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常見危重症的呼吸治療(四)(2 / 3)

其他對症、支持療法。

(三)一氧化碳中毒

1.原因大多由於煤爐沒有煙囪或煙囪使煤氣逆流入室;或因居室無通氣設備所致。

2.臨床表現輕度:頭痛、眩暈、惡心、嘔吐、全身乏力。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約為10%~20%。

中度:頭痛、眩暈、惡心、嘔吐、全身乏力等症狀加重,口唇、麵頰部呈櫻桃紅色,呈淺昏迷狀態,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約為30%~40%。

重度:迅速進入深昏迷狀態,常並發腦水腫、肺水腫、心肌損害、心律失常、皮膚起水泡等。血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在50%以上,若碳氧血紅蛋白達到70%以上時,可引起血壓下降、呼吸、腦電活動消失。

3.診斷①一氧化碳接觸史;②典型的臨床表現及口唇呈櫻桃紅色;③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定性及濃度測定。

4.救治原則立即脫離有毒現場,安置在空氣流通的空間。

氧療:應盡快以鼻導管或麵罩等方式高濃度吸氧,以增加血液中含氧量,迅速排出一氧化碳、糾正組織缺氧。中度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應盡早進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能增加機體的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壓,迅速糾正機體組織的缺氧狀態。促使碳氧血紅蛋白解離和排出體外,常壓下呼吸空氣,一氧化碳排出體外的半廓清時間為320分鍾左右,若吸入純氧,半廓清時間縮短為80分鍾,並在吸入純氧,半廓清時間僅23分鍾。高壓氧可減少腦血流量,從而降低顱內壓,可防治缺氧後腦水腫,加速神經係統功能恢複。在第一次高壓氧治療結束時以及12~16小時應重複檢查血中的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因為瀦留在脾和肌肉和骨髓中的碳氧血紅蛋白和碳氧肌紅蛋白釋放入血液循環中可能會有第二個毒性高峰。經高壓氧治療清醒後仍應繼續給予10~20次高壓氧治療,以預防神經精神後遺症發生。若有神經精神後遺症出現,應立即重複高壓氧治療30~40次,至腦電圖恢複正常。

改善腦組織代謝、防治腦水腫:給予氟美鬆、甘露醇、細胞色素等治療。

嚴重中毒者可行輸血或換血治療。昏迷患者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及嘔吐物,防止吸入性窒息,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預防和控製肺部感染。

如發生呼吸停止,應急行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呼吸興奮劑。

對症及支持治療。

第七節新生兒疾病

一、新生兒窒息與複蘇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在宮內或娩出過程中多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和氣體交換障礙,在娩出後1分鍾內無呼吸或未建立正規呼吸運動者。窒息的本質是缺氧,是當今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預後取決於其程度的輕重和複蘇是否及時和正確。

(一)病因和發病機製

凡能影響母體和胎兒循環及氣體交換的因素都會造成胎兒或新生兒窒息。常見因素如下:

1.宮內因素一切影響胎盤血液循環和母親與胎兒間氣體交換的因素。①母親因素:母親急性失血、嚴重貧血、低血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糖尿病、急性傳染病、慢性高血壓、多胎、羊水過多所致子宮過度膨脹等;②胎盤功能障礙:過期產,胎盤早剝離、低置及前置胎盤;③臍帶血運受阻:臍帶打結、扭轉、繞頸、脫垂;④胎兒本身先天性疾病及發育畸形,母子血型不合的溶血症等。

2.產時因素如滯產、急產、各種手術產(產鉗、負壓吸引),分娩前應用麻醉藥(如嗎啡類,苯巴比妥鈉)和降壓藥(如利血平、硫酸鎂)

產後因素胎兒本身各係統疾病及發育畸形,如肺發育不成熟、肺不張、心血管畸形、食管氣管瘺、膈疝、大量羊水吸入、嚴重中樞神經係統疾患等均可導致窒息。

窒息的本質是缺氧,當胎兒或新生兒發生缺氧時,最初階段表現為呼吸增快,持續1~2分鍾,如果這種缺氧的窒息狀泰持續下去,則呼吸運動停止,心率下降,出現原發性呼吸暫停。此時,雖然呼吸抑製,青紫,但為保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機體血液重新分布。胃腸道、腎、肺、肌肉和皮膚等非生命器官的血管收縮,血流減少,而使腦、腎上腺、心肌等生命器官的血液供應得到保證。若上述窒息持續下去,則將出現繼發性呼吸增快,此時呼吸不規則,深喘氣,青紫加重乃至蒼白,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呼吸動作將越來越弱,最終出現繼發性呼吸暫停。嚴重窒息缺氧繼續加重,由於低氧、高碳酸血症、降低致全身各重要器官均受影響,主要累及呼吸係統、循環係統和神經係統。新生兒窒息時呼吸暫停,肺泡不能張開,肺液不能清除,由於缺氧、酸中毒、肺血管呈收縮狀態,肺小動脈痙攣,肺動脈壓升高致卵圓孔和動脈導管重新開放、胎兒循環持續。心肌缺氧缺血性損害表現心率減慢,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衰竭。窒息後出現腦微循環障礙,腦血流自身調節異常,導致過多灌注,出現腦水腫加重,顱內壓增高及顱內出血。一些研究表明新生兒窒息時引起再灌注損傷,包括氧自由基的釋放,鈣通道開放鈣泵失靈致鈣內流以及興奮性氨基酸的增加,更進一步加重腦損害。窒息後腦損害約占60%,重者留有神經係統後遺症名

(二)臨床表現

宮內窒息首先出現胎兒興奮症狀如胎動劇烈,如缺氧加重則進入抑製狀態,胎動減慢,肛門括約肌鬆弛排出胎糞,分娩時見羊水被胎糞汙染,易並發胎糞吸入綜合征。窒息兒經過複蘇搶救大多數患兒能夠建立呼吸,皮膚轉紅,少數嚴重者多表現呼吸困難或呻吟樣呼吸,反應差或興奮、煩躁、驚厥等。重度窒息患兒可表現為皮膚蒼白或發灰,體溫低,四肢發冷,呼吸不規則或表淺,三凹征可見,口周發紺,雙肺聽診可聞及粗濕囉音或撚發音。心音低鈍,心率增快或減慢,四肢肌張力減低,各種生理反射減弱或消失。

(三)輔助檢查

血氣分析示PaO2下降,PaCO2升高,pH下降,BE值下降,為混合性酸中毒。血生化檢查可有低血鈣、低血糖或高血糖、低血鈉、高血鉀等。心腎受損時心肌酶和尿素氮可增高,X線胸片檢查以了解呼吸係統並發症的情況,有無羊水或胎糞吸入導致肺炎或肺不張,肺氣腫或氣漏等。頭顱B超或頭顱'協助診斷缺氧缺血性腦病和顱內出血。

(四)診斷

評分法仍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對窒息的診斷、分度及判斷預後的較好指標。診斷有無窒息及窒息程度均以1分鍾內(指評分完的時間,而不是1分鍾後評分)評分為準。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10分為正常。若生後1分鍾評分8~10分,而5分鍾時又降到6分者亦屬重度窒息。

凡評分不正常者,應堅持10分鍾和20分鍾再評分,強調評分的質量,評分應盡量由非本患兒接生者執行,力求及時準確,切忌回憶評分。

(五)治療

新生兒窒息複蘇目前在國內稱為新法複蘇,其特點是每個分娩都應有受過複蘇培訓的人員在場,正確規範進行現場複蘇。呼吸、心率和膚色是窒息複蘇評估的三大體征,不斷評價呼吸、心率和膚色來決定下一步措施,實施方法上嚴格規範執行方案。評分隻用於窒息的診斷和分度而不是是否需要複蘇的指標。

1.複蘇的目的盡快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呼吸,供氧、改善通氣、保證足夠的心輸出量,恢複循環功能,糾正酸中毒。

2.複蘇器械和設備的配備包括保暖設備(遠紅外輻射式保暖台氧源;低壓電動吸引器;複蘇箱內備有新生兒複蘇器)、喉鏡、各種不同型號的氣管內導管和吸管、聽診器、插管鉗,電池、燈泡、膠布等;備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素、10%葡萄糖、生理鹽水、5%碳酸氫鈉、納絡酮、多巴胺、氨茶堿、地塞米鬆、10%葡萄糖酸鈣等。

3.複蘇程序和步驟

初步複蘇步驟:新生兒出生後迅速放在事先已預熱好的遠紅外輻射式保暖台上,用溫熱毛巾揩幹頭部及全身,減少散熱。擺好最佳複蘇體位,在肩下用布類墊高2~3ml,使呼吸道減少彎度。擺好體位後立即用一次性吸管、橡皮吸球或低壓電動吸引器吸淨口、咽喉、鼻內黏液,吸引時間不超過10秒鍾以避免刺激迷走神經致呼吸暫停或心動過緩。觸覺刺激,如新生兒經上述處理後仍無呼吸,可采用拍打足底或彈足底2次或摩擦背部皮膚來促使呼吸出現。如經上述初步複蘇、呼吸、心率和膚色未能達正常情況,則開始按ABCDE方案進行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