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製是由各職能科室自己製定的,而且是以人(或職務)為中心的,不是以具體的問題為中心前,因此缺乏相互間橫向的協調,特別是有些邊緣性業務,形成了三不管的現象,結果便整個企業管理係統不能協調一致池工作。這些問題必須在製定管理程序和管理業務標準時得到恰當的處理和解決。
3.表報文件的統一化
在手工數據處理的條件下,各類表報和原始單據成為記錄和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但目前企業中使用的表報和原始單據種類過於繁多,而且格式很不統一。不僅表報的內容相互重複,同時又不完整,一些重要的項目又有遺漏。這樣,不僅花費了很多重複性的勞動,而且給基層工作增加了負擔,影響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設計一套統一的表報格式和內容,也是企業科學管理基礎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的國家把管理表報格式的統一納入全國標準化工作的內容之一,可見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企業管理中用的表報文件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反映生產過程中同一項工作內容的表報格式必須統一,包含的數據項目也應該是完整的;
同類數據項目的含義和名稱必須統一;
表報文件中的重複項目,必須取消;
企業的表報文件和原始憑證,要考慮到便於將來的計算機處理。
4.數據資料的完整化和代碼化
有一套完整、準確的數據資料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數據的代碼化是為了更方便地運用和管理這些數據,也是計算機數據處理的特定要求。
上述四個方麵的工作,既是應用計算機昝理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改進目前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企業管理的整頓工作與為今後應用計算機管理準備條件這兩現工作是完全一致的。
二、要有一支專此隊伍
在企業管理中應風計算機後,企業內部的人員結構將發生一些變化。隨著原來從事的業務工作轉移到計算機處理,一部分工作人員要重新調整工作,由於一些新的職能出現,要求配備新的專業人員,例如,係統分析師、程序設計師、計算機操作人員、硬件和軟件係統的維修人員。為了建立這樣一支專業隊伍,必須做好選擇和培訓工作。特別要注意對係統分析師的選擇和培養,因為他要研究整個企業係統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的活動,並且根據研究中所得到的資料進行新係統或改進舊係統的設計和實施。因此,係統分析師既要有企業管理的專門知識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又要熟悉計算機硬件係統、軟件係統和經濟數學方法。
根據國外的介紹和我國的幾個試點企業的經驗證明,從具有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的專業管理人員中培養係統分析師,要比從學計算機專業的人員中培養效果好,而且能在較短時間內,逐步開展係統分析和係統設計的工作。
在國外還有另一方麵的經驗,由專家組成一個係統分析和設計小組,擔負起整個係統的分析、設計和實施的任務。例如,為一個航空公司設計庫存管理係統,可能需要由一名貨運專家,一名庫存係統方麵有經驗的係統分析師和一名熟悉運用計算機模擬的係統分析師所組成的小組。采用這種小組,主要是為了把課題所需要的具有各方麵專長的人才集中在一起,相互配合,協調工作,便於複雜課題有效的解決。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要培養出一個全能的係統分析人材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要能進行全麵的係統設計
當電子計算機技術全麵地應用於企業管理時,企業的總體係統與子係統之間,以及各個子係統相互之間就存在著分解和協調的問題。係統設計的任務就是要設計一組能保證實現總體係統目標的子係統,確定它們的具體目標、任務和相互接口關係,明確各子係統共享的數據資源,選擇和配備用於企業管理的計算機硬件係統和軟件係統。
在沒有條件進行詳細設計的條件下,首先應該有一個概要的總體設計,以協調下麵三個問題;
1.設想要求與實際可能性之間的協調
要規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設備投資和人員配備。在設想引進計算機管理時,必須充分地估計當時的管理狀況,並計劃在哪些方麵可以實行計算機管理,它們的工作量有多大,應配備什麼樣的機器,資金有否保證,人員的來源如何,怎樣培訓,機構方麵要作哪些改革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作全麵的分析。
2.各子係統與總體係統的協調
企業管理係統的各個子係統的設立,一方麵應具有自己的明確的分目標,同時又要服從整個企業管理係統的總體目標,而且實現目標任務的方法、手段和依據,還必須與整個企業管理係統保持一致和相互聯係。這裏包括要考慮統一的數據資源、信息的編碼、各種輸入輸出信息的格式等等。各個子係統在這些方麵,都必須與總體係統協調一致。
3.新舊係統的協調
企業計算機管理係統一般都是在現行的手工管理係統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必然會出現新舊係統平行運轉和交替銜接的步驟問題。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處理不好,會造成交替過程中的生產中斷。
企業計算機管理係統的建立,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任務。有了總體規劃之後,還要進一步考慮分階段實現的步驟和要求,應當有步驟分期分批地實現。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重複勞動,避免因返工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方麵的損失。根據國外經驗,建成一個企業計算機管理係統約需五至七年的時間。
四、要有一套相應的計算機係統和通信裝置
這是現代化管理的物質基礎。在這套設備中,主計算機是核心,承擔對數據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比較的任務。除主機外,還應配備數據采集設備、數據傳送係統、數據存儲、檢索和輸出設備。選擇設備時,應具體考慮如下諸因素:本係統與其他係統的相互關係,所處理任務的特點,係統的信息量和完成任務的期限要求,信息處理工藝的特征,設備的運行能力和價格,設備能力擴充的可能性,設備安裝所需的廠房麵積,技術服務和運行人員的編製等。
根據國外的經驗,並非每個企業都必須自己購置一套設備,而較普遍的是采用向製造廠商租賃的方式取得機器。在美國以租賃的方式取得機器的占70“左右。因為這種方式有很多好處,如一次性投資少,一經發現機器性能不好,或不適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可以隨時換租,不必勉強使用已淘汰的設備,機器維護及零件更換均由製造廠商負責,不必支付額外費用,租用期間,可以從製造廠商方麵得到較好的服務。
微型機應用可成為我國多數企業的方向。因為與大、中型機比較,微型機更適合於我國目前的應用水平和企業管理的基礎條件微型機具有下列特點:性能價格比較高,要求第一次投資比較少硬、軟件的複雜程度比較低,維修、應用和管理人員容易培養;對機房和環境條件要求比較低,一般可以利用現有房屋,不必新建;微型機是以先進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的,技術起點較高,相對來說,不像大、中型機那樣容易過時,使用壽命比較長,折舊費用比較少,人員再培訓的周期也可以長一些;微型機係統的可靠性比較高,安全、保密要求也比大型機係統簡單;可以根據企業管理的需要,逐步擴充,分期投資,到一定階段可形成微型機局部網絡,構成一個分布式的處理係統。目前計算機方麵的科技人員,正在共同探討如何把微型機與大型機連接成一個統一的計算機係統的新課題,由此可見,微型機的應用不僅有其現實意義,而且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
五、領導重視
國內外企業的實踐都證明,企業主要領導重視與否,對計算機應用於管理及其效果如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計算機在科技計算機工程設計方麵的應用,因其涉及麵小,基本可由科技人員去考慮,容易得到領導的支持。但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麵很廣,關係到管理體製、整個管理係統和管理方法等方麵的變動,還要考慮到表報格式和數據分類及編碼的統一問題,這些都是全局性的問題,光靠幾個管理人員或計算站的技術人員是解決不了的。另外,如果把這些工作交給幾個業務部門去辦,由於他們的工作隻局限於某項業務範圍內,結果也不能充分發揮計算機管理係統的作用。所以,在國外,一般都由一名副經理或副廠長主持和領導計算機應用於管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