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別人有工作,才可問他的職業,這樣就可以談他的工作範圍內的事情。如果不知對方有沒有職業,或確知對方為失業者,那麼還是談別的話題為佳。

□使對方話語滔滔不絕

你如具有一定的常識,那麼即使你沒有各種專長的學問,也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的人了。因為你雖然不能應答如流,但你總該能提出問題。

問話是使對方開口的良策。

假如對方是醫生,你對醫學是門外漢,你就可以用“問”的方法來打開局麵。“近年感冒又開始流行了,貴院大概又要忙一陣子吧?”一句和時令或新聞有關,同時又貼近對方工作的話題,是最得體的問題。這樣一來,對方的金口就開了。由此可以打開話匣子,從感冒的症狀談到氣候,談到藥和補品……隻要你不厭煩,你可以一直引他談下去。

遇到做生意的人,你可以問他近來生意如何,哪些東西好賣。遇到教師則問他學校的情況,學生的素質和傾向。總之,問話是打開對方話匣的最好方法。

問話時要注意的是問對方在行的問題。如果你不能確定對方是否內行,那麼就以不問為佳。譬如問一個警員“三年本市發生的車禍有多少起?”這是一般人不容易記清的事,要是對方回答“不太清楚”,這樣就不但使回答者有失體麵,而且雙方都感到沒趣,這樣就不能一擊而中,使對方話語滔滔如決堤。

其次,關於政治見解不宜問,除非對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權威人物。因為普通人的政見有很大的差異,他不知道你有無成見。聰明的人一般不會開誠布公地回答這種問題,所以最好還是不問為佳。

□適可而止的問話

有些問題,當你得不到滿意的答複時,是可以繼續問下去的,但有一些問題就不宜再問。

比方說你問對方住在哪裏,他如果隻說地區而不說具體地址,你就不宜再問在某路某號。如果他願意讓你知道的話,他一定會自動詳細說明的,而且還會補充上一句,邀請你去坐坐;否則便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問了。舉一反三,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如年齡、收人等也一樣不宜追問,以免引起對方不快。

不可問對方同行的營業情況。同行相忌,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為他回答你時,若不是對其同行過於謙遜的讚揚,便是惡意的詆毀。在一個人麵前提及另外一個和他站在對立地位的人或事總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際中要知道的是:一般來說,不宜問及別人衣飾的價錢;不宜問女子的年齡(除非她是六歲以下或六十歲以上的時候);不宜問別人的收入;不宜詳問別人的家世;不宜問別人用錢的方法;不宜問別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學品的製造方法等等。

凡別人不知道或不願意讓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詢問。問話的目的在於引起雙方的興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沒趣。若能令答者起勁,同時也能增加你的見聞,那是使用問話的最高本領。

一位社交家說:“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個見麵的人那裏學到一點東西,那就是我處世的失敗。”

這句話很發人深省,因為虛懷若穀的人,往往是受人歡迎的。記住,問話不僅能打開對方的話匣子,而且你可以從中增希學問。

□保持新穎的題材

你必須記住,話是說給對方聽的,而不是說給你自己聽的。因此,說話不在於僅圖自己痛快,而必須顧全到對方的興趣,你要為聽者著想。

首先,你必須探出對方的興趣(照例用幾個回合的對答就應該能探出來),然後選其感興趣的話題談下去。別人願意聽你的談話,大概是因為你有某一種值得聽的話題或觀點,或是你剛從某地旅行回來,或因你事業成功的經驗值得重視,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聞,或因你對於某一個問題具有獨特的見解……所以才願意耐心地聽你談下去。你探出他興趣的焦點,就可以圍繞這一焦點一直談下去。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使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說的時候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延太久,否則會令人感到厭倦。說完一個題材之後若不能逗引對方發言,而又必須由你支撐局麵時,你就要另找新鮮題材,這樣才能把對方的興趣引導出來。

其次,就是在談話中,雖然發言權為你所操縱,但你必須時常找機會誘導對方說話。當說到某一個問題時,可征求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或在適當的時機請他敘述他的經驗,務使對方不至呆聽,才不失為一個善於說話的人。

再次,話題轉了兩三次,而對方仍沒有將發言權接過去的意思,或沒有作主動發言的打算,在這個時候,你應該設法把這一談話結束,使你感覺還好,也應讓別人休息了。

自己包辦了大半的發言機會,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如果你不管別人是否愛聽你的談話,或不管別人有無興趣,你一個勁兒地說下去,那就違背談話藝術之道了。

□開玩笑要有分寸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時,大家不免開開玩笑,互相取樂。說話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樂極生悲,因開玩笑而使朋友不歡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生疑。是否在口才藝術中開玩笑之事應列為禁例?

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識的朋友麵前連開玩笑的話都不能說,那麼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極了。我們必須注意的,隻是怎樣避免因開玩笑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開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對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狡黠聰明,第二類為敦厚誠實,第三類為介於上麵兩類之間。對第一類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讓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第二類即敦厚誠實者,則無還手之功,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所見於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無可無不可的,喜歡和大家一起開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氣。對於介於兩者之間的那類人,應付時最要小心。這種人大概也愛和人說說笑笑,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才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結果男則變為惱羞成怒,大家不歡;女則獨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場,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前應先了解對方,然後再去做最為妥當。

其次,開玩笑要適可而止。普通開開玩笑,一兩句話說過便罷,不能老盯著一個人,這樣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專對一個人不停地大開玩笑,則絕大多數人是不能忍受的。

一般來說,開玩笑本來無所謂顧慮到對方的尊嚴。但如果使對方太難堪了,那就失去了開玩笑的意義。你笑你的同學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因上了別人的當而虧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一跤……本來這些都是應該抱以同情的,你卻拿來取笑別人,不僅使對方難以下台,而且表現出你的冷酷無情。同樣地,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題材,如對眼、麻子、跛足、駝背等等。屬於一個人的不幸,你應該對其憐憫而不是取笑。

不可使開玩笑成為你的談話習慣。除了開玩笑就不會說別的,這隻能表示你的淺薄。故意在別人的苦惱上開玩笑的人,一定是個無情的人。

如果你怕不小心傷害別人的情感,而寧願竭力避免開玩笑時,你可以把你的聰明才智移植在幽默上。詼諧而不下流,且具有濃厚風趣的語句,能使人快樂,更會發人深思。這種智慧型的幽默,是玩笑談話中最上乘的,在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使大家開心。如果你能誠心誠意地這樣做,你一定可以獲得更多人的信賴,更多人的欽佩,並將會獲得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