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左腦與右腦的溝通功能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羅傑·史具利(RogerSperry)以研究“心靈的兩邊”(twosidesofourmind),為他贏得一座諾貝爾獎,而他這項發現,以及日後持續不斷的研究,讓一般人對人際溝通有了基本的認識。

我們腦子的左邊對選項、分數、數字這類的訓練,吸收力較強,所以,我們平常說話、寫字,運用左腦比較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念一篇演講稿,演講稿的內容隻能輸進聽者的左腦,而無法到達整個腦部;我們用“左腦式”傳達訊息,但聽者卻是用“右腦式”接收訊息,因為當他們在聽你說話時,他可能還看見別的東西,聞到別的味道,甚至心裏另有所思。總之,你對他說話,不隻是要設法讓他把話聽進去,還要和他感受到的其他刺激“打拚”,爭取優勢,才能達到目的。

右腦可以說是一個“合成器”,它能在瞬間接收訊息,並予以反應。在人際關係上,為了使溝通更有效率,我們要想辦法和聽者的右腦說話,因為聽者偏好用右腦接收訊息。

小李所在的廣告公司參加了一項業務的競標。由於小李提出的策劃方案有獨到之處,在數以千計的應征提案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公司老總私下拜訪競標委員會的一位成員,他說,由於方案構思很獨特,因此中標的機會很大。

在決標之前,每家進入決賽圈的公司都要推派代表和競標委員會麵談。麵談結束後,老總認識的那位成員麵帶悲哀地來宣告“比賽結束”。老總急忙問他問題出在哪裏,他說:“你們的談話代表沒有把所有委員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他們一邊聽你們的陳述,一邊在想上一批代表說的內容。”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沒有和聽者的右腦溝通,而僅僅隻把信息輸入到聽者左腦的例子。

與人溝通最需要技巧的就是,當我們企圖要說服別人的時候,因為,要說服別人,要把自己、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產品與人“溝通”的同時,自然希望把自己、自己的產品“販賣”出去。

舉例來說:

新創業的公司必須很成功地賣出它的經營計劃書,才能得到經濟支援。

一個經營者必須很清楚地告訴員工,企業的經營目標。員工表現欠佳時,主管必須懂得如何麵對,如何回應。

做父母的必須充滿自信地在學校家長會上,提出自己心裏的想法。

身為主管,在公司經營不善之際,必須很冷靜,很真誠地把實際狀況向員工說明。

而要做到上述這些,就必須把信息輸入到聽者的右腦。

7.溝通的條件

要達到上乘的人際溝通,除了要具備說話的技巧之外,眼神、個性、人緣,還有你夠不夠坦誠,都是基本要素,不過,要培養什麼樣的特質,才能達到這些條件呢?

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就替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在一個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內就跟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之後,他發現他們賣的機器比別的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昂貴。他想,同他訂約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著訂約書和訂金,整整花了三天時間,逐家逐戶地去找客戶,然後老老實實地向客戶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機器昂貴,為此,他請他們廢棄契約。

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一個訂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人之中,沒有一個跟小池廢約的。相反,都加深了對小池的信賴和敬佩之心。

誠實具有驚人的魔力,它像強力的磁石一般具有無比強大的吸引力。後來,人們就像小鍥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紛紛前來他的店購買東西或是向他訂購機器。這樣不多久,他就成為鈔票滿天飛的人了,不久,他就創立了一家證券公司。

他常對員工說:“你們應該記住,做生意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為顧客著想的正確觀念,這要比玩弄花招重要得多了。”

心理學家曾對500餘人進行過測試,居前幾位的優良品質是正直、坦率、忠誠、真實;而不受人們喜歡,甚至討厭的不良品質主要是不守信用、欺騙、奸詐等幾種。

誠實的人讓人有充分的信任感。在人品上獲得信任比在能力上獲得信任更有效、更持久。

誠實的品質之所以被朋友作為起碼的規範約定下來,被人們所重視,是因為誠實是一種高尚的人格,是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任的表現。人緣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高尚或是人格卑劣的對應物。對待他人真心誠意、實實在在,辦事說話有根有據,不捕風捉影;把問題擺在明處,不在背後搞小動作,不耍滑藏奸,光明磊落,踏踏實實,擁有此等胸懷與人相交辦事,必然能夠贏得好感。人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與誠實人辦事,不必遮掩防範,彼此能夠開誠布公,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