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否定一部分選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選言肢。
2.相容選言推理。相容選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的選言推理。這種選言推理由於選言肢之間是相容的,因而不能通過肯定其中一個選言肢或幾個選言肢之後,就在結論中否定其他的選言肢。所以,它隻有一個正確式,即否定肯定式。
請同學們再看一個破案小故事:
個體戶李彬是個“養蛇大王”,賺了不少錢。這天,他和妻子外出回家,發現屋裏有響動,知道有竊賊,便悄悄避在一旁,決心親手捉住這個賊。不一會,果真從窗子裏跳出個年輕人,慌慌張張地跑了。李彬和妻子耳語幾句後,就緊緊跟了上去。那竊賊穿街走巷了一陣,來到了一片溪灘上,隻見那竊賊從口袋裏掏出一大疊錢,在沙地上挖坑,過了一會,他又掏出塑料袋,看樣子是準備把錢裝進袋裏再埋。因為他背向李彬,李彬看不清楚他怎樣埋錢。忽見不遠處有個人影一晃就不見了。那竊賊接著又在不遠處挖了兩個沙坑。
再說李彬妻子回家清點發覺少了4000多元錢,到派出所報了案。由於當地人都認識李彬,郭隊長一行很快打聽到他的行跡,不一會就趕到了沙灘。
竊賊很快被抓住了,三個沙坑很快被挖開。果然一個坑內埋著一袋現金,可裏邊隻有1640元。
經調查,李彬家確實少4000元錢,那兩千多元哪去了呢?竊賊身上隻有一些零錢,作案後一直被李彬跟著,沒有其他藏錢機會。又將沒有發現現金的沙坑挖了一次,仍然沒有。隻好將竊賊帶回派出所審查。
半路上,郭隊長突然提出讓大夥先走,他自己駕車從原路返回沙灘。
小王他們到派出所剛坐下,郭隊長就笑嗬嗬地回來了,“啪”地把一塑料袋現金丟在竊賊麵前,打開一數,正好2360元。
郭隊長用什麼方法把另一塑料袋的現金找出來的呢?他用的就是相容選言推理的方法。
他是這樣推理的:
2360元或者埋在第一個沙坑裏,或者埋在第二個沙坑裏,或者埋在第三個沙坑裏;
2360元不是埋在第二個沙坑裏,也不是埋在第三個沙坑裏;
所以,2360元是埋在每一個沙坑裏。
這個推理的大前提是窮盡的,因為竊賊“作案以後一直被李彬跟著,沒有其他藏錢機會”。這個大前提的選言判斷是相容的,因為2360元可能是埋在一個沙坑裏,也可能分散埋在三個沙坑裏。這個推理的小前提是有根據的,其根據是李彬隻見“那竊賊接著又在不遠處挖了兩個沙坑”,沒見埋錢;第二個沙坑和第三個沙坑已挖過兩次。這個推理的結論是正確的。兩個錢包埋在同一個坑裏,一包埋在深層,蓋上厚沙後再埋另一包。李彬看見的人影是竊賊的同夥,準備伺機取出埋下的錢包。
相容選言推理的規則有二;
第一,否定一部分選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選言肢;
第二,肯定一部分選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選言肢。
上麵的相容選言推理符合規則,因而是正確的。下麵兩個推理不符合規則,因而是錯誤的。
(1)小康或者是籃球隊隊員,或者是排球隊隊員;小康是籃球隊隊員;
所以,小康不是排球隊隊員。
(2)王老師或者教曆史,或者教政治;王老師教曆史;
所以,王老師不教政治。
這兩個例子都違反了相容選言推理的第二條規則。小前提肯定了大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結論不能否定另一個選言肢。因為大前提是相容的選言判斷,兩種可能性可以同時並存。例(1)中的小康是籃球隊隊員,也可以同時又是排球隊隊員。不能肯定小康是籃球隊隊員,就否定他是排球隊隊員。例(2)中的王老師可以既教曆史,又教政治,因此不能肯定王老師教曆史,就否定他教政治。
正確的推理應該是:
(1)小康或者是籃球隊隊員,或者是排球隊隊員;
(已知)小康不是排球隊隊員;
所以,小康是籃球隊隊員。
(2)王老師或者教曆史,或者教政治;
(已知)王老師不教政治:
所以,王老師教曆史。
在本書第十四篇中提到的由於不會說話而氣走客人的例子中,主人說的最後一句話用的就是省略式的相容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大前提中的選言肢隻有三個,小前提否定了其中的兩個,剩下的就是“我是在說你”這一個選言肢了。因為從主人說的“我沒說他們倆呀”中,可以合乎邏輯地推出“我是在說你”這一結論。無怪乎第三位客人也被氣走了。
選言推理省略式
選言推理在語言實際中經常以省略的形式出現。常見的是省略掉一個前提,或者省略掉結論。
請看師生對話:
教師:昨天上生物課時弄壞蝴蝶標本的到底是誰?
班長:不是小興,也不是小旺,而是小昌。
在這個對話中包含了一個省略大前提的相容選言推理。這個推理的完整式是:
弄壞蝴蝶標本的學生,或者是小興,或者是小旺,或者是小昌(對話中省略);
弄壞蝴蝶標本的學生,不是小興,也不是小旺;
所以,弄壞蝴蝶標本的學生是小昌。
再看小海作文中的一段記敘:
昨天上自習課時,一個滿臉橫肉的流氓闖進我班教室。他氣勢洶洶地走到一位女同學跟前,把她揪起來,劈頭蓋臉地毒打她。麵對此情此景,是明哲保身,還是挺身與流氓作鬥爭?我們班的絕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後者。結果,流氓敗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