因為熱愛書、熱愛咖啡、熱愛音樂,所以就有了“舊天堂”,有了這個被獨立樂隊稱之為家的地方。館主巧妙地將書、咖啡和獨立音樂這幾個相對小眾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舊天堂獨有的文化特色,以至一大批鐵杆粉絲長期活躍在這裏。為了支持國內獨立音樂的發展,在樂隊遇到困難的時候舊天堂會鼎力支持,甚至會打破行規將演出的全部收入都給樂隊。

一間咖啡館會常常被人談起,一定是它有特色。而被很多人推薦,那就是它贏得了廣泛的認同。而被廣泛認同在現在這個社會有多難大家都是知道的。不過,我覺得不難,參差咖啡在這一點上做得也還行。至於說訣竅和方法是什麼,要我說,其實就是尊重常識,尊重普世價值。館主把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以最自然的樣子呈現出來,而不是以誇張的、奪人眼球的方式表演出來,就行了。再好的演技如今也會被人識破,真正不露痕跡的表演一定是真誠的、投入的、忘我的表演。

“麵條”

店裏麵的大明星其實是一隻名叫“麵條”的貓,時常懶懶散散地趴在收銀台上睡覺,難道是一隻人見人愛的招財貓?店內還有專門按照“麵條”原型定製的雕塑,放在店內也十分惹人眼,進進出出的熟客都會跟它嘟噥一會兒。書、咖啡、獨立音樂、“麵條”和愛它們的館主,這些一起構成了完整的舊天堂!

【迪街咖啡】

這一章裏每個咖啡館故事的標題都是我起的,“溫情是咖啡館的空氣”是看完這個故事呼之欲出的。為什麼那麼多人渴望擁有一間咖啡館?溫情不正是我們未必好意思說出來但又真真切切有所期待的溫馨收益嗎?我相信,每一間參差咖啡裏都彌漫著溫情。我不相信咱們的店長們這麼多年還留在參差咖啡館裏,僅僅是為了一份薪水和喜歡咖啡,我相信那還不夠。

迪街咖啡Cafe D.Street的館主是個設計師。在微博上看到迪街咖啡是館主親手設計的,我好奇設計師經營的咖啡館是怎樣的。一直想了解店名的由來,看到店麵上D字裏藏著delicious,delight,drink,這才恍然大悟。

這間咖啡館開在車站旁邊,但並沒有影響它該有的氛圍,推門而入,幾乎聽不到外麵的聲音,黃色的燈光並不昏暗,暖暖地照到桌子上,光線強度足夠可以看書,柔柔的。

店員Leo告訴我,館主是個40出頭的女韓國設計師,整間咖啡館就是她設計的。店裏的氛圍很好,店員很少坐在吧台裏,會比較從容地和客人聊天,這是我進過最小資的咖啡館了。說到令人感動的事,Leo說做咖啡做到客人專挑他上班的時間來,算不算啊?!

Leo還告訴我一件店裏有趣的事,同事裏有個叫M的小夥子,用紙折了一朵玫瑰放在店裏,過了很久,有個女孩進店看到紙玫瑰,想學著折,便詢問M什麼時候在,恰好那天M下午才有班,姑娘就一直在店裏等到M來。姑娘學會了以後安靜地走了。誰也沒有想到,她走後過了一會兒又回來,買了好多吃的給M,報答他教她折花的善舉。Leo說起來一副特幸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