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輕率概括,蘇東坡改詩以偏概全,王安石說字(3 / 3)

盡管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結論是不可靠的,但是這種方法還是被人們廣泛地應用著。因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出發點;自然科學上的許多假說是采用這個方法得出初步結論以後提出的,民間流傳的許多氣象諺語,都是廣大群眾根據長期生活經驗所作的簡單概括,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重要的問題是要提高結論的可靠程度,要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提高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來,這就要運用科學歸納推理了。

科學歸納推理雖然也隻考察了某類事物的部分或個別對象,但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進了一步,它不僅根據某種事例多次重複出現而未發現相反的情況,而且進一步對所考察的該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為什麼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原因作出了科學的分析,因而其結論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可靠得多。

請看《四十六位影星夭亡之謎》的報道:

20世紀50年代,美國某電影製片公司著名影星蘇珊·海華、阿格妮斯·摩海德和約翰·韋恩,突然患上了癌症,並且先後去世。接著,公司又發生了一連串不幸事件:一向健康沒病、身體素質很好的青年男女影星,也都莫名其妙地染上了可怕的癌症。截至80年代初期,患癌症的演員高達91人,其中,46人相繼死去。

影星的大批夭亡引起了人們的震驚。有關方麵派遣了一個龐大的調查組,經過很長時間的調查和分析,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原來,這些患病者都是影片《征服者》攝製組的成員。1954年拍片時,為了在銀幕上真實地再現成吉思開征服中亞的場麵,攝製組曾到聖喬治亞沙漠拍攝外景。他們在沙漠中活動了兩個多月,隨後又用卡車運回大量的沙子到攝影棚繼續拍攝內景。經化驗,致人死命的正是這些從沙漠裏運來的沙子。據調查,離聖喬治沙漠200公裏以外的內華達州就是美國的原子彈試驗基地,試驗場上的蘑菇雲嚴重汙染了聖喬治沙漠。這沙漠的沙粒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放射性物質引起人體細胞發生了癌變,釀成了世界電影史上最悲慘的事件。

這則報道在揭開“四十六位影星死亡之謎”時用的就是科學歸納推理。通過調查和分析,先找出這些相繼得癌死去的影星的共同點:都參加了影片《征服者》的攝製工作,都到過聖喬治亞沙漠並且較長時間地接觸這個沙漠的沙子。後得出結論:聖喬治亞沙漠的沙子是使四十六位影星致癌而死的原因。然後進一步研究這些沙子,經化驗,發現這些沙子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而放射性物質能引起人體細胞發生癌變。這些沙子為什麼含有放射性物質呢?經過調查了解到,離聖喬治亞沙漠200公裏以外的內華達州原是美國原子彈試驗基地。通過上述的科學分析,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沙子是使四十六位影星夭亡的原因。這個結論是比較可靠的。

從前,某國的一隊商船,噸位、設備、船速等基本一樣。在一次航行中,有一艘船不慎觸礁,船首碰穿了一個大洞。奇怪的是,在以後的航行中,這艘船首有著大洞的船,船速卻大大超過其它的商船。人們考慮,這艘船所以速度變快,唯一不同的情況是船首有個大洞,從而得出結論,船首有大洞是船速增快的原因。人們進一步研究得知:船在行進中會產生一種次聲波,它阻礙了船體運動,船首有大洞,恰好可讓次聲波從船洞跑掉,減少了船體前進的阻力。從此,人們在製造大船時都在船首開洞,這種船洞,人們稱之為“船鼻”。

在探求這艘船首有大洞的船為何速度變快的原因時,人們用的也是科學歸納推理。但所運用的探求因果聯係的方法和前例是不同的。前例運用求同法,此處運用求異法。把船首有大洞的船和船首沒有大洞的船相比較,船首有大洞,速度變快,船首沒有大洞,速度沒變快。並進一步研究原因,從而得出結論:船首有大洞是船速增快的原因。這個結論也是比較可靠的。

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區別

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區別是:前者考察了一類事物的全部對象,從而得出結論,後者考察了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從而得出結論。

請看一則傳說:

一位師傅帶有兩個徒弟。這兩個徒弟向師父學手藝都很用心,又都一樣手巧。有一天,師傅想考考這兩個徒弟,看看哪一個徒弟更聰明一些。他把兩個徒弟叫到麵前說:“給你倆每人一簸籮花生去剝皮,看看每一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著,看誰能先回答我的問題。

大徒弟一聽,端起簸籮就快步流星地往家跑,到家連飯也顧不上吃,就急忙剝了起來,急得出了一身汗。

二徒弟不慌不忙地端著簸籮走回家去。他先對著花生端詳了一會兒,思索了一下,然後伸手揀了幾個飽滿的,揀了幾個幹癟的,揀了幾個熟好了的,又揀了幾個沒熟的,揀了幾個三個仁的,還揀了幾個一個仁、兩個仁的,總共不過一把花生。他動手把這幾種不同類型的花生剝開了皮,發現不論飽滿的、幹癟的,熟好了的,還是沒熟好了的;兩個仁的,還是三個仁的,都有粉身包著。他自言自語道:“不用全剝了,我都知道了。”

從早晨一直剝到傍晚,大徒弟才把一簸蘿花生剝完。剝完後,他連歇也沒歇就急忙去向師傅報告。到那裏一看,師弟早已在那裏了。

師傅見兩個徒弟都來了,就說:“二徒弟先到的,先回答我的問題吧!”

二徒弟回答說:“我剝了幾個花生,就知道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粉衣包著。”

大徒弟聽了,恍然次悟說:“還是師弟比我聰明啊!”

在這個故事裏,大徒弟用的是完全歸納推理,他剝完一簸籮裏的每一顆花生才得出“所有花生仁都有粉衣包著”的結論,二徒弟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推理,他隻剝了一小部分花生就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顯然,二徒弟比大徒弟聰明。二徒弟比大徒弟聰明之處在於:他能選取典型,找出事物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