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銷售要懂心理學--銷售是場“心”與“心”的較量(11)(1 / 3)

【心理提示】

客戶之所以後找出很多的借口來推委,不一定是不需要銷售員推銷的產品,而是產品的有些地方令其感到不合適,而希望銷售員做出退步。這時銷售員不妨主動提出,並做出些許的讓步,這樣客戶便會容易滿足。隻要銷售員能夠以真心麵對客戶,即使實在無法作出讓步,對客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是能夠讓客戶接受的。發現客戶的需要,並用自己的真心堵住客戶的借口,交易就會得到成功。

六、在談判中“俘虜”客戶

在銷售中,出現銷售員與客戶之間討價還價的情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沒有哪一位客戶會不問價格,不問質量而十分爽快地進行購買的。討價還價是消費者常有的一種心理,目的是獲得某種心理平衡,使自己購買的商品物有所值,起碼要在心理上能夠接受才行。隻有當客戶的心理找到了平衡點,才會最終做出購買的決定。

如果沒有達到平衡點,客戶就會和銷售員進行談判,在你來我往的爭論中找到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方案,實現雙贏。

談判是銷售員與客戶之間的一場心理博弈,如何才能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同時,又使客戶能夠接受,這就需要銷售員具有高超的談判技巧,通過各種心理攻勢,來俘獲客戶,使其就範。但是技巧隻是一種手段,前提是銷售員要在尊重客戶,講求誠信的基礎上,使客戶從心理上接受的你所提供的產品,並以客戶認為合適的價格進行購買。

在通常的交易中,客戶往往在看中產品之後,最難達成共識的就是產品的價格。客戶總是喜歡追求心理上的一種價格平衡。即使銷售員給出客戶真實的最低價,客戶也會在心理慣性的作用,依然進行討價還價,而此時銷售員則已經無法繼續降價,往往會導致客戶無法得到滿足而憤憤離去。因此在價格上銷售員要給自己留出一定的回旋餘地,使自己在麵對客戶的步步緊逼時有緩衝的機會。但是這個回旋的餘地必須適當,太大的話反而失真,失去客戶的信任,太小有無法滿足調整的幅度,還是會使自己陷入困境。

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客戶分別與甲乙兩個銷售員進行談判,準備購買同一款轎車,而談判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客戶與銷售員甲的對話:

客戶:“這款汽車的價位是多少?”

銷售員甲:“您好!這款車的價位是80萬元,如果您非常想買的話,我們公司現在正搞促銷,我們可以給您打8折。”

客戶:“怎麼這樣貴?打過折還要比其他同類車貴一半,你這不是騙人嗎?”

銷售員甲:“如果您真心購買的話,我們還可以再給您……”

客戶已經不原意聽他說什麼,徑自離開了展銷大廳。

客戶與銷售員乙的談話:

客戶:“這款汽車的價位是多少?”

銷售員乙:“您好,這款汽車的價位是36萬6千元。”

客戶:“這個價位可真夠高的!我在××處見到一款車和這款車沒什麼差別,可是價錢卻隻有33萬多,比你這裏足足低了3萬多。”

銷售員乙:“我想在您來我們公司之前,差不多對市場上的同類汽車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您覺得它應該值多少錢呢?”

客戶:“大概在30萬元左右吧。”

銷售員乙:“您說的這個價格確實能夠買到其他品牌的同類汽車,不過您現在看中的這款車是最新上市的一款車型,它的發動機是用一種最新研究技術設計而成,性價比非常高,因此在價格上會比同類車型高一點點。”

客戶:“哦,這樣啊。”

銷售員乙:“不過最近公司正在搞促銷,價格還可以給您適當的調低效一些,但是公司規定的最低價位是33萬8千元。如果您覺得可以接受,我們可以到這邊談談!”

客戶“那好吧!”

同樣是和客戶進行談判,但是銷售員甲給的價位則顯得太高,太假,讓人無法相信,而銷售員乙則很巧妙地把握了客戶的心理,在價位上定的回旋餘地比較合適,還主動詢問客戶的意見,並且說明價位比同寬轎車高的原因,因此讓客戶比較信服,並從心理上能夠接受。

因此銷售員在與客戶談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客戶追求心理平衡的特點,給自己和客戶都留有一定的回旋餘地,這樣才能俘獲客戶的心。在談判中,即使某些銷售員提出的產品價格比較合理,但是如果沒有考慮到客戶喜歡追求價格平衡的心理,讓客戶認為銷售員不會給自己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時,他們肯定會對接下來的心理溝通失去興趣,從而放棄購買。銷售員要善於根據市場行情提出合乎實際期望的價格,並考慮客戶可以接受的範圍。不要讓客戶覺得銷售員是把刀子架在客戶的脖子上狠狠地“宰”自己。這樣不僅會觸發客戶產生防範心理,還會因為嚴重脫離現實而失去客戶的信任。銷售員隻有巧妙地提出超出自己期望的條件,又照顧到客戶的要求,才能和客戶展開進一步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