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押送和尚,蠢解差鬧笑話取名不當,老大爺惹麻煩(3 / 3)

4.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得結論。如果兩個前提有一個是否定的,那麼結論是否定的,如果結論是否定的,那麼必有一個前提是否定的。

5.兩個特稱的前提不能得出結論。如果有一個前提是特稱的,隻能得出特稱結論。

上麵所舉的同學們在說話和寫文章中違反三段論規則的例子,有的同學看了後可能會說,誰能這樣說話,準是編的。同學們,上麵這些例子不是編的,而是真實的。那為什麼有的同學會不相信有人這樣說話呢?其原因就在於:同學們在說話和寫文章中運用三段論推理時往往是以省略式出現,很少用完整式。我們為了讓同學們看清上例中推理的錯誤,有意寫成完整式。下麵我們就來介紹三段論省略式的一些知識。

三段論的省略式

在說話和寫文章中,典型的三段論式不多,省略式極多,因為語言要求簡練、活潑、多樣。

三段論的省略形式有三種:

1.省略大前提。例如:

(!)我們是學生,所以我們應該遵守校規。

(2)我們要實事求是,因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

這兩個推理都是正確的。例(1)省略的大前提是“凡學生都應該遵守校規”。例(2)省略的大前提是“馬克思主義者要實事求是”。

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解差所用的三段論也是一個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論。他是這樣推理的:

和尚都是剃光頭、穿法衣的,

我是剃光頭、穿法衣的,

所以,我是和尚。

這個三段論的中項“剃光頭、穿法衣的”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違反了三段論規則(2),犯了“中項不周”的錯誤,因此,推不出必然的結論。解差從兩個中項都不周延的大、小前提中推出“我是和尚”的結論,是靠不住的。由於這個糊塗解差把自己當成了和尚,以致於連自己究竟在哪裏也搞不清楚了。

2.省略小前提。例如:

(1)逆曆史潮流而動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所以“四人幫”沒有好下場。

(2)生活上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抽煙是可以戒除的。

這兩個推理都是正確的。例(1)省略的小前提是“‘四人幫’是逆曆史潮流而動的人”。例(2)省略的小前提是“抽煙是生活上的習慣”。

3.省略結論。例如:

(1)考試作弊一律按“0”計分,這門課考試你作弊了。

(2)你是個學生,學生應該努力學習。

這兩個推理也是正確的。例(1)省略的結論是“這門課按‘0’計分”。例(2)省略的結論是“你應該努力學習嘛”。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三段論可以被省略得隻剩一個判斷。

請看一則外國小幽默:

有個教堂的牧師不得人心。一個禮拜天,他對教徒們宣布:“上帝對我說,他在另一個教堂有工作要我去做,所以我馬上得走。”一聽這話,全體教徒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並齊聲唱道:“上帝是我們的好朋友。”

全體教徒所說的那句話就是一個省略了大、小前提的三段論。其完整式是:

能夠趕走那個牧師的,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上帝能夠趕走那個牧師,

所以,上帝是我們的好朋友。

這個推理符合三段論規則,因而是正確的。

再看一則公共汽車上的小鏡頭:

一個小青年捷足先登,搶了個座位,眉開眼笑地坐著。過了兩站,上來個老奶奶。售票員請小青年給老奶奶讓座。他陰沉個臉,說:“我又不是雷鋒”。他翹起二郎腿,兩眼望著車窗外麵,就是不讓座。

這個小青年所說的話就是一個省略了大前提和結論的三段論,而且是個錯誤的三段論。他是這樣推理的:

雷鋒是會給老奶奶讓座的,

我不是雷鋒,

所以,我不會給老奶奶讓座的。

這個推理違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的規則,犯了“大項擴大”的錯誤。

省略式的好處是簡明有力,但也容易掩藏錯誤。當我們對某個三段論省略式的正確性有懷疑時,可以把省略部分填補起來,再根據三段論規則進行檢查。如果符合規則,那麼推理形式就是正確的;如果違反規則,那麼推理形式就是錯誤的。

怎樣把省略部分填補起來呢?

省略三段論需要填補的情況有二:

一是補足前提。其方法是:先根據結論明確小項和大項,然後確定省略的是小前提,還是大前提,再根據三段論規則對省略部分加以填補。

二是補足結論。其方法是:先在前提所包含的三個項中找出中項,再根據三段論規則把前提中其餘兩個項組成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