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祭灶神”?《後漢書·陰識傳》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宣帝時,一個叫陰子方的人,因為這一天見到灶神,就殺了一隻黃羊祭灶神,後來發跡了,“暴為巨富”。從此灶神在人們的眼中就成了一個相當有權勢的王爺。為了防止“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在祭祀時就采用麥芽糖敬它,讓它粘住牙齒,不能亂說話;用酒糟塗抹灶門,讓它醉得不能亂說話;用豬頭三牲祭它,讓它吃了人家的嘴短,不再去亂說話。顯然,這是一些迷信活動,可也反映了人們害怕自己的短處被人揭露的誠惶誠恐的心理。

到了臘月二十七、八,家家都要寫對聯、貼門畫。每逢到了這幾天,鄉村間那些懂些文墨,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的讀書人,自然是最吃香的人。家庭情況好的人家,會將這些稱為“先生”的人請到家中去,好生款待之後,求寫一副對聯。家庭情況差的人家,也會自己備了紅紙,揣了一包煙或是幾樣點心什麼的,去請先生幫忙寫副對聯。總之,不管大戶小戶窮戶富戶,過春節都是要貼對聯的。據說,開始貼春聯是為了驅鬼避邪,發展到現階段,它就成了我國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楹聯”成為了詩歌中一朵精美別致的小花。

門畫,是年畫中起源最早的一種。它是由古時的門神畫演變而來的。

關於“門神”的來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正月初一,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稱門神。”據傳說:唐太宗時,有一天夜裏“寢門外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寶奏曰:‘願同胡敬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準其奏,夜裏果然無事。後來,太宗命畫工將二人的像繪在門上,邪崇從此平息。後來,一直沿襲至今,秦叔寶、胡敬德的戎裝畫像就成為了‘門神’”。經過長期演變,現在門畫已是斑斕紛呈、絢麗多姿、獨具風采。

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除夕之夜的“守歲”。每逢除夕之夜,人們便圍坐在火爐旁,通宵達旦,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祝賀來年有個良好的開端,名曰“守歲”。

據說“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杜位宅守歲》詩雲‘守歲阿鹹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到了宋朝,守歲之風遍於城鄉。

有一首詩雲:

相邀守歲阿鹹家,

蠟炬傳紅映碧紗。

三十六旬都浪過,

偏從此夜惜年華。

以此看來,守歲就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正因為“守歲”是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所以,現在變得日漸日盛。受我國影響,世界各地,就連歐美都有守歲之說。

如今,荊南人守歲,是從吃了年夜飯後,隨著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序幕的拉開而開始的。家家戶戶舉家圍坐在電視機前,邊嗑著瓜子、花生,品嚐著各式各樣的“年貨”,邊欣賞著中央電視台的這道精神文化大餐而度過的。直到新年的鍾聲敲響時,人們便湧向屋外的場垸,燃放起早就準備好的煙花爆竹。此時,不管是繁華的城區還是僻靜的鄉村,不管是霓虹閃爍的鬧市還是街巷深處,都會響起歡快的爆竹聲。那此起彼落、不絕於耳的鞭炮的歡叫,那五彩繽紛、騰空而起的絢麗火花,給深沉的夜幕劃出一道道彩虹,把年的熱烈氣氛推向極致,給人們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守歲”的人們熬了一個通宵之後,正月初一大多都得好好休息一下,直到很晚才會起床。吃過早點之後,晚輩就會給前輩“拜年”。但是,這種“拜年”活動僅限於一個家庭之中,一般正月初一是不出大門的,隻是到了正月初二,人們才攜妻帶子上嶽父家“拜年”。這種風俗在荊南一帶叫“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過了初二,人們才會走村串戶去走親訪友,互致節日的祝賀。

等到了那時,鄉村間就會變得熱鬧起來,那些舞獅的、耍龍燈的、踩高蹺的,踏著歡騰的鑼鼓,伴隨著送暖的春風,便在鄉村間、圩場上,甚至在農家的場垸裏活躍起來。於是,走到哪裏都會有盛情的酒宴款待,都會讓人融入到春節其樂融融的熱烈氣氛之中。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種氣氛才會漸漸淡去,人們才會開始新的一年的耕耘和勞作。

二○○八年春節已漸漸逼近,吃過“臘八粥”以後,人們都在翹首等待它的到來。

春滿家裏為了迎接幾個子女回家過春節,今年顯得比別人家更忙。

前幾天,剛剛找來幾個油漆工,將三年前蓋起的三層樓房粉刷一新。今天,又將在月牙河鎮上最大的家飾店訂製的窗簾掛上,再將金虎從廣州捎帶回來的家具擺放停當,打開吊燈一看,這個家簡直就變成了一個星級賓館。

春滿看看這些房間、家具,樂嗬嗬地對荷花說:“怎麼樣?不比城裏差唄!”

“城裏哪有我們這麼寬敞的房。”荷花故意說。

春滿:“就是嘛!我看金龍他們司令員住的房子也不見得有我們家房子大。”說著,像小孩一樣倒在了旁邊的大沙發上傻笑不止。

荷花則在一旁說:“行啦!全都置辦好了,這幾天你也辛苦了,早點洗了澡好好休息唄!”

“行,從明天起,準備吃的喝的都歸你了,我就不管啦!”春滿說著從沙發上站起來說。

“不用你管,殺了一頭豬宰了一隻羊,今天穀雨又送過來一百多斤魚,剩下的就看我的了。”荷花說著,將一盆洗澡水端到了春滿的跟前。

春滿洗過臉、泡過腳,然後愜意地起身將大門打開,將洗澡水向門外潑了出去。

就在春滿打開大門的一刹那,他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天空中飄飄灑灑地下起鵝毛大雪,地上已經變成一片晶瑩。春滿急忙驚喜地叫道:“下雪啦!下好大的雪。”

正在忙著燒水的荷花,連忙跑過來看著門外的雪景說:“下雪好,瑞雪兆豐年!隻怕是有三年沒見過雪了。”

於是春滿關上大門,荷花收拾好房間,倆人上床後嘮著關於雪的話題,慢慢進入了夢鄉。

對於那些很少見到降雪的南方人來說,一年之中能夠遇上一場大雪,那自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為那在空中飄飄灑灑的雪花,會讓人變得思緒飛揚。那一望無垠、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會讓人感覺潔白無瑕的清爽。

然而,人們很快就發現,二○○八年春節前的這場大雪,帶給人們短暫的新鮮和快樂之後,竟然漸漸地變得沉重起來了,後來演變成了一場嚴重的災難。

自從臘月初八晚上下了第一場雪之後,二十多天時間裏,又接連下了三場更大的雪。於是華南、中南地區呈現出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國風光。由於冰雪覆蓋、氣溫驟降,這些地區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冰凍災害。受冰凍災害的影響,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珠高速等交通大動脈被迫中斷,數百萬回家過春節的農民工、學生和在南方工作的人們被困在回家的路上。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很快引起了全國人民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的密切關注。政府迅速啟動了應急響應,很快就形成了抗擊冰雪災害的一場戰役。

由於牽掛著幾個孩子,春滿和荷花比任何人都更加關注這場抗擊雪災的行動。他倆個幾乎是沒有間斷地守在電視機前,捕捉每一條新聞所帶給他們的信息。除此之外,就是不停地給孩子們一個個打電話。

早晨給金龍打過電話,金龍不在,是金龍媳婦文藝接的,春滿不放心,晚上,又打金龍的手機,直到確認了北京沒有降雪,金龍一家子保證臘月二十八晚上一定準時到家。接著又給金虎打電話,可怎麼也打不通。隻得長歎一聲:“沒辦法,還是聯係不上。”

看見春滿這個急的樣子,荷花在一旁安慰道:“金虎不會有事的,也許是路上信號不好,等會兒再聯係,也許就通了。”

“我就擔心他們開車在路上出事,或者是困在了郴州。你沒聽新聞中說郴州現在停電停水,都成了孤島啦!”春滿急得頭上直冒氣。

荷花:“調了那麼多的解放軍,連溫總理也趕去了郴州,即使困在了郴州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倆人正說著話,電話鈴聲響了起來,春滿連忙抓過了話筒,電話裏傳來的竟然是雅蘭的聲音:“爹,我是蘭子,家裏麵還在下雪沒有?”

一聽是雅蘭的聲音,春滿有些激動地說:“蘭子呀!家裏麵沒有下雪了,你現在在哪裏呀!”

“我在江蘇,現在正在天下第一村華西參觀學習哩!”雅蘭高興地說。

“哦!那要好好學呀!”春滿交待雅蘭說。

雅蘭:“機會難得,我肯定不會放過的。”

“你什麼時候回來?”春滿問雅蘭。

“大概得到二十八九唄!我們的學習日程安排得很緊,另外根據天氣預報,估計要到那個時候路上才走得了。”雅蘭回答道。

春滿:“你就不能再早點嗎?金龍金虎他們都說了要早些回來的。”

雅蘭說:“前天我跟他們都通過電話的,大哥二十八可以到家,可是二哥他們現在還被困在京珠高速郴州段一個農家裏,道路不疏通怕是回不來啦!”

春滿驚訝地問:“你聽誰說的?”

“我給二哥打電話,二哥的手機沒有電了,我一著急就給舒暢打電話,是舒暢告訴我的。同他們一路的還有我們金銀灘的三十多人。”雅蘭說。

“怪不得我們這幾天硬是打不通他們的電話哩!這個金虎也是的,給家裏打個電話也好叫人別替他們擔心唦!”春滿在電話裏埋怨道。

雅蘭在電話裏笑著說:“人家電話不是沒有電了唄!現在整個郴州都停電停水,他們怎麼給你打電話。再說,打了電話又怕你們牽掛,放心不下。”

接過雅蘭的電話,春滿跟荷花兩口子便又在屋裏歎息起來。他們一會兒抱怨這個鬼天氣,一會兒又念叨金虎他們困在路途中有沒有飯吃,有沒有水喝,有沒有地方住?

就這樣,他們在擔心和憂慮之中,焦急地等待著兒女們的歸來。

話說金虎一行,眼看著春節即將來臨,派了幾撥人前往廣州車站購票都沒有消息,便決定趕完最後一趟產,於臘月二十四歇工。好在此前已經分批讓大部分員工離廠回家,剩下的幾十人則都是金銀灘的老鄉。大家雖然內心裏急切地盼著回家,但口裏還是跟金虎說,買不到票我們就不回家了,就留在廠子裏過年。聽了大夥的話,金虎說,如果到了二十四還不能買到票的話,那我們就開車回去。聽了金虎的話,大家心裏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可是,待到了二十五的早晨大家爬起來一看,前一天晚上又降了一次雪。司機有些膽怯地問金虎:“郭總,這路上恐怕走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