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著作
1.崔之元:《“看不見的手”範式的悖論》,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卞耀武:《法國公司法規範》,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加]布賴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論、結構和運作》,林華偉、魏昊譯,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陳峰富:《論股份有限公司債權人之保護》,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版。
5.[日]大塚久雄:《股份公司發展史論》,胡企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6.杜景林、盧諶譯:《德國股份法、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德國公司改組法、德國參與決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7.[美]弗蘭克·伊斯特布魯克、丹尼爾·費希爾:《公司法的經濟結構》,張建偉、羅培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範健:《公司法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9.傅穹:《重思公司資本製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馮果:《現代公司資本製度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顧功耘:《公司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2.郭鋒、王堅主編:《公司法修改縱橫談》,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江平、方流芳主編:《新編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
14.[德]柯武剛、史漫飛著:《製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韓朝華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15.[德]羅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漢斯·G.萊塞:《德國民商法導論》,楚建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
16.李維安:《現代公司治理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7.李心合:《利益相關者財務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18.劉俊海:《股份公司股東權的保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美]瑪格麗特·布萊爾:《所有權與控製——麵向21世紀的公司治理探索》,張榮剛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0.石少俠:《公司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1.史際春、溫燁、鄧峰:《企業和公司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2.蘇力:《閱讀中國市場經濟中的秩序》,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孫永祥:《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譚甄:《移植與差異:有限責任公司製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5.[德]托馬斯·萊塞爾、呂迪格·法伊爾:《德國資合公司法》,高旭軍等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6.王保樹主編:《商事法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7.王保樹主編:《全球競爭體製下的公司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28.王保樹、崔勤之:《中國公司法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
29.吳越主編:《私人有限公司的百年論戰與世紀重構——中國與歐盟的比較》,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0.虞政平:《股東有限責任——現代公司法律之基石》,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1.張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2.張忠民:《艱難的變遷——近代中國公司製度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33.張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4.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5.朱弈錕:《公司治理論》,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6.周友蘇:《公司法通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鄒海林:《責任保險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中文期刊
1.張民安、丁豔雅:“公司債權人權益之保護與我國公司法的完善”,載《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2.劉凱湘、宋敏:“公司債權人保護製度研究”,載徐學鹿主編:《商法研究》(第一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方流芳:“公司詞義考:解讀語詞的製度信息——‘公司’一詞在中英早期交往中的用法和所指”,載《中外法學》2000年第3期。
4.葉楓:“‘黃世仁’大戰‘楊白勞’”,載《港澳經濟》1999年第4期。
5.劉俊海:“2006公司法年:將成中國注冊公司數量最多一年”,載《中國證券報》2006年1月4日。
6.張俊文、吳健:“有限責任公司債權人之保護與立法完善”,載《法律科學》1994年第5期。
7.王文宇:“進出公司法”,載《月旦民商法研究》第1期。
8.甘培忠、曹麗麗:“我國公司法體係的重構——有限責任公司法和股份有限公司法的分立”,載《環球法律評論》2004年冬季號。
9.林國全:“有限公司法製應修正方向之探析”,載《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第90期。
10.科爾:“德國公司法的發展”,楊繼譯,載《現代法學》2003年12月。
11.魏良益:“企業的起源、本質與組織演進”,載《經濟體製改革》2005年第3期。
12.葉林、段威:“論有限責任公司的性質及立法趨勢”,載《現代法學》2005年第1期。
13.中國—歐盟公司法研討會,載http://www.swupl.edu.cn/oumeng/content。
14.吳越:“‘個性化’的有限責任公司——評《中國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議稿》相關問題”,載《現代法學》2005年第1期。
15.王保樹:“有限責任公司法律製度改革”,載《現代法學》2005年第1期。
16.譚星光:“債權抑或股權——兼論股東身份確認之標誌”,載《法律適用》2004年10月。
17.[美]M.V.愛森伯格:“公司法的結構”,張開平譯,載《商事法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8.蔡立東:“公司製度生長的曆史邏輯”,載《當代法學》2004年第6期。
19.施天濤:“公司法的自由主義及其法律政策”,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3期。
20.蔣大興、金劍鋒:“論公司法的私法品格——檢視司法的立場”,載《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21.湯欣:“論公司法的性格——強行法抑或任意法?”,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1期。
22.巫誌剛:“公司法上的強行性規範探析”,載《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23.王利明:“公司的有限責任製度的若幹問題(上)”,載《政法論壇》1994年第2期。
24.王林昌、宣海林:“私營企業道德風險:特征、表現與成因”,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1年第5期。
25.顏建勇、黃文平:“論公司的有限責任與管理者的道德風險”,載《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26.蓋曉燕:“市場經濟信用危機與信用道德建設”,載《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27.李驥、李麟:“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競爭、治理機製與不完全優勢”,載《改革》2001年第5期。
28.牛草林:“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係的構建”,載《財會信息》2005年第9期。
29.傅宆:“公司資本製生成的初始動因從公司參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觀察”,載《行政與法》2003年11月。
30.趙旭東:“從資本信用到資產信用”,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
31.龐道滿、胡軍:“東南亞及海外華人家族企業特征分析”,載《東南亞研究》1998年第2期。
32.龐春祥、許增建:“論公司法債權人保護製度的完善”,載《河北法學》2004年第9期。
33.隋平、莫智源:“當前我國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對法定資本製的依賴”,載《河北法學》2004年第2期。
34.丁南:從‘自由意誌’到‘社會利益’,載《法製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2期。
35.朱凱:“懲罰性賠償製度在侵權法中的基礎及其適用”,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
36.唐東楚:“‘懲罰’不宜視為精神損害賠償的主要功能”,載《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37.王利明:“懲罰性賠償研究”,載《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
38.魏健:“經濟外部性與法律”,載《中國經濟問題》1998年第4期。
39.任爾昕、史玉成:“論信用短缺時代的我國公司資本製度”,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2期。
40.任以順:“我國公司法對資本維持原則的繼承與維護”,載《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1月。
41.傅穹:“法定資本製:詮釋、問題、檢討——從公司不同參與人的利益衝突與衡量觀察”,載民商法律網。
42.周曉紅:“台灣學者變‘有限責任’的變革”,載《中國法學》1993年第2期。
43.劉桂琴:“論責任保險與侵權損害賠償的社會化”,載《前沿》2003年第3期。
44.夏琳:“論責任保險對侵權責任法的挑戰”,載《當代法學》2003年第5期。
45.葉秋華、魏強:“台灣關係企業中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兼談台灣關係企業的公司立法”,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46.劉毅:“衡平理念下的法人製度缺陷之救濟——公司人格否認若幹實務問題探析”,載《人民司法》2004年第5期。
47.[日]森木滋:“法人格的否認”,李淩燕譯,載《外國法譯評》1994年第3期。
48.董學立:“法人人格與有限責任”,載《現代法學》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