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銷售要懂心理學--銷售是場“心”與“心”的較量(9)(3 / 3)

經理走上前扶著其中的一把說:“不是的,這種椅子320元,旁邊的那把670元。”

客戶上前摸了一下說:“兩把椅子看起來沒有太大差別,為什麼價格相差這麼多呢?”

經理說:“先生,您不妨先坐上去感受一下,看看有什麼不同。”

客戶分別到兩把椅子上坐了片刻,卻反問道:“為什麼那把價格貴的椅子坐上去感覺有點硬,而便宜的則感覺更舒服呢?”

經理笑著說:“這也正是它們的不同之處,因為670元的椅子內部彈簧比較多,這樣雖然最初坐上去感覺有點硬,但是卻不會因為變形而影響坐姿,更有助於糾正人們的坐姿,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為不正確的坐姿而導致腰痛、肩膀痛等問題。同時它完全依照人體科學進行設計,即使長期坐在上麵也不會感覺疲倦。除此之外,這把椅子還配備了先進的純鋼旋轉支架,比普通支架的壽命要長兩倍,而且不會因為過重的體重或長期的旋轉而磨損、鬆脫。”

經理見客戶連連點頭,便接著又說:“那把320元的椅子也不錯,不過在對人體健康和使用壽命上卻遠遠不如這一把。您覺得哪把更合適呢?”

最後客戶決定購買670元的椅子,雖然多花了350元,但是客戶卻認為物有所值。

案例中的銷售經理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到客戶的真實地購買心理,在客戶猶豫不決時,幫助確定目標,分析利弊,順著客戶的心意開展進行說服,最終促成了交易。

客戶在購物時,難免會產生猶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這是銷售員就要幫助客戶尋找折中點,使客戶鎖定自己的選擇,購買到自己認為物有所值的商品。而在這過程中,銷售員必須要善於把握客戶的選擇傾向。在合適的時機,根據客戶關注的主要問題,有技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促使客戶及早做出決定,從而解決客戶的猶豫,節約銷售時間,提高銷售業績。

【心理提示】

客戶在進行消費時,首先會考慮產品是否能夠更好地滿足你的需求;其次,還會考慮產品的質量是否有保證、使用期限是否合適、產品的價格是否合理等因素。

如果難以符合自己的選購條件,就會在眾多的產品中挑選比較合適的進行購買。而這時客戶往往會猶豫不決,因此銷售員應該主動出擊,把握客戶的購買傾向,給客戶以合理的建議,幫助客戶迅速作出決定,從而減少時間的浪費,有效地進行銷售。

三、適當給客戶一點“威脅”

在銷售中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有時候你努力地請求客戶購買你的商品,結果卻並沒有幾個人接受,而有的時候你不賣,客戶卻會追著要買你的東西,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其實這就是一種“物以稀為貴”的效應,當某種東西很多的時候,客戶就不會急著去買,而如果這種東西突然隻剩下幾件,客戶就會發急,爭著搶著去購買。客戶總是有一種怕買不到的心理。而這種心理在銷售中也廣被利用。例如,很多商家開展的“限期促銷活動”等,除了可以創造一種熱烈的銷售氣氛之外,所謂的“限期”其實都在向客戶傳遞一種“威脅”,暗示消費者如果超過期限就不能享受如此的優惠,因此消費者就會趨之若鶩地瘋狂搶購,並且樂此不疲。

銷售員在向客戶推銷商品或者與客戶進行談判的時候,往往都是處於被動地位,任憑自己說盡產品的好處,費盡力氣地勸說,甚至是委屈地乞求,客戶依然無動於衷。即使有購買的意思,客戶還免不了會提出各種異議進行討價還價,或者總是反反複複,下不了決心。麵對這樣的狀況,實在是讓銷售員頭疼。

而此時,銷售員則可以通過改變策略,利用客戶的“怕買不到”心理來,對客戶稍加“威脅”,增加客戶購買的緊迫感,則會起到變被動為主動,讓客戶盡快作出決定的效果。如果銷售員在銷售中,既要真誠說服,也要在必要時,適當地向客戶提出“假如此時不購買我們的產品,您將會受到損失”的暗示,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趙曉勇是一個保健器材的銷售員,一次他通過老客戶的關係,得知某公司的楊經理對自己的父母十分孝順,並且對父母的健康非常關注,而且會不惜重金給父母買保健品,治療儀等。於是趙曉勇決定去拜訪這位楊經理。

一天趙曉勇來到了楊經理的辦公室,寒暄過後,趙曉勇向楊經理介紹了自己公司的保健器材的一些功能和特點。但是楊經理表現得很冷淡,說他目前沒有這方麵的需要,如果有需要的話,他一定會與趙曉勇聯係的。趙曉勇聽得出,楊經理是在下逐客令。可是趙曉勇並沒有在意,他又說:“聽說您的母親就要過70大壽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呀,不過以您母親的身體狀況就是再活50年也沒問題呀!”

楊經理聽了以後卻慨歎道:“雖然我的母親保養得很好,但是畢竟上年齡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了啊,而且最近總是會覺得不舒服,我為此很著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