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未來建築(3 / 3)

人們討論最激烈的還有幸福問題。一群年輕人是這場討論的主力軍,由小北他們發起,由於把熱點、焦點辦了兩期簡報,所以參與進來的人更多了。幸福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是物質生活的產物,也是精神生活本身的屬性。賈星的講話,無疑為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於幸福這個古老的命題,道理並不深奧。隻是在市場經濟的商品大潮中,人們不作深層次的思考,隻看表麵的東西。人生的幸福不在於外在條件,它更取決於你對生活的關注程度。如果一個人的心隻放在追逐名利、地位上,你對生活就會視而不見,生活就毫無樂趣可言。如果一個人熱愛生命,用心品味生活中各種細節和場景,你便會發現樂趣無所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忙於日常的瑣碎,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很難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想一想人生。賈星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曆告訴大家,一個曆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最終,群星建設集團的年輕人明白了,人生的本質絕非是享樂,是要在平凡的角落奏響生命的凱歌。

一個人的退休生活是休閑的,但必須有規律。這是保健醫生一再告誡賈星他們的。每天第一課便是晨練。那天,賈星起了一個大早,繞著人行小道慢跑一周後,便在操場上同一群老頭子、老太婆一道,打了一套四十八路太極拳。賈星剛剛作了拳路收勢,掛在小樹上衣服兜裏的手機響了起來。賈星掏出電話看了看,手機屏幕上顯示著小北的名字。這孩子,這麼早打電話,有啥事呢?他想著,便接聽了電話。

“董事長,沒打擾你吧?”小北說。

“沒有。我剛晨練完畢。有啥事呀,丫頭?”賈星一直覺得小北就像他的另一個女兒一樣,語氣充滿了慈愛。

小北高興地說:“今天有一批客人要來看望你。”

“什麼客人呀,他們從哪來?”賈星提著外衣往家裏走著。

小北在電話上故意支吾著,說:“還是先不告訴你吧,來了你就知道了。大家建議給你們一個驚喜。”

小北說著就拜拜了兩聲,賈星看著掛斷的手機:“這孩子。”他笑著搖了搖頭。

吃早點的時候,胡敏問賈星說:“日辰來電話,說是在我們這裏召開個座談會,啥座談會?”

賈星說:“我也不知道,剛才接到小北的電話,那孩子也是神秘兮兮的,隻說有一批客人要來。”

“客人?”胡敏自言自語地說:“可能又是什麼參觀團之類的活動吧?”

周晟俊端著一碗麵條朝賈星走來,他對賈星說:“周悅打電話過來了,她讓我上午不要出門,說什麼有個座談會,你知道不?”

賈星明白了,肯定又是這群臭小子、瘋丫頭們搞的名堂。他說:“別當回事,哪次他們來,都給我們這些老頭子們出啞謎。他們想要驚喜的效果,今天我們就裝個不驚喜,破破他們的興致。”

“好。”周晟俊說:“我們該打球的打球;該下棋的下棋,平時幹什麼,還去幹什麼。”

宋星補充說:“還不夠,他們來時,我們裝著沒看見,氣氣他們這幫臭小子。”大家都笑了,說宋星這招高明,不能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牽著鼻子走。

果然,網球場上笑聲四起,咚叭咚叭的打球聲穿過樹林,驚起一群小鳥。和煦的風吹得樹葉沙沙地響。大樹下人們圍著棋盤,思考著更深的謀略。

一輛麵包車駛了進來,停在小區中央的廣場上。從車上鑽出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男生身著白淨的襯衫,女生穿著秋裙,紅花衫上綴著蝴蝶結,兩條小辮搭在肩上。他們滿麵紅光,精神抖擻。從車上下來,便朝著大樹下的人群跑過來,興奮地大聲喊著爺爺。

賈星扒開擋著視線的人群,一眼就看見譚晶晶、林雪梅和戴燕。賈月辰牽著郭玉英的手,旁邊站著舒芬。賈星謔地站起身來,拍了拍自己的額頭,“想起來了,想起來了,這該死的腦子,上個月就聽小北他們說,這群孩子正在參加高考,咋把這事給忘了呢?真是的,太不應該了。”賈星一邊說一邊走出人群。

當年那群苦難的孩子,轉眼間長成大小夥子和大姑娘了。他們綻放著陽光般的笑臉,一個勁兒地叫著爺爺。周晟俊和宋星從網球場跑來,胡敏、姬丹楓和張秀琴也聞聲從房間裏走了出來。

小北領著一群還在讀高中的孩子,從另一輛車裏下來。他們手捧著鮮花,不像前麵的那群大哥哥、大姐姐鳥兒一樣嘰嘰喳喳。小北在他們跟前交代了一陣,然後他們才展開笑臉,跑到爺爺、奶奶跟前,把手裏的鮮花獻上。直到這時,他們才表現出孩子的天性,親著爺爺奶奶們的臉,喊著爺爺、奶奶。

有人在圖書館樓下的閱覽大廳布置出一個會場,賈日辰與集團一班子年輕人過來告訴賈星、周晟俊,說是要開個座談會,孩子們有話要講。賈星看著一群幸福的孩子,眼裏噙著淚花,他說:“喜事臨門,不僅要開座談會,還要為他們舉辦一次隆重的歡送會。”

“那年張睿上大學,隻有他一人。”胡敏說,“今年是一批,整整十五人。明年可能又有二十幾個。知識改變命運。看見孩子們上大學,我就想到我們進校園的情景。那是多麼讓人興奮的一幕呀!”

張睿現在在上海建大讀二年級,建築學專業,他多次來信說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報答社會,報答群星集團。畢業後哪兒都不去,回蟒河市,為群星建設集團爭光。張睿媽媽對賈星說:“孩子暑假沒有回來,跟著賈日辰董事長到國外進行工程實習去了,讓他去鍛煉鍛煉很好。”張睿媽媽是敬老院的管理員,工作、生活都很幸福。

賈星在孩子們的座談會上,鼓勵大家要向張睿哥哥學習,刻苦讀書,掌握科學知識,今後大學畢業,用知識建設祖國,報答社會。賈星代表群星集團,向考取大學的孩子們表示祝賀。

譚晶晶考上了醫科大學,她向爺爺奶奶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攻克醫學難關。跨進大學之門,僅是人生的開端,今後還要讀研、讀博,用所學的醫學知識為人類服務,為爺爺奶奶服務。她的夢想,就是讓人們健康生活,快樂活過一百五十歲。

戴燕和舒芬是這批大學生裏年齡最小的,她倆一南一北,讀的是師範大學。戴燕學中文,她說她要當一名作家,要向周悅阿姨那樣,用手中的筆去謳歌建築工人,去描繪幸福的生活,要把美好的作品奉獻給爺爺、奶奶。舒芬不一樣,她說她報考師範大學,就是想當一名人民的園丁,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哺育像自己一樣的孩子,讓他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知識去改變苦難孩子的命運。

林雪梅學食品安全檢驗,郭玉英的專業是生物工程學。她們兩個屬於定向招生。大學畢業後仍要回蟒河市,林雪梅同市海關部門簽了合同,郭玉英同製藥集團簽了合同。也就是說她倆的工作崗位,在跨進大學校門時,就已經由國家定向安排了。

當年群星建設集團從災區帶過來的孩子,在蟒河市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現在絕大多數已進入高中階段,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曾經作過一次調查,學習成績全在中上等。而群星集團資助的孩子,幾乎有一個共同點:女孩子不是學醫,就是進入師範院校;男孩子大多也是兩個取向,一是建築學科類,另一類便是軍事院校。

今年考取的八個男生中,有兩名被軍事院校錄取,其他六人全進了建築學院,他們這批孩子思想都很活躍。朱小虎考取部隊的工程學院,立誌做一名科技型的職業軍人。朱小虎說他當軍人,不是為了戰爭,而是要讓戰爭遠離人類。他夢想發明一種武器,是專門對付現代化戰爭的各種武器的武器,它能使各種戰爭武器失去功效。沒有了武器,戰爭自然就遠離了人類。

學建築學的幾個男孩子把自己學習和今後的研究方向,定在了未來建築學方麵。未來建築學是個什麼樣的呢?他們特別會想象,有的說未來的建築是能夠移動的,有的說是能呼吸的,還有的說是能唱歌的,更有的說未來建築是多功能的。

馬小華發言說他設計的房屋是在水下,建築物自身能生產氧氣,待在房間裏,便像進入氧吧一樣,不受環境影響,人們天天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室內處在自然的常溫狀態下,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建築物。

吳翔在災區的房屋是被山洪泥石流埋沒的,當時隻有他一人爬了出來,對這場惡夢,他刻骨銘心。他說他學建築學,一定要把人們居住的房屋,建成智能型的,就像賈日辰叔叔和姬勇斌叔叔這樣,利用太陽能量,監測地質災害、自然災害,一旦災害發生,人們居住的房子便像汽車一樣,自動開走,開到安全的地帶去,或者像直升飛機一樣,升到天空,然後在安全的地方降落,以此減少人類的傷亡和損失。

大家一個接一個地發言,錢小強在一邊老是搶不到機會,還沒等吳翔的話落音,他便把話接過來了。錢小強報考的專業是建築材料。他說大家談未來建築,都有很受啟發的東西。但是,你們千萬別忽視了建築材料。建築材料將有一場革命,比如納米材料的使用和普及,必將對未來建築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推動。有了新的建築材料,將來就沒有固定在某處的建築了。那時,人類的住房全都背在人們的背上,或裝在手提包裏。要想睡覺或休息,隨便找塊兒空地或山林,按動一下太陽能的智能開關,房子就撐開了。屋子裏的日用家具和生活用品,全是新材料的,方便得不能再方便了。你們不信,等我博士後讀完,建一座新材料城市給你們看看。

大家鼓起掌來,掌聲不隻是給錢小強的,更是給大家的。

賈星說:“年輕人充滿著想象,有著美好的建築夢,但一定要紮實地學好基礎知識,要把夢想變成理想,把理想變成現實!希望你們用未來建築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人類社會美好的生活,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們無私奉獻。未來美好的生活是你們的,你們是我們的未來,更是祖國的未來!希望就寄托在你們身上。努力吧,讓我們共同努力,建設我們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