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境況實在讓人難堪和頭痛。大家所熟知的下麵這則寓言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有一則古代寓言,說的是有一個人丟了砍柴用的斧頭,他起初懷疑是鄰居偷的。鄰居說話、辦事甚至連走路的樣子他都覺得像一個偷斧頭的人。後來,斧頭找到了,他再看那位鄰居也不像偷斧頭的人了。這裏,且不說丟斧頭的人知錯改錯,在事實麵前還有那麼一點大度氣概,這位鄰居在懷疑麵前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漠然處之的態度,實在是於無聲處,不同凡響,頗值得人們玩味。朋友,你不妨向這位鄰居學一學。
要允許別人的懷疑。懷疑並非都是惡意,有的朋友每每感受到別人的懷疑,總是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認為這是小人之心,是專門對自己過不去。我覺得,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態度卻不足取。事實上,對懷疑也應當麵麵觀,不要一股腦兒往壞處想。有人說,懷疑也是一種矛盾,如果沒有了懷疑,那麼,豐富多彩的世界也會黯然失色。平心而論,在實際生活中,懷疑有惡意的,也有善意的,重要的在於我們應當學會怎樣從懷疑中去汲取營養。有人說,懷疑是一位老師,它可以使你得到引導;懷疑是一麵鏡子,它可以幫你照到不足。比方,你在想問題、做計劃、辦事情時,不可能那麼十全十美,無一紕漏。當朋友對你的某個觀點、某種方法提出疑點時,你首先應當想到這是對你的關心和支持,人家是為了把事情辦好才向你提出的。想到這些,你也許就不會把懷疑視為一種惡意的威脅了。當然,在有些時候,善惡是難以一時分清的,這也不要緊。希望你能夠本著善意的態度來對待別人的懷疑。
當然,要盡量避免他人對你產生疑心。麵對懷疑的挑戰,從戰略上講,你既應當有隨時接受懷疑挑戰的心理準備,又要有防患於未然的強烈心理意識,即盡量減少被人懷疑的契機。主動說明情況,最好能用事實回答。實際上,在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懷疑,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於對方對你的誤會引起的。對此,你隻要主動出擊,心平氣和地找對方談一談,說明原委,懷疑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有的時候,僅有此舉還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尤其是對那些疑心比較重的人來說,莫過於用事實說話了。比如,有人懷疑你生活不夠檢點,你可以用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事實予以回答;有人懷疑你不守信用,你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實踐來證明;有人懷疑你分親疏遠近,你可以用一視同仁、與人為善的行動來表現;有人懷疑你不誠實,你可以用“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格言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且不說你還沒有這方麵的毛病,即便有那麼一丁點兒,隻要能按上邊說的那樣去做了,久而久之,別人的懷疑也會逐漸消除。
用真誠去換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錯誤。人與人之間相處,莫過於真誠的可貴。有了真誠就能贏得信任。如果你對別人的懷疑也采取懷疑的態度,以疑對疑,雪上加霜,那麼,懷疑非但不能消除,還會產生新的不信任情緒。他懷疑你偷了斧頭,你懷疑他誣陷好人,短兵相接,針鋒相對,其結果隻能是擴大裂痕,說不定,即使人家已經找到了斧頭,還會對你耿耿於懷呢!
當然,最要緊的,還是不要懼怕懷疑。要知道懷疑與看法之間還有一截距離。這並非是一句寬心的話,事實上,往往是你愈懼怕懷疑,懷疑就愈向你靠近,即使費了很大的勁,也使你難以脫身。俗語說,越害怕就越有鬼,想來也是有道理的。經驗告訴你,克服懼怕懷疑和心理,除了要有寬闊的胸懷、生活的勇氣、正直的形象外,還要有辯證的思維。此時,你不妨這樣想一想:懷疑隻是向你提出了一個問號,並沒有形成最後的結論;問題是對方提出來的,正確的答案卻要由你來作出;如果你硬要將懷疑推向結論的邊緣,對方也就隻好將錯就錯了。想到此處,也許你就不會感到可怕了。
37.贏得對方的心
小李為人正直、直率,工作努力肯幹,生活上樂於助人,可是同事對他卻敬而遠之。究其原因,主要源於小李過分耿直,遇事愛發表個人見解,又不分場合,好鑽“牛角尖”,喜歡和人據理力爭,不管大事小情非當場弄個水落石出不可,常常弄得別人下不來台,別人自然會變相令他難堪。於是他常覺得委屈,好像別人故意和他作對,而周圍的人也覺得他不好交往。他的過失在於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場上考慮問題,隻是想讓別人接受他的意見。後來他讀了卡內基的處世哲學,悟出了“欲與人愉快共處,需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要給別人留足夠的麵子”的道理,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方式,即使確信別人有錯,也注意場合和時間,表達自己意見時盡量婉轉,大家不但樂於接受他的意見,也不再把他排除在交往圈以外。
其實,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視給別人留麵子,即使發現對方撒謊時也不例外。
有一位推銷員曾向一家金屬量具廠推銷一筆大業務,但該業務幾乎沒有利潤。這家量具廠經營十分不景氣,當時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隻領50元的生活費。
當這位推銷員與廠長談到業務後,廠長說:“你這業務很好,但卻根本沒有利潤,我做完這筆業務等於白幹,而目前我們業務很飽滿,要完成你這筆業務得加班,還得付給加班工費,這樣我們不僅不盈利,可能還會虧損。”
顯然,這位廠長在說謊。麵對撒謊的廠長,推銷員立即轉移了話題,開始談論目前國內企業的經營狀況。當時機成熟時,推銷員說道:“接受這筆業務你們的確沒有盈利,不過正如剛才所言,目前的企業有多少能盈利呢?能正常滾動就很不錯了,至少因為接受這筆業務,你們廠上不了班的100多員工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資和一部分獎金,您看呢?如無異議是否可以定下來了?”
廠長一聽,發現推銷員了解底細,他為自己剛才撒的謊很是不自然,也來不及爭辯就把手伸在額前,說:“好,好,我們就認了,為了這個朋友,虧就虧吧。”
如果推銷員當時一語戳穿廠長的謊言,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廠長一定會很尷尬,並因此而惱羞成怒,從而拒絕這筆業務。可這樣的業務在那個城市中隻有這一個廠能完成,況且還無利可圖。推銷員沒有直接指責對方說謊,而是很有涵養地間接地暗示對方,保全了對方的自尊,使對方心存感激,這種感激就成了推銷的突破口,而使推銷一舉成功。
在推銷中,推銷員總是希望迅速有效地改變客戶的態度,但方法一定不能簡單,態度一定不能粗暴,尤其是在顧客的言行中有不當之處的時候,千萬不能直接指出其不當的地方,而應采取尊重客戶的做法,使他心裏明白你是尊重他的,隻有這樣,推銷才能順利進行。
在商業活動中如此,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與人交往時,也應寬厚大度,與人為善,以誠相待,並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下對方的利益,處境或心態,又給對方留足麵子,這樣才能贏得對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