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禮的種類。

單手握是最普通的握手方式。握手時,上身要微微前傾,目視對方與之右手相握。並可適當上下抖動以示親熱。握手要發自內心的誠意,才能收到好的交際效果。

雙手握,是為了表示對對方加倍的親切和尊敬。應該同時伸出雙手,握住對方右手。但是,這種握手方式不宜每次都用,它的適用範圍隻在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或同性朋友之間握手時使用。男子對女子一般不用這種禮節。

握手之時,若掌心向下顯得傲慢,表現出有一種支配欲和駕馭感。握手之時若掌心向上顯得謙恭,伸出雙手捧接對方的右手則更是謙恭備至了。這些都應該精細掌握。

握手禮三個基本規範。

握手對象與先後順序。通常年長(尊)者、女士、職位高者、上級、老師先伸手,然後年輕者、男士、職位低者、下級、學生及時與之呼應。來訪時主人先伸手,以表示熱烈歡迎和等候多時之意。告辭時待客人先伸手後,主人再伸手與之相握,才合乎禮儀,否則有逐客的嫌疑。朋友和平輩之間誰先伸手不作計較,一般誰伸手快,誰更為有禮。

需要注意的是,男士和女士之間,絕不能男士先伸手,這樣不但失禮,而且還有占人便宜的嫌疑。但男士如果伸出手來,女士一般不要拒絕,以免造成尷尬的局麵。

握手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握手時切忌左顧右盼,心不在焉,用眼睛尋找他人,而冷落對方。

與客人見麵或告辭時,不能跨門檻握手,要麼進屋,要麼站在門外同人握手。

除非是年老體弱或者有殘疾的人,一般總是要站著而不能坐著握手。

伸出右手與人握手時,左手應該自然下垂,不能插在口袋裏。

男士不能戴著帽子和手套與他人握手。軍人不脫帽先行軍禮,然後再握手。在社交場合,女士戴薄紗手套或網眼手套可以不摘而握手。但在商務活動中男女平等,女士應該摘手套握手。當然這時男士仍舊不要先主動同女士握手。

忌用左手同他人握手,除非右手有疾或太髒了,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應向對方說明原因並道歉。在印度和中東的一些國家裏,左手隻能用以洗澡或上洗手間,因而被認為是不潔的。所以與這些國家人握手時尤其不能用左手。

握手時不要搶握,切忌不可交叉相握。有的國家視交叉握手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意為十字架,認為必定會招來不幸。

鞠躬禮。

鞠躬禮源於中國。在先秦時代就有“鞠躬”一詞。當時是指彎曲身體之意,代表一個人謙遜恭謹的姿態,後來逐漸形成彎身的禮節,稱為“鞠躬禮”。鞠躬禮主要適用於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以及初見的朋友之間。

施鞠躬禮時,兩腳立正,目視受禮者,可根據施禮對象和場合,來決定施禮的深度。一般迎客鞠躬30°,送客鞠躬45°,90°的大鞠躬常用於悔過謝罪等特殊情況下。工作場合欲施鞠躬禮時必須脫帽,用右手。如果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簷中央。如果戴高頂小帽時,應該抓住帽頂中央前部,持帽於腰中,帽裏朝向身體,另一隻手自然下垂。禮後直起上身,戴帽。如果對方還要講話,不可忙於戴帽。施禮者和受禮者在施禮過程中要相互注視。

施禮時應注意頸部不可彎曲,隨著上身向前傾。迎接客人時,女士雙手交叉於腹前,男士雙手在背後交叉,視線均落在對方鞋尖部位,禮後起身迅速還原。

擁抱禮。

擁抱禮是流行於歐美的一種見麵禮節。此禮節多用於熱情友好的場合。擁抱禮的標準做法是:施禮雙方相對站立。各自舉起右臂,將右手搭在對方的左肩後麵。左手扶住對方的右後腰,按各自的方位,兩人頭部及上身都首先向左相互擁抱,然後頭部及上身向右擁抱,再次向左擁抱,禮畢。此禮節在國際上流行,在我國一般僅限於親近的人。

□迎送接待禮儀

迎來送往、接待招待,是日常工作中經常要遇到的社交活動。這種社交活動對人際溝通非常的重要,這種活動甚至還由辦公場所延伸到家庭中。由於迎送接待在日常工作和人際溝通中往往發揮不可忽視的特殊作用,十分重要,因此也有一套相應的禮儀規範需要予以注意和遵守。

(1)迎送禮儀

迎客禮儀。

對外地來的客人,接待人員要事先了解清楚來客的身份和職務以及所在單位和此行來訪的目的,以便安排與之身份基本相等的人前去迎接。

接站前的準備。

準備接站牌。

安排好客人住宿的賓館、飯店或旅館。對客人下榻地方的情況應有詳細的了解,以便向客人作詳細的介紹。如開飯時間、就餐方式、有無洗澡設備、何時供應熱水、有何娛樂設施等。有時還要針對客人特點和特殊需求,與下榻的賓館聯係協調,給予特殊安排滿足。

對遠道而來的客人,須提前去機場、車站、碼頭等候客人,避免客人久等或迷路。

準備好接客人用的車輛。

為幫助客人盡快熟悉當地環境,可準備一些有關資料提供給客人查閱,如城市簡介、交通圖、遊覽圖等。

接到客人後。

接到客人,應首先向客人表示問候和歡迎。然後立即向客人作自我介紹,並告訴客人怎樣稱呼自己。隨後主動幫客人提拿行李,但如果客人執意要自己提東西,就不必強求,要尊重客人的意願。

引導客人上車。如果陪客人同乘一輛轎車,要首先為客人打開轎車的右側後門,以手掌擋住車篷上沿,提醒客人不要碰頭。等客人坐好後,方可關門。最後,接待人員應繞道車尾從左側後門上車。

轎車上的座次有主次尊卑講究。一般認為,車上最尊貴的位置是後排與司機的座位成對角線的座位,即後排右座。其餘座位的主次尊卑次序是:後排左座、後排中座、前排右座。簡言之,即右為上,左為下。後為上,前為下。如果客人隨便坐在哪個座位上,這個座位就是上座,接待人員不要去糾正。

如果兩人乘車,可坐在後排。若三人乘車,而且是同性,可以前排坐一位,後排坐兩位。如果三人中男女皆有,那麼可以全部坐在後排。一男二女的情況下,女士坐一側,男士坐另一側。二男一女的情況下,宜請女士居中,男士分坐於兩側。

抵達目的地時,接待人員要先下車,從車尾繞過去為客人打開車門,以手擋住車篷上框,協助其下車。

在驅車前往客人下榻地點途中,接待人員應該選擇一些容易引起客人興趣的話題與客人自然、友好地交談。如:

客人即將參加活動的背景材料、籌備情況等。

客人所到地的氣候、風土人情、物產、物價等。

當地有特色的旅遊景點、文化名勝等。

本地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等等。

客人到達下榻處後,接待人員不宜久留,以便給客人以休息和自由活動時間。離開前,要把事先安排好的日程表送上,並征詢客人的意見。分別之時一定要說好下次見麵的時間與地點,並告訴客人與你聯係的辦法,留下電話或呼機號碼後,及時告退。

送客禮儀。

協助外地客人辦好返程手續等。要準確掌握外地客人離開本地的時間,以及所乘交通工具的意向,為其預訂好車、船、機票,盡早通知客人,使其做好返程準備。作為主人,可以為長途旅行的客人準備一些途中吃的食品。

最好由原接待人員將客人送至車站、碼頭、機場。如果原接待人員因故不能前往送行,應該向客人解釋清楚,並求得客人的諒解。

送客人時,送行人員一定要等火車、輪船開動後方可離開。如果送行人員有其他要事需要提前走,應事先向客人解釋明白,並致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