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群情激昂(1 / 3)

群星建設集團大廈的廣場上,上午人排著隊緩緩朝前移動。人多廣場小,隊伍轉了好幾道彎。前來募捐的除了群星的員工,還有大批附近的居民。這場募捐活動是二北他們發起的。一群年輕人連夜搭建了兩個台子,台前安放著四個愛心募捐箱。

募捐不僅僅是向災區人民捐錢捐物,更是一次教育活動。企業文化建設部製作了三百多幅抗震救災的圖片,分為“災難深重”“眾誌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加油!”四個部分,懸掛在廣場四周。

二北他們組織的這場向災區募捐活動很成功,讓全市人民受到了教育。群星建設集團五十多萬元的捐款及時送到了災區人民的手裏。

此時的賈星卻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市政府向災區派去了三支隊伍:兩支抗震救災搶險隊,一支衛生醫療隊。賈星去市政府好幾次,他請求市政府給集團布置任務。災區人民房屋倒了,為什麼不讓我們去,我們是建設專業隊伍,可以建築起新的高樓大廈。災區人民需要我們啊。賈星磨破了嘴皮子,也不管用,市政府還是沒有給他們派任務。

周悅從外地打電話給賈星。他不知道她在哪裏,“你咋用外地電話?”

周悅的聲音顯得很疲憊,“我在地震災區,這裏通信中斷,還沒有恢複。”

賈星突然間興奮起來,他在電話裏問這問那,問他所關心的一切。周悅說:“我用的是軍用電話,隻能長話短說,告訴你一個消息,現場指揮部領導、專家談到恢複家園時,意向是鋼結構住房。我想國家會用到群星鋼結構這支隊伍的,要作好準備啊。”電話突然中斷了。

賈星把周悅電話裏提供的信息向周晟俊副市長作了彙報,周晟俊說:“這件事中央部委正在緊急征求兩院院士和專家的意見。災區處在龍山大斷層帶,建設家園,不考慮抗震是不行的。”

賈星說:“目前抗震能力最強的當數鋼結構建築,這在日本、台灣地震高發地區,早已檢驗證明了的。周市長,那就派我們去吧!”

周晟俊雙手一攤,他說:“我們哪有這個權力,聽中央統一部署。據我分析,鋼結構建築一定會派上大用場的,你們確實要作好準備。一聲令下,說走就走。”賈星明白,目前災區的主要任務是抗震搶險,人命關天。把廢墟裏的生命搶救出來以後,重建家園的任務不會輕。到那時,全國的建築隊伍興許都要拉上去。聽周副市長的意思,重建家園的時間不會拖得太長了,災區人民要過冬啊,沒有房屋怎麼抗寒。

賈星見周晟俊那裏很忙,辦公室門庭若市,他不想多占用周晟俊的寶貴時間,便起身告辭說:“周市長,有消息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通知我們呀。”

周晟俊笑了:“什麼時候把你們給忘過?有事會找你過來商量的。”

賈星回到家中,一家人坐在屋子裏靜靜地看著電視。

賈月辰說:“媽,你是搞設計的。如果有朝一日,群星建設集團去災區重建家園,我請您帶領您的團隊,在地震廢墟上,為他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賈星對年新立說:“新立呀,你們門窗生產要再努力,加班加點多生產節能環保型窗戶,越多越好。災區重建家園,一定能派上用場。”

“你是說我們群星建設集團有援建任務?”年新立說,“我第一個報名,要求去參加災區重建工作。”

“國家正在製定重建規劃和方案。”賈星說,“地質勘探正在進行,重建得選址,不搞清地質構造不行。新的家園,要抗更高級別的地震才行,鋼結構建築是最優選擇。”

“我去吧,你在家管理大局。”胡敏說,“我們家總得去一個,我去比較合適。”

“那哪行呀,我不去不行。”賈星說,“明天開會,董事會得分工,一半人馬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另一半留下來抓生產和工作。”

群星建設集團董事會開了一整天,沒有得出結果。把現有董事會劃分成兩班人馬,大家都同意,支援抗震救災和集團公司的日常生產,兩方麵的工作都不能忽視。關鍵問題是誰留在後方抓生產,誰去抗震救災第一線,爭得不可開交。大家都爭著要去一線,去最困難、最危險的災區,沒有一個人同意賈星去。“誰去都可以,就是你不能去。第一,你是班長,要指揮全局;第二,你年齡最大,說什麼都該年齡小的同誌去。”大家都是這個態度,無論賈星怎麼說,也說服不了大家。

賈星真沒辦法,在董事會上,他不便獨斷決策。這又不是什麼生產任務,不是經營方向決策,而是大家對他的關愛。但他知道這件事的決定權不在這裏,在市政府。市政府一聲令下,強市長、周副市長會作決定的。於是,賈星把自己去不去災區一線暫時擱置在一邊,先討論分工。賈星提出讓宋星、胡敏、李永剛、年新立和鋼結構廠總經理準備去抗震災區的事宜,對車輛、機器設備和隊伍組建等在內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組建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並且是業務骨幹、熟練技術工人的精銳施工隊伍。

大家同意賈星的意見,還就當前的工作和建設工地的施工進度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任務最壓頭的是鋼結構廠,不僅要保證大劇院的建設,還要做好災區重建家園的準備工作。門窗廠同樣麵臨著嚴峻的考驗,在保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要把最優質的節能環保門窗產品準備充足,時刻準備運送到災區重建工地。趙欣然認為援建工程隊要以鋼結構工程為主,如果是這樣在組建赴災區的人員隊伍上,勢必會同大劇院、世界門窗城、群星大酒店等工程發生矛盾,可能會出現爭人員、爭技術的情況。

宋星的意見是首先保證抗震救災援建隊伍的需要,技術工、熟練工不夠,可就地培養、培訓,而到了災區,就沒有這麼多時間了。胡敏說:“既然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就開始培訓,把鋼結構施工隊伍擴大一倍,不僅抗震救災用得上,今後的建設任務也能用上。”

賈星歸納了大家的意見,他說:“張秀琴要組織資金,備足建築材料,主要投向鋼結構廠和門窗廠。沒有充足的原材料,怎麼生產他們的產品。由宋星負責鋼結構施工工人的培訓,姬勇斌負責太陽能施工隊伍的培訓。現在不知援建任務的規模大小,但一百人的施工隊伍是不能少了,特別要抓技術人員的培訓。任務重,最容易忽視的是安全生產問題,李永剛要負責這一塊的培訓工作。”

董事長會議進一步研究了群星大酒店的籌建工作,招聘酒店管理人員的事項必須提前,打造蟒河市一流的大酒店要依靠專業管理人才,沒有這方麵的管理人才,要把群星大酒店晉升為五星級標準的酒店是不可能的。賈星提出由黃薇娜、黃小陽等人來籌備組織專業團隊,但大家對黃小陽有不同看法,認為還需進一步考察。賈星也心存疑慮,他說:“就通過招聘團隊人才這件事考察她吧。”

散會後,賈星便給周晟俊副市長打了電話,把赴災區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準備工作向周副市長作了彙報,周晟俊說:“好啊,未雨綢繆。”他在電話裏還告訴賈星說:“周悅下午就回蟒河了,到時候可以聽聽她對災區情況的介紹,做到心中有數。”

賈星回到家裏,胡高提著大包小包行李從屋裏出來,賈星站在小院裏問胡高:“好長時間沒見你,你這是幹啥去呀?大包小包的。”

胡高笑著說:“去趕火車,報社派我去災區替換周悅老師。”胡高稱周悅為老師,是周悅手把手地教他寫新聞報道的緣故,周悅曾經說胡高有新聞眼。敏感是新聞記者的第一要素。

胡高去災區做新聞采訪報道,賈星很高興。這孩子最近寫了幾篇較長的深度報道文章,的確有些天賦。一個人呀,天生就是某一方麵的料。一個人的成功,關鍵點在個人的誌趣上,科學家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某種特殊才能的基因。大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便揭示了這個道理。科學實驗證實,每個人都具備成功之才,就看這個人是否捕捉得到自己的才能,並沿著這條路,堅韌不拔地發揮下去。賈星想著胡高的成長,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賈星說:“吃了飯再走嘛。”

胡高說:“我吃過了,過來和你們打個招呼就走,去災區鍛煉是我最高興的事,我真想快點趕過去,那裏需要我。”他一邊說一邊朝外走。

胡敏從屋裏出來,手裏拿著一疊鈔票,叫住胡高說:“帶些錢在身上,遇到什麼事也方便些,千萬注意安全呀。”她說著便把錢塞進胡高包裏。

胡高提著包走了。賈星看著他的背影對胡敏說:“這孩子出息了。”

七月流火。群星建設集團各建築施工工地格外沸騰。

大劇院鋼結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但後期工程任務仍很繁重,並且瑣碎。世界門窗城已建成初步模式,強市長每月至少來工地督察兩次,在他的關心和過問下,一切進展順利。這卻把姬丹楓累得不輕,她幾乎天天撲在施工現場,還要及時將工程進度和難點通報給市長辦公室。周晟俊副市長說:“這很好嘛,強市長親自過問,不僅有利於世界門窗城的建設,還有利於群星集團的整體性工作。”

市一建第二建築工程處承建的公園主體工程也快完工了,與之相鄰的群星大酒店、民居小區也是同步竣工的。兩家的關係協調得非常好,特別是團結湖那一塊,更是傾注了第二建築工程處設計人員的心血,沿湖岸邊楊柳下,安裝著許多健身器材,就連湖邊的休閑板凳也考慮得很周到,適合老年人和小孩,又注意到了安全因素。

群星建設集團把第二季度安全生產、生產質量檢查工作,放在七月初。一大群領導班子成員和各公司總經理對所檢查單位實行無記名量化打分,安全、質量采取一票否決製。被檢查單位沒有不同意見,嚴格檢查是集團這幾年鐵的規定,用賈星的話說:人命關天,質量第一,兩樣都要抓,少一樣都不行。

就在群星建設集團進行第二季度工作檢查時,蟒河市領導正在召開緊急會議,國家分配給蟒河市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任務下達了。市政府看到文件通知,便召開會議,統一思想,明確分工,爭取保質保量完成光榮任務。其他事情商定好之後,強市長問周晟俊:“你看把援建任務放給誰來完成,是市一建呢,還是群星建設集團?”

周晟俊副市長說:“災區重建工作是件大事,照說兩家都是最棒的。但考慮到災區實際情況,新家園首先得防震,抗得住八級地震。所以,鋼結構建築是最佳方案。因此,我認為群星建設集團在完成援建任務上更有優勢。”

“大劇院怎麼辦?群星建設集團鋼結構隊伍去災區,大劇院工程就得停下來呀。”強市長說,“當然,這得服從大局。就是停工緩建,也不能誤了災區人民住房建造,那裏的人民要越冬啊,災區屬高寒山區。”

“援建是政治任務,我同意強市長的意見,就是大劇院停工緩建,也要不惜代價去完成援建任務。晚上,我就召開群星建設集團負責人會議,盡快落實下去,我的意見是越快越好,不然很難保證在冬季來臨前完成任務。”周晟俊說。

“好,給群星建設集團援建工作提供一切保障,火車運輸等事項由市政府辦同鐵路部門接洽,一定要保證大型機械早日抵達。有什麼事,盡早同我聯係。”強市長想了想說:“老周呀,你這次親自去,可要多保重呀,那個地方餘震不斷,要保護好你自己和同誌們的生命安全。”

“放心吧,我一定把強市長的關心和指示傳達到群星建設集團,鼓鼓他們的幹勁,同時草擬出工作方案,向市政府彙報。”周晟俊說過後,便同強市長交接了工作。他所分管的工作暫時由市長親自代管。

強市長說:“多則半年,少則三四個月,累不垮我。”他倆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群星建設集團辦公室接到了市政府的電話。電話是從周副市長辦公室打過來的,那時離下午下班隻有二十分鍾了。辦公室主任說集團公司的領導都下去檢查工作了,有事請說吧。市政府辦公室那邊說:“按照周副市長的指示,晚八點鍾在群星建設集團會議室召開緊急會議,安排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作。參加會議人員是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各單位部門經理,請你們通知人員到會。市政府方麵有周晟俊副市長、市建設局、民政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接過電話,群星建設集團辦公室裏的工作人員們開始電話分頭通知。

辦公室主任首先把電話打到賈星董事長那裏,把周副市長的指示轉告給賈星。賈星一聽電話內容就知道事情來了,他要求辦公室主任盡快通知下去。“一個都不能少,不許請假,不許遲到。”賈星在電話上強調著。

站在賈星身邊的副董事長和總經理們,他們的電話都響起來,他們接到同樣的通知內容,轉瞬間圍了過來,大家看著賈星。賈星說:“第二季度的檢查工作到此結束,請大家趕回各自的崗位,準備晚上召開的緊急工作會議。”他說著便鑽進轎車,回集團總部去了。

群星建設集團參加會議的人員在家放下碗筷便早早地出發了,會議室裏中央電視台播放災區的實況,當地災民仍住在板房裏。山腳下那片堰塞湖被人民解放軍某部工兵營打通,餘震不斷。值得慶幸的是,災區民眾是安全的。全國人民支援的生活物資、醫藥器材,基本上能維持居民的生活,重傷員還在陸續朝外轉移。兩個月的時間,通往災區的道路已經打通,這個時候,大型機械能開進去了,這為災區重建家園提供了條件。

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議論著。他們都向集團寫了請戰書、決心書,要求到災區最艱苦的地方去,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所以,他們都很自信,這次援建任務非自己莫屬。個個都誌在必得,摩拳擦掌,談重建工作計劃和個人打算,就像自己已經到了災區似的,那認真的勁頭是很較真又較勁的。

賈星知道關於誰去誰不去是個難題,好在上次董事會議上討論過一次。原則上分兩塊,初定去災區援建的人員是:趙欣然、年新立、李永剛副董事長,還有太陽能公司總經理姬勇斌和鋼結構廠總經理徐洪剛。自己上次在董事會上沒有通過,他專門向周晟俊副市長作了彙報,還請周副市長從工作大局考慮,把自己列到副指揮長的位置上去,這樣大家就無話可說了。

周晟俊當時並沒有表態。今天晚飯時,賈星又打電話給周晟俊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周晟俊告訴他,強市長專門點了他的將,委任為蟒河援建工作隊副總指揮長。賈星高興地差點跳了起來。所以,他今晚走進會議大廳,精神爽得要命。

周晟俊副市長同各局主要負責人來了,隨著他們進來的還有崔奕銘。賈星看到他的時候,心裏明白了,建設局總工程師也要去災區,那麼肯定是全權負責工程技術把關。太好了,有崔總給援建工程把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他的工作壓力。

周副市長環視著會議大廳,座無虛席,個個都精神抖擻。他向在座的各位高管、經理們問了好。沒有過多的廢話,便開門見山傳達了市政府緊急會議精神。經市長辦公會研究決定: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使命,由群星建設集團承擔。周晟俊還沒說完,便被熱烈的掌聲把話給打斷了。他也鼓起掌來,台上台下掌聲一片。周晟俊宣布市政府關於援建工作指揮部人員任命文件:總指揮長周晟俊,副總指揮長賈星。會場又是一片掌聲。他們都非常激動,他們為群星建設集團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