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祿東讚巧破難題巧媳婦智鬥知府(1 / 3)

——要正確運用假言推理

唐朝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成為漢藏兩民族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藏王的求婚使者祿東讚,以聰明機智著稱。他千裏迢迢、風塵仆仆地來到長安。唐朝皇帝有意當麵考一考他,給他出了三道難題,祿東讚沉著應對,名不虛傳。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皇帝出的三道難題以及祿東讚巧破難題的辦法。

第一道難題:皇帝叫人把祿東讚引到有500匹馬的一個馬群裏,讓祿東讚辨認每一匹母馬的親生仔馬。

祿東讚眼珠子一轉,就有辦法了。他叫手下人趕緊搬來許多上好的馬料,讓母馬美美地飽餐一頓。母馬吃飽喝足了,就昂頭高叫,招呼著各自的小馬駒去吃奶。小馬駒聽到母馬親切的呼喚聲,歡蹦亂跳地各自向自己的母馬那裏竄去。於是,祿東讚就把每一匹母馬的親生仔馬分辨出來了。

第二道難題:皇帝叫人拿來一顆九曲明珠和一根線,讓祿東讚把線穿進彎彎曲曲的珠孔裏去。

祿東讚眨了眨眼,就有主意了。他叫手下人捉來一隻螞蟻,把線枯在螞蟻的腳上,把這隻螞蟻放在珠孔的一端,在珠孔的另一端塗上蜜糖。螞蟻聞到蜜香,就帶著線從珠孔的這一端很快地穿到有蜜糖的那一端去了。

第三道難題:皇帝叫人搬來一根兩頭一樣粗的巨木,讓祿東讚辨認哪頭是根,哪頭是尾。

祿東讚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懂得樹木根重尾輕的道理,即刻叫手下人把這根巨木放到禦河裏去。這根巨木在水麵上飄流了一會兒,輕的在前,重的在後。於是祿東讚就準確地指出哪頭是根,哪頭是尾。

祿東讚為什麼能巧破難題呢?除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之外,那就是善於推理了。他用什麼推理來破這三道難題呢?他用的推理形式主要是假言推理。

什麼是假言推理

什麼是假言推理呢?

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個是假言判斷,並且根據假言判斷前後件之間的關係而推出結論的推理。例如:

如果得了急性膽囊炎,那麼就有腹痛現象;

小寧得了急性膽囊炎;

所以,小寧有腹痛現象。

這就是一個假言推理。它的大前提是假言判斷。“得了急性膽囊炎”是前件,“有腹痛現象”是後件,根據前後件之間的關係可以推出“有腹痛現象”的結論。

假言推理的種類

假言判斷可以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又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相應地,假言推理也就可以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又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是大前提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小前提和結論為直言判斷的假言推理。它有兩種正確式:

(1)肯定前件式。它的推理方法是小前提肯定作為大前提的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肯定它的後件。

本篇開頭故事中的祿東讚就是運用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巧破難題的。

破第一道難題的推理過程是:

(i)隻要母馬吃飽了,它就會招呼各自的小馬駒去吃奶;

母馬吃飽了(因喂了許多上好馬料);

所以,它會招呼各自的小馬駒去吃奶。

(ii)隻要母馬招呼各自的小馬駒去吃奶,我就可以辨認每一匹母馬的親生仔馬;

母馬招呼各自的小馬駒去吃奶了;

所以,我可以辨認每一匹母馬的親生仔馬了。

破第二道難題的推理過程是:

如果這隻螞蟻聞到蜜糖香味,它就會帶著線循著蜜糖香味的方向爬去;

這隻螞蟻聞到了蜜糖香味(因在九曲明珠的一端塗了蜜糖);

所以,這隻螞蟻會帶著線循著蜜糖香味的方向爬去。

破第三道難題的推理過程是:

如果把這根巨木放在水裏飄流,那麼輕的一頭會在前,重的一頭在後(因物體放在水裏飄流,輕的流速快,重的流速慢);

現在把這根巨木放在水裏去飄流;

所以,輕的一頭會在前,重的一頭會在後。

已知樹木根重尾輕,所以這根巨木飄在前麵的一頭是樹尾,飄在後麵的一頭是樹根。

請看《曲突徒薪》的小故事:

有一戶人家,灶上裝了個直直的煙囪,灶旁堆滿了柴草。有人勸他把煙囪拐個彎,把柴草搬走,免得發生火災。這戶人家不聽,不久,果然失火了。幸虧鄰居相幫,火才得以熄滅,事後,主人大擺宴席,酬謝那些幫他滅火的鄰居,並請受重傷的人坐了上座,而沒有請曾經建議他修改煙囪、搬挪柴草預防失火的客人。這時有人對主人講:“今論功而請賓,曲突(煙囪)徙薪碟草)亡(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聽了恍然大悟,立刻去把那位建議“曲突徒薪”的客人請來赴宴。

那位客人當時為什麼會向這戶人家提出“曲突徙薪”的建議呢?因為他看到這戶人家的煙囪和柴草堆放的情況後,在頭腦中形成了這樣一個推理:

如果沒有曲突徙薪,就可能發生火災;

這戶人家沒有曲突徙薪;

所以,這戶人家可能發生火災。

這也是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這個推理是正確的,因而他的建議也就是正確的了。如果主人當時采納了客人的建議,就不至於發生這場火災了。

“曲突徙薪”和“焦頭爛額”這兩個成語就源於這個小故事。“曲突徙薪”後來被人們用來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險發生;“焦頭爛額”後來被人們用來比喻境遇惡劣,做事棘手,十分窘迫難堪的情況。

(2)否定後件式。它的推理方法是小前提否定假言判斷的後件,結論否定它的前件。

請看一則小寓言:

有一回,蛤蟆在一個池塘裏,對著一切動物大聲說道:“我是一個醫生,懂得醫術。”狐狸聽見了,說道:“你自己坡著腳都沒有醫好,怎麼去治別人的病呢?”寓言裏的狐狸是這樣推理的:

如果蛤蟆真的會治病,那麼就能醫好自己的腳;

現在蛤蟆不能醫好自己的腳;

可見,蛤蟆不會治病。

狐狸用的就是否定後件式的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它揭露了蛤蟆說的話純屬吹牛。

在偵查過程中,經常運用這種推理形式。請看一則破案小故事:

郭隊長和小王趕到出事地點,一個披頭散發的女人哭哭啼啼地迎上來,她叫吳琴,是死者張君的妻子。她說:“我的丈夫這幾天賭博輸了錢,心裏不痛快。中午和李珂(朋友)在家喝悶酒。李珂走了以後,他蒙頭就睡。我上街買了些東西,回來已是四點多了,我見臥室沒動靜,就去做飯。”吳琴邊說邊抽泣,“我做好飯以後準備去叫他,忽然聽到臥室裏傳出一聲尖叫,我推門進去。天哪!我丈夫已經觸電自殺了。”

經檢查,張君確係觸電身亡,他枕邊有台錄音機。吳琴說:“這是我丈夫的,我被嚇昏醒來以後,他已沒氣了。我看錄音機上的指示燈還亮著,我不會擺弄這東西,就幹脆把電源插頭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