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海茲克與佐德合兵一處,繼續進逼漢諾威,蘭斯看看還是守不住,就留了個部將,與卡西利亞斯繼續南撤到沃爾夫斯堡(今威悉河南)。勃艮第人沒費多大勁,就攻陷了漢諾威這個戰略要地。不久,安東尼奧把都城遷到漢諾威城,而德意誌的人才們大概從安東尼奧身上重新看到了希望,相繼前往歸順,安東尼奧以極小的損失換得了德意誌爭霸中的有利位置。
不萊梅和卡塞爾之間的貝萊大戰可沒有因為“黃雀”勃艮第的介入而中斷。貝克爾還是把德瑞克當作自己唯一的軍事對手,當時貝氏的士兵總數竟達三十多萬,超過了萊茵全盛之時,可見貝克爾窮兵之極。他在擊退了萊茵大將亞爾加尼的進擊之後,親自率領大軍十五萬圍攻卡塞爾。德瑞克在城內支持了一百多天,實在是扛不住了,隻得放棄皇帝稱號,改稱萊茵國王,並同時派人向安東尼奧和皮爾曼乞求援兵。
安東尼奧和皮爾曼分別派遣羅格、布雷達救援德瑞克,另外亞爾加尼也領兵聲援卡塞爾。貝克爾派部將分頭阻擋援軍的到來,卻均告失敗。
貝克爾不甘受挫,打算親自出擊。部將衛斯理勸阻說:“如今救援卡塞爾的各路大軍雲集,假若出戰,必然會腹背受敵,不如堅守以待其變。何況陛下親臨戰場,萬一失機,大事去矣。”
貝克爾想聽從他的諫言,身邊的一個傳教士葛林西卻出來搭話:“陛下圍攻卡塞爾多日,未得尺寸之功;如今援軍又至,再回避不戰,怎麼能稱霸德意誌呢!”
貝克爾經他一激,一時腦熱,那裏會再細想?他捋起衣袖大聲說:“我戰心已決,敢再沮喪軍心者斬!”
貝克爾率領二十五萬軍隊傾巢出動,卻遭到布雷達、羅格和亞爾加尼的援軍三路夾攻,德瑞克又衝擊貝克爾的身後,貝軍大敗,所屬軍官及士兵被殲滅殆盡。貝克爾僅帶著十幾個騎士逃回不萊梅。
貝克爾後悔不聽衛斯理的勸阻,遷怒於葛林西,**了葛林西父子。戰爭的勝敗導致不自量力的主角開始顛倒,德瑞克乘勝派部將埃德加率軍七萬多攻打不萊梅,反過來要消滅貝氏。貝克爾忙召衛斯理進宮商議對策。這衛斯理也是個不識大體的主,因為前次意見沒有得到采納,居然托病不見皇帝。貝克爾要親自上門慰問,他又說自己病重無法接待。導致貝克爾惱羞成怒,發下恨言:“衛斯理這家夥給臉不要臉,我難道還真得靠你麼?哼,看我先退蠻兵,再殺衛斯理!”說著便率領不萊梅全部軍隊出戰,說實在的這貝克爾打起仗來可真是勇猛無敵,每次臨戰衝鋒在前,騎著鐵甲馬(披著重鎧的千裏馬),他左手使騎士斬劍(這種劍至少1·5米的長度,鈍圓的頭部,寬闊但薄的身體,握把上方有一段無鋒的部位,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砍劈”而存在。),右手持騎士槍。其勇猛令蠻族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以前就曾經有三個蠻酋趁貝克爾率大軍進攻其它蠻族的機會,聯合七萬多蠻軍襲擊不萊梅,貝克爾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重裝騎士回來救援,剛好與蠻軍在不萊梅城北麵相遇,貝克爾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士都跟著奮勇衝殺。貝克爾執長劍與長槍,奔馳衝擊,遇者皆摧潰喪膽。後來萊茵的埃德加攻打不萊梅時,亞爾加尼及梅奇格、查沃奇也率七萬大軍從側翼攻打不萊梅,貝克爾親率八千騎士出戰,竟然打敗埃德加的十多萬大軍,斬殺了兩萬餘敵軍,緊接著帶軍追殺,一直追擊到愛森納赫(今魏瑪西北),又斬殺三萬多敵軍。殺的萊茵聯軍是聞風喪膽,四散而逃。(這個貝克爾簡直是戰神啊,以八千人馬打敗十幾萬大軍還殺的敵人四散奔逃,簡直是天神下凡。)
這個埃德加喪膽,秘密派人請降,賣主求榮,表示願意替貝克爾殺掉德瑞克,貝克爾這才撤兵回到不萊梅。貝克爾不忘兌現諾言,給衛斯理安了個有意叛逃的罪名,下令將其處死,滅其族。(貝克爾雖是薩克森人,殘暴程度卻絲毫不遜於蠻人。萊茵統治時期特別後期是神聖羅馬帝國時十分黑暗的時期,貝克爾在克洛維手下侍奉多年,沾染了太多蠻氣。如果說殺盡蠻人的可怕口號是出於民族報複的話,那麼這裏僅以個人好惡而殺人,則算是他本人性格上的缺陷了。)
西元1051年四月,埃德加果然率軍攻入卡塞爾,殺死德瑞克皇帝及其手下的重要貴族官員,把屍體送往不萊梅。對德瑞克切齒痛恨的貝克爾,將牲畜的屎尿澆灌在德瑞克的屍身上,並且當街一把火焚燒了德瑞克的屍體,算是通告天下,萊茵到此徹底玩完。然而,讓貝克爾死也想不到的是,他本人的末日也隨之臨近了。
,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