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到底是孩子,臉色立刻晴朗起來,“您真是我的好阿姨。我就是不敢抱您。我真想抱住您親一下,等我病好了再親您好嗎?阿姨,我不想死,連老師都說我可惜了。我的成績很好,尤其是老師出難題的時候,班裏總是我第一個答出來。”
欒玉香不敢再待下去了,她怕那孩子在衝動時果真抱住她,多髒啊,那病菌……她匆匆留下幾句話,便告辭回到婆婆家。兒子小悅需要在奶奶家住些日子,她便講了亮亮的故事:“看你的童年多幸福,還整天抱怨爸媽不滿足你這要求那要求。比比人家亮亮小哥哥,他都要死了,還惦記著爸爸媽媽……”
正說著,郭秀秀來了,用圍裙包著十幾個雞蛋:“玉香弟妹呀,我家窮,沒什麼送你的,這雞蛋沒喂添加劑,煮煮可以補身子……”
欒玉香說什麼說不收那雞蛋,感動得郭秀秀差點要跪下磕頭,嘴裏直稱讚她是好幹部。其實,欒玉香想想她家裏的兩個病人就反胃,她怎麼敢讓兒子吃她家的雞蛋,傳染上病可不是玩的!
欒玉香回到市區,馬不停蹄,把郭秀秀一家的遭遇寫成報告文學,同時寄給好幾家報刊。她懷著美好的願望:有關領導看了這文章,內疚之餘,肯定過問此事,說不定馬上有人捐錢,亮亮這聰明可愛的男孩就可以獲得新生了,而她欒玉香也可能一炮走紅,成為名副其實的作家……
轉眼暑假期滿。奶奶把小悅送回市區,聽說小悅堅持著去看望了生病的亮亮哥哥,欒玉香心裏有些犯堵,那病說不上傳染呢,婆婆真是的。可是,見兒子一下子仿佛懂事了許多,她也就不再過問。想想自己答應給郭秀秀討說法的事,而投出去的稿件,都說這事情非常感人,可就是涉及揭露社會陰暗麵,又空洞了些,主編不同意發……當然,亮亮的捐款問題也就沒了頭緒,她感到有些慚愧。
婆婆說到了亮亮的病情:“那孩子已到晚期,就等著死了。”婆婆說,“好孩子啊,那麼痛苦,竟連一聲也不吭,說怕爸爸媽媽聽見了難過。唉,不過,那孩子死也知足了。”婆婆又說,“我帶小悅去看他,他盯著小悅穿的這身牛仔服,眼珠都不轉啊。我知道他饞,打小就沒穿過件像樣的衣裳啊。我一咬牙,問小悅,哥哥穿一下你的衣服行不行?小悅說,他早想這麼辦了。孩子穿上小悅的衣服,高興極了,說要不是自己病得這麼難看,真該照張像留給爸爸媽媽,他還給小悅折了個紙船留作紀念。”
這天晚上,欒玉香把那套牛仔服洗了又洗,反複用電熨鬥熨過,最後,她對婆婆說:“媽呀,您把這身衣服帶回去送給亮亮。”老太太雙手哆嗦著接過衣服,“玉香啊,我早就有這想法,隻是怕你舍不得,開不了口,我替亮亮謝謝你。”
這一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欒玉香的婆婆帶著郭秀秀找上門來,郭秀秀進門就給玉香跪下了:“弟妹,我沒法報答你的恩德……你讓我當牛做馬,如果不相信我是毒命,就讓我幫您照顧小悅吧。”
郭秀秀的兒子亮亮終於死了。在奶奶拿回去那套牛仔服的第二天,小亮亮穿上它,又雙手緊緊護住,生怕又被人脫了去。就這樣,孩子無限滿足地閉上了眼……亮亮死後不久,他爸爸因悲痛過度,也離開了人世……
欒玉香好歹把郭秀秀勸說回去,她連夜把那篇報告文學底稿找出來,覺得真是太膚淺了。她帶著歉疚的心理,將稿件重新寫過,投給一家全國知名的雜誌,主編讀後,十分感動,馬上批示,將此稿替換掉其它稿件,馬上發排!這篇稿件問世後,各報刊紛紛轉載……文章內容驚動了有關領導,馬上指示,調查處理有關人員,還郭秀秀一個公正。郭秀秀雖然失去了丈夫、兒子,可畢竟生活有了保障。
欒玉香自從發表了那篇作品後,名聲大振,創作靈感也一下子打開了,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被譽為全市有名的才女;組織上提升她為街道書記,她工作認真負責,群眾口碑極佳,最近,又成為副區長的候選人……
欒玉香每到一個新的崗位,頭一項就是跟新同僚、部下講那套牛仔服的故事:“……我對亮亮的同情一開始是假的,我隻想自己寫東西,出名,這樣的心態、情感,怎麼可能打動讀者?那套牛仔服我洗了又熨,原來是為滅菌的,後來覺得還是有病菌,不能讓我兒子穿,就隻當扔掉,送給了那可憐的孩子。哪想到,郭秀秀卻感激終生,逢人就講我如何大慈大悲。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良心上如何能承受!我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為什麼不敢讓亮亮抱一下呢?就是這種內心的譴責,督促我努力工作,努力親近老百姓……我想把東西寫得多一些,把官兒做得大一些,別再讓我的周圍出現第二個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