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分別讓一位身著筆挺漂亮軍服的海軍軍官,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文件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發、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到馬路邊去搭車。結果想必讀者可以猜到了:漂亮女郎、海軍軍官、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高,中年婦女次之,搭車最困難的是那個男青年。
當然,北京也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詐騙犯,憑著一身偷來的解放軍大校軍服和一些偽造的證件、證明信,騙了不少單位,騙了不少錢。有時我們接觸一些“款爺”,他們衣著高貴,卻口出穢語,作風庸俗,使人或硬著頭皮和他們打交道,或盡可能避而遠之。其實他們人品也不一定都不好。可見,一個人的形象,在社會溝通中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於形象,我們應當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認識。一個人的形象是內形象和外形象的辯證統一。質於內而形於外,內形象決定外形象。一個文化修養高的人,氣質好的人,形象總是富於魅力的,也能知道如何得體修飾自己的外形象。當然,也有些很有學問的人不太懂如何修飾自己的外在形象,因此也當於百忙之中學些有關知識。“不修邊幅”在某種情況下能表現一個人獨特個性和氣質,但總有點兒欠缺。所以,一方麵“人看衣服馬看鞍”,“穿著細事切莫等閑看”;另一方麵,也要防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要下大力氣紮紮實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使自己獲得良好的形象內質。
人的形象尤為重要。因為社交活動是嚴肅的社會活動,所以必須力求使自己的形象能使人們產生好感,有利於相互良好關係的建立和發展;是為了事業,為了生存發展,而不是出於消閑。所以必須服從社交活動的需要,首先是遵守規範,其次才是顯示個人魅力。當然,文化修養高、溝通能力強的人,是很善於得體地把形象的規範性與個性魅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他們既能以形象的規範之美取得人們的好感和信任,又能以自己的形象的個性魅力征服人們的心。
□服飾禮儀
服裝的發明,最初是為了保暖、防寒和遮羞。隨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發展,隨著人性發展的日益豐富,服裝的實用性逐漸減弱,而裝飾性、審美性、社會性在不斷增強,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服裝成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方式,成為的的確確的“服飾”。尤其在現代社會,人們更加重視服飾的文化內涵、文化價值。
俗話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我們不能否認和否定服飾的個性色彩。而當今世界潮流也是崇尚自然,追求個性,講究避同求異。中國人的服飾已經擺脫舊時代嚴格等級製,以及“極左”時代的“清一色”,日益呈現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局麵。但是,工作不同於休閑,社交活動不同於一般的社會活動,社交工作的特點,尤其是它的規範性,要求服飾也具有一定規範性,才能更好起到有助於社交活動的禮儀作用。
(1)男性服飾禮儀
隨著禮儀從簡趨勢的發展,許多國家對於服飾的要求也有逐漸簡化的趨勢。除了特別隆重、正式的場合穿禮服外,一般的社交場合穿禮服的機會不多,穿大禮服的機會更少。目前國際上,在社交場合比較通行的著裝情況大體是,在一般比較正式的社交場合,男子多穿黑色或深色西服,白襯衣,係黑領結,穿黑色硬底皮鞋。東歐有的國家係銀灰色領帶。襯衣的領子和袖口要幹淨。領子要挺,袖口要扣好。喜慶時,有的人還在前襟別一朵紅玫瑰。
便服,是各國人士日常穿著的服裝,如各式外衣、襯衣、港衫和各式西裝,隻在一般場合穿。
我國男性的禮服在改革開放以前,通常為上下同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配黑色皮鞋,現在一般是穿西裝。在國慶、民族節日等重大慶典和最隆重場合,還可穿民族服裝。
(2)女性服飾禮儀
女性在社交服飾禮儀的內容和規範上,要比男性複雜和講究得多,當然也比男性更為豐富多彩。
服裝。西方國家的女性服裝也分為禮服和便服,日常穿著為便服。傳統的女士禮服分為三種:
常禮服:為質料、顏色相同的上衣與裙子,可戴帽子與手套。
小禮服:為長至腳背而拖地的露背或單色連衣裙式服裝。
大禮服:為一種袒胸露背的單色拖地或不拖地的連衣裙式服裝,並配戴顏色相同的帽子,長紗手套及各種頭飾、耳環、項鏈等首飾。
至於中國,傳統文化是“男尊女卑”,女性很少出沒於社交場合,多在深閨。偶爾出現,也是那個時代典型的、合乎嚴格等級身份的中式服裝。
隨著社交禮儀的從簡趨勢發展,女性社交服飾向著既職業化,又豐富多樣,表現個性魅力方向發展。評論家認為,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愛穿誇張的寬襯肩服裝,以表現她不可一世的女強人性格。有的評論家還說,有的40多歲的知識婦女,既是妻子、母親,又是能幹的職業婦女,她們的衣著方式往往是:做工考究、線條明晰,但大方柔和,毫無造作之跡。總之,婦女在社交服飾方麵比男性講究的餘地要大得多。除特別正式隆重的場合穿禮服外,在一般社交場合,婦女多穿各色連衣裙。衣裙的式樣、花色、種類繁多,可以由各人喜愛選擇,裏邊還應穿著襯裙。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美國婦女的下裝愛穿長褲,歐洲婦女則穿裙子較多。但在社交禮儀場合,一般都要穿裙子,而且這種裙子至少要長過膝蓋。穿長褲被認為是過於隨便。
在一般社交場合,我國婦女可以同外國人一樣穿連衣裙或穿中式上衣配長裙,也可以穿女裝西服。夏季可穿長、短袖衫配長裙或過膝裙。在國內,婦女穿中式上衣或夏季穿長、短袖衫時,可以配穿長褲。但在國外,正式宴請等場合,一般要配穿裙子,而不配長褲。超短裙、牛仔褲都不應在社交場合穿著。
我國女同誌在國外,常常穿著旗袍去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旗袍這種民族服裝,比較適應大多數中國婦女的體型,樸素典雅,柔美婀娜,得到許多外國人的讚賞。據說,旗袍曾一度對西方女服的剪裁產生過影響。在特別隆重的正式社交場合,則以穿著到腳背的長旗袍為好。當然還要看年齡、身材。旗袍不宜穿黑色的,質地要好一些,開衩不能太高。
參加社交活動,女性著裝要忌暴露太多,比如裙子絕不能近乎透明而使內衣一目了然。無袖或背帶式連衣裙僅適用於度假或家中穿著。穿裙子一定要穿長絲襪,襪口切忌露在裙擺之下。著上衣時對於領邊、肩頭和袖口等處也要注意,不要使內衣和不應暴露的身體部位外現。某些女士對胸罩肩帶和襯裙邊動不動就露出來,對上衣領口開口過低毫不在乎,殊不知這是女士著裝的大忌。
在辦公室穿著過於鮮豔的衣服是很不適當的。可以穿灰色、藍色、黑色、白色或其他較素樸的服裝。在公司、賓館飯店負責的女士,一般要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套裙,這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威信。若要顯得平易近人一些,則可以選擇色彩柔和一點兒的衣裙。職業婦女在工作、社交活動中千萬不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者野味十足,不要讓自己的工作被衣著喧賓奪主。性感服裝在工作和社交活動中絕對不能穿(西方影視明星是另外一回事)。女性著裝應當注意自尊自愛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