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係拜訪的具體方式,可以是由雙方當事人直接說定,也可以由雙方委托專人洽談商定。還可利用電話、電報、電傳、傳真等途徑。

聯係拜訪,主要有以下四項內容要商定:

誰是拜訪者,要去拜訪誰。

拜訪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將要談及什麼內容,什麼問題(禮節性拜訪可以沒有十分確定的內容)。

地點。拜訪地點的確定,一般應尊重被拜訪者的意見。而且公務拜訪,應該安排在被拜訪者的工作地點進行,私人拜訪應該安排在被拜訪者家裏進行。在特殊情況下,拜訪也可在被拜訪者臨時下榻的寓所或乘坐的交通工具上進行。

時間。拜訪時間的確定,主要應考慮被拜訪者的意見。一般應安排在上午9時、下午3時前後進行。並且應該盡量避開對被拜訪者不方便的一切時間。例如,不要占用對方的休息、用餐和處理重要公務的時間。通常認為節假日、休息時間和晚間都不宜安排拜訪。拜訪的時間,還包括拜訪活動持續的時間,也應同對方事先約定。

在以上四項基本內容商定後,拜訪者應該為即將開始的拜訪做充分準備,比如擬定討論提綱、所提問題,收集整理有關材料,等等。避免無準備地拜訪浪費對方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拜訪應當準時守約。準時守約,不僅有助於自己高效利用時間,更重要的是表現了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準時抵達約定的拜訪地點,應當是正點到場,不早也不晚。為了能做到這一點,在計算前往預約地點的路程和時間時,應充分考慮交通狀況等可能發生的延誤行程的各種情況,認真選擇路線和交通工具,在時間上留有一定餘地。最好提前5分鍾左右抵達現場附近,以便稍事休整,並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然後準時到場。

拜訪時切勿遲到。即使遲到二三分鍾,也應該鄭重地向被拜訪者道歉。通常的規矩是:隻能讓拜訪者等被拜訪者,卻不能讓被訪者等候拜訪者。為避免遲到,在約定拜訪的具體時間時,可將其定為某一個時間段,而非某一個具體的鍾點,以便給自己留有一定餘地和彈性。但時間段不宜太長,最好在半小時內。

如果因故不能按時如約拜訪,千萬不要事先不通知,事後不解釋,不道歉。因為那樣不僅失敬於人,而且還會失信於人。在通知對方或為此而道歉時,一定要向對方說清原因。如果當時托人代自己向被拜訪者通知,解釋和道歉的話,以後最好親自再向對方作一次解釋和道歉。

還有一個問題應該引起注意,在拜訪時,拜訪者與被拜訪者之中不論是哪一方都不允許無故“換馬”,應該按事先商定的人員和人數出席拜訪。在拜訪他人時,不宜未經對方同意,便自行決定帶上其他任何人同往。當然,也不應隨便提出拜訪會見原未商定的對方其他人士的請求。這樣做,都於禮不合。

拜訪時應當禮數周全。拜訪時,要自覺遵循社交場合應遵循的一切禮節規範。如交換名片的禮節、握手的禮節、自我介紹和替他人介紹的禮節等。

除此以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如果被拜訪者尚未露麵,而由其秘書、同事或家人暫時代為接待時,拜訪者不應該挑剔或者表示不滿。應當依禮向其進行自我介紹,遞上名片,說明來訪的事由,並在對方的指定之處靜候。

進入被拜訪者的居所後,應該向其他在場的人一一問候。對對方的配偶、長輩、子女、同事以及其他來訪者,都應當問候或打一聲招呼。對其他人熟視無睹,不理不睬,等於是對被拜訪者的不尊重。

在被拜訪者的居所就座時,應聽從被拜訪者以及對方其他人員的安排。不要率先入座、自行擇座,或者在被拜訪者的座位上就座。

特別應當牢記,不要東張西望,隨便打量,窺視被拜訪者居室的東西和陳設。更不允許亂摸、亂動、亂翻、亂拿被拜訪者的任何物品。非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入被拜訪者的臥室、餐室、貯藏室、資料室、陽台以及其他外人不宜人內的“禁區”參觀。

拜訪應當適可而止。不管是公務拜訪還是私人拜訪,是正式拜訪還是非正式拜訪,都應控製有度,適可而止。

首先,在時間上一定要遵守事先說定的時限。在一般情況下,每次拜訪不宜超過一個小時。初次進行的拜訪,通常應控製在半小時以內。隻有確有要事相商,或者需要進一步探討、磋商,被拜訪者也有這方麵的要求和意願,才可以超出這一限製。

其次,拜訪中,交談一定要緊緊圍繞商定的主題進行。不要跑題,更不要臨時改題。議定的主題一經談畢,就要提出告辭。即使被拜訪者挽留,也不宜多留。

結束拜訪的主動權,應當由拜訪者牢牢地掌握。

再次,拜訪中,拜訪者應該善於察言觀色,相機而動,靈活控製拜訪活動的進行。比如:

在拜訪進行時,如果被拜訪者臨時有事要辦,或是有其他重要客人來訪,那麼最好長話短說,縮短時間,早一些告退。如果發現被拜訪者身體不適,或麵露倦意,或者快到用餐、下班、休息時間,拜訪者應立即告辭,爭取主動。

如果被拜訪者以及對方的其他人員在擬定的拜訪時間內有意無意作出了打算中止的表示,例如,一言不發,反複看表,坐立不安,出出進進,麵向他人聊天,語言、表情、舉止表現出疲憊與不耐煩等,除非極為必要必須堅持下去外,一般都不宜使拜訪再繼續進行下去了,應該馬上告別。

最後,辭行時,應幹淨、利落、得體。出於禮貌,在拜訪者辭別時,被拜訪者都會表示挽留。這時,拜訪者仍要當機立斷,說走就走。不要因對方一客氣,自己就信以為真,流連忘返。拜訪者一旦表明告辭之意,就應立刻起身站立,並且首先伸出手來與被拜訪者相握,同時說:“再見。”與對方的其他人員,也應當一一握手道別。

行至被拜訪者的辦公室或居所門口,拜訪者應該請送行的被拜訪者就此留步,並且再次與對方握手道別,隨後即應立刻離去。不要一邊走,一邊與送行的被拜訪者言猶未盡,仍舊說個沒完,使對方沒法脫身。也不要聽任被拜訪者長距離地為自己送行。

通過以上簡要粗略的介紹,讀者想必已經有了個強烈的感覺:社交能力,禮儀修養,核心和實質性問題還是個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問題。怎樣去做,形式和方法問題當然重要,也要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但這畢竟還是第二位的問題。文化修養深厚、綜合素質水平高,對於形式和操作方法以及在社交實踐中靈活運用的溝通技巧問題,就不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