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倪萍,她說:“當主持人不應該做作,你就是你,應該讓觀眾感到,麵前這個人就是一個普通人。”

這樣的原則讓她們能順利同觀眾溝通,得到觀眾的認同。她們能使觀眾產生同感。

要使溝通雙方都有同感。同感就是共同感覺。人其實也是感覺動物,每時每刻都被上千種信號所刺激。但是,這麼多信號為什麼不會使我們手忙腳亂呢?這是由於人腦的處理功能很卓越,它隻挑選最重要的感覺供我們判斷。

人的全部感覺被五種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其中,隻有味覺是由內在器官舌頭分享,其他幾種是外在的。但是,嗅覺也可以說是內在的,因為鼻子總是端端正正擺在臉上,沒什麼動感。所以味覺和嗅覺是我們不容易觀察的,隻有在極其特殊的場合能夠有同感。而視覺、聽覺、觸覺都是容易觀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動感。每個人在感覺能力上都會有側重點,其中總有一種感覺比較出色。

一般來說,視覺出色的喜歡看,聽覺出色的喜歡聽,觸覺出色的喜歡動。如此區分之後,你就可以通過觀察判斷,采取相應的配合措施,從而達到與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順暢地溝通。

10.溝通是建立一種關係

亞裏士多德說:“人類是天生社會性的動物。”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個人的力量很難突破時空、環境的障礙。因此,人加入了群體。由群體發揮了團隊力量,而客觀的環境障礙再也不成為問題。

一隻螞蟻談不上有什麼力量,但上萬隻螞蟻組成的蟻群卻可以摧毀千裏之堤。

當雁鼓動雙翼時,對尾隨的同伴都具有“鼓舞”的作用,雁群一字排開成“V”字型時,比孤雁單飛增加了71%的飛行距離。

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間能互相推動。不論何時,當一隻雁脫離隊伍,它馬上會感受到一股動力阻止它離開,借著前一隻夥伴的“支撐力”它很快便能回到隊伍中。

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我們就會留在與自己目標一致的隊伍裏,而且樂意接受他人的協助,也願意協助他人。

這就是人際溝通的意義。溝通就是為了建立這樣一種人際關係。

撐杆跳高選手、兩次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鮑勃·理查茲曾告訴人們,他將打破達徹·瓦默達姆的記錄,但不管他怎樣嚐試,他的成績總是比記錄矮一英尺。最後,他大膽地撥通了達徹·瓦默達姆家的電話,希望達徹·瓦默達姆能幫助他。達徹邀請理查茲到他家來,並許諾將自己所有的技巧傳授給他。達徹確實這樣做了。他花了三天時間指導理查茲,糾正他的錯誤動作,結果理查茲的成績提高了八英寸。

當格特魯德·博伊爾看到自己的服裝公司麵臨困境的時候,她去找了一位耐克的執行主任,而那人很願意給格特魯德提出建議。當克雷格·基爾博格向他的同學、協會成員和政府領導尋求支持來消除對孩子的剝削時,他們都義不容辭地無償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因此,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沒有人是自己一個人達到事業的頂峰的,一旦你許諾要成為出類拔萃的人,你就可以開始吸收大量對你有幫助的人和資源。而其他各方麵有所建樹的人是你所有資源中最大的資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們,構建有助於你事業的“關係網”。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難以離開同事、朋友、親人的照護、關愛、幫助。與周圍的人友好、融洽、互利、互助的往來越廣泛,得到的溫暖和幸福就越多。善於與人交往與求人者具有穩定的安全感,他們身上好像係著安全帶,平時無明顯感覺,一旦出現劇烈動蕩,安全帶便會發揮作用,使人獲救,重新獲得安寧平靜,而這種平衡又將傳遞新的訊息,產生新的力量。

阿諾德。施瓦辛格在健美雜誌上發現了自己的榜樣——裏格·帕克。在健美界,裏格是當時最強壯的人,阿諾德夢想著自己也能擁有像裏格那樣發達的肌肉。阿諾德盡可能地學習了裏格的所有東西,包括他的訓練手段、飲食和生活方式。阿諾德知道裏格的事情越多,模仿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認識到自己也能像裏格那樣成為健美明星。於是,他開始與裏格·帕克聯係,通過聯係,使他增進了對對方的了解,也使對方了解了自己,在對方的幫助下,取得了成功。

11.掌握正確的溝通原則

外國成功學有“友誼網”之說。認為,喜歡別人,又能讓別人喜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們大多喜歡廣泛交際,形成了自己的“友誼網”。比如,你要某人推薦幾個供你拜訪的朋友,如果這個人是個失敗的人,他隻能為你提供一兩個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一兩個人的地址和電話。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會推薦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長長的名單上尋找,因為名單上包括各式各樣的朋友。由此顯示出成功者與失敗者在交友方麵的差別。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關係網的人。這種網絡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或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係網,才是一個比較全麵的網絡,也就是說,在你的關係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當然,你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幫助。這才是關係網應當具有的特征。

人們常說的優勢互補,應當適用於關係網的構造。本來,你有這方麵的優勢,同時就可能有那方麵的劣勢。打個簡單的比方,你會著書立說,但你未必會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麵樣樣精通。那麼,你不精通的領域,或者你根本不懂得的領域,就需要在那些方麵精通的人的幫助。如果,朋友的結構太單一,就難以做到這一點。所謂優勢互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用你的優勢,去彌補他人的劣勢;以此換取他人以自己的優勢來彌補你的劣勢。這就要求交朋友不能太單一,不能完全局限於自己的同行、具有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人之間。所以,正是因為你在某一方麵有特長、有愛好、有優勢,才要有意地結識與你的特長、愛好、優勢有差別的人。這才符合網絡的結構和原則。

俗話說得好:“一張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同時,自己也免不了被人求。實際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各式各樣的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因此,不論你是落魄失業、陷入困境,還是春風得意、飛黃騰達,你都應該廣交朋友、多做好事,與人們和諧相處。能夠和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人建立關係,發展友情的人,也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好感。這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獲得別人的認同、讚許,從而得到內心的平衡,產生成功的滿足感也是現代人心理渴望的具體表現。究竟怎樣人手,才能走好人際交往這步人生中的大棋,達到與人溝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