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河市政府對群星建設集團的援建工程十分關注,不僅是《蟒河日報》、蟒河電視台新聞節目有連篇累牘的報道,市政府的工作要文也刊登了許多篇。強市長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強調了援建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求市政府組織慰問團去災區前線開展慰問活動。
二北就是在慰問活動中同災區一所孤兒院取得聯係的。這所孤兒院規模不算太大,收養了一百二十個農村孤兒。二北把他們錄製的一段錄像送到蟒河市電視台播放,引起全市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為了這所孤兒院的孤兒,群星建設集團企業文化建設部,還發起了獻愛心活動。有三十多個家庭給二北寫了長信,表達了收養孤兒的願望。
企業文化建設部一群年輕人帶著全市人民的愛心,再次踏上了災區那片土地。孤兒院的那群孩子,大的不過十三歲,小的隻有四歲,地震給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痛苦的陰影。有的孩子不願開口說話,成天孤獨地坐在角落裏;有的孩子卻害怕孤獨,害怕黑夜,依賴著阿姨,與阿姨們如影隨行;有的孩子一晚上會被噩夢嚇醒好幾次,哭著叫著要爸爸媽媽。從他們稚嫩的臉上,可以看見他們內心的悲傷,他們的眼睛裏充滿了驚恐。
小北他們一行人為孩子帶去了許多禮物:小熊寶寶、熊貓媽媽、狗熊歡歡,還有精美的學習用品和大量的兒童服裝。在孤兒院裏,他們和這群孩子們共同生活了三四天,給他們講童話故事,教他們唱兒歌。他們喜歡小北老師教的舞蹈,就連最孤僻的孩子都參與進來了,臉上綻放著歡樂的笑容。小北打電話給大北,他們一道為孩子高興。
那天,賈星從抗震救災指揮部開會回來,在半道上碰見一個孩子。這孩子紅紅的臉,大大的眼睛,從個頭上看不過十二三歲,人很機靈,很可愛。他主動攔住賈星,開口就叫老板。賈星誤以為是乞討的孩子,於是,賈星不等孩子開口,便掏出五十元錢遞過去。孩子不接,他理直氣壯地說:“我要給老板打工。”
賈星笑了,他彎下腰親切地說:“我是啥老板啊,我不是老板。”
孩子不信,他指著賈星身後的那座房子說:“從那裏出來的人都是老板,不是老板,不會去那裏開會的。”
賈星轉身看了看他剛才開會的那棟房子,回過頭來笑了。這孩子還真有點判斷能力,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牌子掛在那裏,你能不是老板嗎?“你多大了?”賈星問孩子。
“剛滿十八歲。”孩子向上伸著身子回答說。
賈星撲哧笑出聲來:“說假話了吧?”他在孩子的鼻梁上刮了一下說。
孩子急了,跺著小碎步說道:“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十八歲。你要不要我去打工呀?不要我也沒有辦法!”孩子表現得挺硬氣。
“那你說你為啥要打工?說出理由我就要。”賈星說。
孩子站住腳步,他看了看賈星認真的樣兒,知道這個老板不是哄騙他的,睜大眼睛說:“你說話可得算數啊,老師說做人得講誠信。”
賈星一聽,知道這事還真被弄得有點嚴重了,馬上補充說道:“你的理由隻要能說服我,我一定講誠信。”
孩子竟然哭了,他說:“我要養我媽。”賈星心裏顫了顫,這理由充分,難道兒子養母親不是理由嗎?天底下還能有比這更充分的理由嗎?一個兒子以自己的勞動去贍養自己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孝道,誰都沒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這份權利,賈星問他:“你才多大呀?還不該承擔這麼重的擔子啊!”
孩子倔強地擰著頭。
賈星幹脆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孩子見老板坐下了,好像看見了一點希望。他快步走到賈星跟前說:“我什麼都能幹,洗衣、掃地、煮飯、喂豬我都幹過。老板,我還會捶背。”孩子說著便在賈星背上像模像樣地捶了起來。一雙小手呯呯地捶在賈星背上,賈星的心慌亂地跳了兩下。他一把拽過孩子,撫摸著他的臉蛋,心裏湧上來一股難以言表的酸楚。他看著孩子那雙憂傷的眼睛,猜測著孩子的內心。這孩子太懂事了。是什麼讓孩子過早地承受起不該承受的重擔,答案隻有一個,是苦難。他問孩子:“你不想讀書嗎?”孩子低頭不語。
“你能不能帶我去你家看看?”賈星語調柔和地問孩子。孩子仍然低著頭,淚珠一顆又一顆滴在賈星的手背上。賈星感覺到淚水的熱量,但傳遞到心頭的卻是冰涼。賈星輕輕把孩子的頭摟在懷裏,這孩子在暗中哭泣,他那瘦小的肩膀不停地抽搐著。賈星推開孩子的身體,那孩子早已淚流滿麵,飲泣著自己苦澀的淚水。賈星鼻根酸了一下,他把孩子緊緊摟在胸口上,孩子嗚咽著泣訴家裏的不幸。
賈星從孩子的哭訴中得知,他叫張睿,今年十三歲,剛上小學六年級。父親在地震中去世了,母親雙腿截肢,現在還躺在醫院。家裏的房屋倒塌了,什麼都沒有了。張睿要打工,他發誓要養活他的媽媽,他要撐起這個家。聽了張睿的講述,賈星掏出電話,讓小北把他給領過去,暫時安頓下來。關於災區的貧困兒童、孤兒的事,賈星讓小北她們去全權處理。
小北和幾個女孩子過來了,她們把張睿帶到孤兒院,又給張睿的母親掛了電話。電話是成都解放軍醫院轉給她母親的,她母親在電話裏一再感謝小北,希望張睿能在政府的關懷下繼續上學。等她傷好出院,定來感謝小北這樣的好心人。
群星建設集團的援建工程得到當地建築公司張總經理和金屬結構廠徐誌鋼的大力支持,建設進度加快了許多,第一期工程五萬平米的建築經過國家驗收,成為援建的優質工程,現正在裝修,再過幾天便可以入住了。第二期十萬平米的工程已峻工大半,賈星陪周副市長在工地檢查後說:“提前實現目標,現在看來已成定局。”
周晟俊說:“總指揮部今天上午開了通報會,據中央氣象台預報,下半月這個地區有暴雨,要求施工單位加快建設進度,嚴密觀測山體滑坡,把次生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老賈呀,後期工程不容樂觀,必須慎重。”
“我們已製定出應急措施,如果天氣條件不允許室外作業,也不耽擱工期,采取室內組裝。一旦天氣好轉,便全力上架安裝。”賈星向周晟俊彙報著,此時有人向賈星跑來,老遠便喊著董事長,跑到跟前才看清是姬勇斌。
賈星向周晟俊介紹說:“這是太陽能公司姬勇斌總經理,也就是總工程師姬丹楓的大弟弟,曾經在廣東開公司,現在是群星集團高新科技的帶頭人。”
周晟俊握著姬勇斌的手說:“早就聽說姬總了,了不得喲。把新型能源安裝在房頂上,人們都說住了你們蓋的新房,一輩子不愁沒電用。注意啊,供電局要找你們打官司噢。”周副市長同姬勇斌說起笑話來。
“我們真希望有那麼一天。”姬勇斌很會說話,比他姐姐還健談。賈星問他:“跑這麼急有啥事?我估計是什麼好事吧,看你臉上的高興勁兒。”
姬勇斌說:“一期工程五萬平米的建築全安裝了太陽能。今晚試運行,請兩位領導親自檢閱。”
賈星笑了,他擺手說:“言不由衷,不是叫我們去檢閱,而是讓我們去分享喜悅,是吧?”
姬總哈哈大笑,他說:“兩層意思都有。”
夜幕剛剛降臨,周晟俊副市長宣布:一期工程是光明工程,合閘!五萬平米鋼結構建築物頓時燈火輝煌,新區百姓和建築工人歡呼雀躍。當人們得知這個電不用繳電費,是太陽發的電,一群大爺大娘拉著工人師傅的手說:“你們給我們送來了光明,送來光明的人,就是太陽。”
賈星對李永剛說:“永剛呀,快給我備輛車,我要去找小北,有事得同她們商量商量。”
李永剛看著賈董事長興奮的樣兒,他指著廣場北麵的車說:“年新立的車就停在那裏,我陪你一道去。”聽說賈星要去孤兒院,胡敏、趙欣然也都要跟著去。賈星交代姬勇斌送送周副市長,他們去去就來。
孤兒院的一群孩子剛剛洗過澡,按規定是九點熄燈睡覺。但當他們聽說爺爺、奶奶和叔叔們要來這裏看望他們,大家都坐在大廳裏耐心等待。孩子就這麼單純,把對他們有愛心善心的人們全都視為親人,世界上有什麼比愛更有力量的啊,愛能把本來不曾相識的人變成親人。當賈星他們走進來的時候,孩子們撲了上去,大聲喊著爺爺、奶奶、叔叔。孩子們稚嫩的童音,聲聲撞擊著他們的心。
張睿很懂事,他給賈星、胡敏搬了板凳,幫著小北教師端送茶水。賈星他們每個人懷裏都簇擁著兩三個孩子,小北老師拍著手說:“一二三,快坐好。”隨著小北的拍子聲,孩子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小北簡單地向賈星彙報了工作情況,小北說:“秋季開學臨近,這些孩子絕大多數有了自己的家,民政部門審查、核實領養人的資格,正在辦理手續。”小北的聲調很低沉,她和她的同事都舍不得這些孩子離開。
“不夠,這個數遠遠不夠。”賈星說,“一百名孤兒和家庭貧困兒童,這是我們開會定的數額。群星建設集團一直供養到孩子們大學畢業,張睿、譚晶晶、林雪梅由我家負責。”賈星說著便摟住了兩個孩子。
李永剛抱著楊靜說:“我和黃薇娜負責小楊靜,不要集團公司操心。”
在蟒河市周副市長的關照下,市教育局選擇了條件較好的學校負責安置災區學生,這個學校正巧與群星建築公司同名,叫群星小學,這個學校的擴建也是群星公司讚助。小北很感動,淚水都快流出來了,這是高興的淚水,幸福的淚水。小北說:“災區小學我們聯係了,他們想把優秀的貧困學生送到蟒河市群星小學去寄讀。名單裏的學生,大多數是單親家庭或傷殘人家的孩子,地震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他們的家庭處在絕對貧困線以下。”
趙欣然和年新立異口同聲地說道:“能送到群星小學去的都送去。”
年新立搶著說:“這輩子就是砸鍋賣鐵,也不能虧了孩子們。”
賈星指著小北她們說:“快作準備,大北來電話說群星小學教師們開始培訓了,要不了幾天就報名招生,你們把孩子送過去,要快,別誤了孩子們上學。”
群星建設集團在蟒河市區的建設工程也在飛快地進行,各個建築工地上掛著的標語全是宋星和姬丹楓擬定的。災區援建工程捷報頻傳,弄得在家幹活的人憋著一股子勁,很多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找到群星建設集團在家的領導,紛紛要求去災區。“不是過去說好的嗎?一個月一次大輪換,他們都去了快兩個月了,啥時候輪到我們呀?”
宋星和姬丹楓不停地解釋說:“現在情況有變化,災區有個建築公司和金屬結構廠,他們與我們合作,給予人力、物力上的很大支持。群星建設集團同時也扶持他們,要為兩個單位重建家園。大家要理解。”因為類似情況時常發生,要求去災區的人太多,宋星他們一商量,幹脆開展一場兩地競賽活動,並把競賽成績、表現納入年終考核。
勞動競賽開展得轟轟烈烈,群星建設集團請電視台搞現場報道,將兩地的競賽活動通過畫麵進行交流。工人們看了畫麵激動萬分,相互之間為對方鼓掌加油。
黃薇娜和黃小陽招聘了五十多名酒店服務、管理人員,對他們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培訓。人手不夠,黃薇娜還把她的一些同學請了過來。請過來的這幾個高管人員,看見群星大酒店的規模及環境,都表示願意留下來。黃薇娜通過李永剛向賈董事長彙報了此事。賈星在電話裏對黃薇娜說:“小黃啊,這事不必請示,你和黃小陽幹得好。群星什麼都不缺,就缺人才,能把上海、南京、北京的高管人員吸引過來,這是千金難求的好事呀。你們幹吧,放手幹。”
強市長給周晟俊、賈星分別打了電話。強市長談了援建工作後,他要賈星把年新立派回來。世界門窗城建設剛有了個雛形,市政府就接到許多公函。最近德國、法國、俄羅斯要來一批專家、客商,說是考察,強市長認為是偷經驗來了。年新立不在,這事可能不好辦。賈星笑了,他非常感謝市長的支持和關心,表示讓年新立明天就動身,打道回府。
賈星掛斷強市長的電話,便給大北打了電話,他告訴大北:“明天災區有一百零五個孩子動身去蟒河,你告訴群星小學的老師們,把這批孩子安置好,過幾天我就回去參加開學典禮。”
大北早知道這件事了,小北能不告訴他嗎。二北在電話裏商量收養孩子的事,開始大北有些猶豫,他說:“小北呀,我可是家裏的獨苗啊。”
小北在電話上嘿嘿嘿地笑,她說:“獨苗苗咋了,現在誰不是獨苗苗呀?”
胡敏、年新立和小北她們,十多個成年人帶著一百多個孩子登上了大巴客車,他們將在災區乘坐火車北上。孩子們排著隊,穿上新衣裳,背著鼓鼓囊囊的大書包,在小北她們的引領下,唱著歌依次上車。這天,天空蔚藍,白雲朵朵,青山翠綠,鳥語花香,一改昨日災難的低沉氣氛。災區民眾歡送著自己的子女們踏上新的家園,這是災區第一批孩子走向新的生活。
賈星不停地交代著年新立和小北,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一路小心,務必照顧好災區的孩子們。胡敏牽著晶晶和雪梅,張睿像個大哥哥的樣兒,身上背著妹妹們的書包,手裏還提著兩個袋子。上車後,他放下行李,伸出小手叫著:“爺爺、叔叔們,再見,再見了!”
送走孩子的這天,也是群星集團援建任務第二期工程竣工的日子。國家建設部派來的驗收組及時趕了過來,急民眾所急,還有幾千個家庭住在帳篷和板房裏。夏天的高溫和蚊蟲,在南方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那滋味是不好受的。為了預防疾病,衛生醫務人員每天噴灑消毒液。專家組提出的目標是:能早一天搬進新家,絕不拖到第二天。
二期工程十萬平米的住宅,幾乎全是小高層建築。這塊地方原是幾座小山坡,為了城鎮建設的合理規劃,群星建設集團援建工程隊在建築第一期工程時,便開始用挖掘機、推土機把山頭削平,在地質勘探技術人員的幫助指導下,進行基礎打樁作業。小高層建築有一個良好的地質結構層,這就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群星建設集團不遺餘力,發揮最大能量,並在這片小區建設上著眼未來,為當地群眾建設了文化休閑、商業生活等基礎設施。一二期工程的完工,使得小區有了較為完整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