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克在電視台工作。艾力克發育很早,長得很快,初一就有1.8米的身高,為了掩飾自己鶴立雞群的高度,他站著時老是彎腰駝背。現在,長大了,習慣也改不過來了,盡管人高馬大,可是還是給人優柔寡斷、缺乏自信的印象。
注意下半身的姿勢
下半身的姿勢常為人所忽略。當你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很可能因為你的站姿,而降低了談話的效率。最常見的一種影響談話品質的不良站姿是,把全身重心放在一隻腿上。一旦你這麼做的時候,你讓對方感覺到的訊息是:“我不想待在這裏”,而拉遠了你們之間的距離。另外幾種常見的壞毛病是:身體搖來晃去、膝蓋不斷地前後擺動、走來走去。
運用“起跑姿勢”
要改善以上提到的壞毛病,建議你采用“起跑姿勢”。所謂“起跑姿勢”是指,將重心稍稍往前移,當你在和別人交談,躊躇滿誌地要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時,你很自然地會把身體重心往前移,重心稍稍往前的時候,你的腳會有一點點空間可以活動,這樣膝蓋也會比較有彈性,而且,隻要重心稍稍往前,你就不會把重心放在一隻腿上,也不會擺動自己的膝蓋。試著在正式及非正式場合中與人交談時,練習“起跑姿勢”,養成習慣後才有機會“捷足先登”。
隨意走動
溝通和精力是無法分割的,但是記著要把精力用得恰當、用得好,就像你在和別人講話時,可以走動一下,你在正式場合演說時,可以走出講台亮個相,這樣做能掃除你和他人之間的身體障礙。在一個團體聚會中,你有足夠的空間讓你的腳、你的手臂活動一下,而在一個圍坐的環境下,你講到興頭上,也不妨考慮站起來一會兒,或是將身子往前傾。活動可增加你的精力,反映你的自信,提高溝通的慣性。不過,千萬不要動得太過頭,讓人覺得不自然,要在自己精力許可的範圍,發揮它的功能。
你自己的風格
個人的姿勢、動作最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該怎麼站、怎麼動雖無對、錯可分,但有兩項要點要遵循,那就是當你在和別人溝通時,站姿要挺,身子適度地往前傾。這兩點和“起跑姿勢”很類似,你不妨多加練習,把它納入你風格的一部分。
十七歲的丹妮絲出席一場溝通講習會。會中,她自願參與一項名為“之前之後”的錄像帶示範活動,因此在會議開始之前,她麵對攝像機講了幾分鍾的話,之後他們開了幾個星期的會,在會議結束前,丹妮絲又再錄下幾分鍾的談話。談話內容和原先雖有不同,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丹妮絲的姿勢改變了,由先前的側歪一邊、彎腰駝背,到後來挺直站立、昂首闊步,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那副自信的表情,不待她開口講話,就足令大家為之側目了。艾爾是一家大型運輸公司的總經理。他和公司的幾名員工一起去參加一個主管研討會,由於他的姿勢不佳,研討會的主席以為他隻是一般員工,而看不出來他就是公司老板。
□姿勢動作練習法
學習挺直地站立,自在、輕鬆地走動。上半身和下半身習慣性地搖來晃去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千萬要設法改掉。當你在和別人溝通時,自在地走動比僵硬地立著來得有效,不過在姿勢上,特別要注意腿和腳的移動。
(1)檢視自己
姿勢和動作是看得見的,通過鏡子或觀察別人,都有助於你了解姿勢、動作的優劣,更好的是,如果你可以把自己說話和走路的樣子錄下來,看看自己的上半身是很挺,還是有點駝。如果你站著跟別人聊天時,兩腿交叉、靠在牆上,是不是顯得很邋遢。擺出“起跑姿勢”,看看模樣可好。
(2)從牆邊邁步前行
走在伸展台上的模特兒為什麼總是給人充滿自信的印象,因為她們昂首闊步、抬頭挺胸。美國小姐唐娜·艾克桑曾教授一個“從牆邊邁步前行”的動作,站在一麵牆邊,以腳跟、肩膀貼著牆麵,把脊椎骨伸直,好像背部也能貼著牆麵,然後走出來(稍微晃動一下,免得身體過於僵硬),向前走幾步,你會覺得自己比平常高一點,信心也足一點。如果你常練這個動作,就能很顯著地改善你的姿勢。
(3)試著走“兩步”
下回有機會公開演說的時候,找個人幫你算算,你一共走了幾步路(如果你有走的路),然後試試采用行“兩步”策略。因為通常我們想邁步,但心裏略帶猶疑的時候,就隻能邁出半步,雖然說邁出半步比不邁要好,可是終究還是心存猶疑。所以,你不妨在要邁步走向人群時,強迫自己一口氣邁兩步,這樣的話,則不容易讓群眾感受到你猶疑的心情。采用行“兩步”策略,如再能配合良好的眼睛溝通,更可以展現你自信的神態。
(4)站著開會
下次開會,當你有重要事情宣布時,站起來說,以加強你訊息的重要性。而當你為了銷售產品或推銷創意,和人進行一對一會議時,也可以考慮站起來做說明,甚至運用儀表來做輔助工具。嚐試以新方法運用你的姿勢和動作,達到更理想的溝通效果,是很有趣的事,從中,你必可獲得一些啟發。
21.用手勢和表情加強溝通
天生就精力充沛的人,在溝通上即占了很大的便宜,不過,要讓自己變得較有活力,也不是無章可循,隻要在手勢和麵部表情方麵下工夫即可。
為了讓溝通更有效果,你一定要讓你的臉和你的手盡量地舒展——不過必須要自然。下麵幾個方法可以供你做參考:
發現自己的習慣
承受沉重壓力時,你有什麼表情?試著從你周圍的人身上,找出答案,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從錄像帶中觀察你自己。
泰德參加一個錄像帶研習會。會中,他發表了兩分鍾談話,簡介研習會召開的目的。一開始,泰德的兩隻手便因緊張而抖個不停,之後更糟糕,他那兩隻僵硬的手每隔兩秒鍾就舉起一次。當泰德從錄像帶中看見自己那副模樣時,簡直不敢相信,決定要改掉這個習慣,免得自己的手像個定時開關一樣。
緊張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手勢
每個人緊張的時候,都會出現“手勢”,所以,通常我們會找個地方放手,以免它蠢蠢欲動。找出你緊張時會出現的手勢,盡量避免做出這種手勢。不要嚐試在特定的字眼或句子上借手勢予以強調,因為這樣效果通常不會太好,所以,你隻要留心,不要讓不該出現的手勢曝光即可。基本上,與人交談時,沒有需要強調的地方,則雙手平放兩側,有需要強調的地方,手勢自然而來。不過,如果你太緊張,手會變得很僵硬,等到該用手勢的時候,也不見得能得心應“手”。
別擔心會過度誇張
你一定不知道,手勢、麵部表情太過誇張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你的表現會太誇張。給自己一點壓力,盡量去表現你正確的手勢,你會猛然發現,這些手勢看起來正常得不得了。
笑——你是屬於哪三分之一
我們通常覺得自己是愛笑的人。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在商場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會經常麵露微笑,三分之一的人表情不定,好像隨時可以由笑臉變成撲克臉似的,另外三分之一不論心情如何,臉上都是嚴肅緊繃的。
看看你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如果你是屬於經常麵露微笑的那一種,那你和別人溝通時就比較占優勢,因為別人會認為你很友善、很開放,對你所說的話,接受度也就會比較高。如果你是屬於表情不定的那種人,你也有可收可放的彈性空間。但假使你是屬於最後那三分之一的類型,你就得在溝通方麵多下工夫,因為別人老覺得你麵色凝重,所以自然而然降低了與你溝通的意願,而且,最主要的,他根本無法由你的表情判斷,你是不是讚同他的想法。
查理目前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資深副總。由於查理臉上表情老是很嚴肅,所以公司員工總覺得查理心情不好。回到家也是一樣,使得他的孩子常問他:“爸,你怎麼了?”查理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直到有一天,他看見自己在錄像帶裏的樣子,才明白自己即使心情好,臉上也看不出來。之後,查理決定經常誇張地笑,不過,在別人眼裏,他笑得並不誇張,而是愉悅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