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銷售要懂心理學--銷售是場“心”與“心”的較量(8)(2 / 3)

客戶打聽商家的服務品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詢問他們服務過的每一個客戶,張振還是頭一次遇到。不過第二次見麵的時候,她很不好意思地對張震說:“客戶們對你們評價很高。”

“您要的地板磚需要2562元。”張振告訴胡太太,“這隻是我們的成本價,除此之外,我們沒有附加任何費用。但你需要先付這筆錢,然後才能訂購地板磚。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交貨。”胡太太將信將疑:“你別想從我這裏獲取到其他任何費用。這個由我自己來進行訂購。”

胡太太自己購買了地板磚,但卻花費了2980元。其實,當初如果由張振進行訂購,他隻需花費2562元。但張振還是什麼也沒有說,不過接下來在選購窗戶和外牆壁板的時候,胡太太很樂意張振來幫她這個忙。裝修結束之後,胡太太很高興張振的優質服務,而且還向很多朋友進行推薦,這些人最後都成了張振的長期客戶。

所以說,麵對客戶的責難或者不信任,你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從他們的意思,用事實來證明給他看,一定要避免與他進行正麵衝突。這樣你才能夠博得別人的好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如果你試圖改變客戶的想法,則可能會一無所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主要是指在銷售的過程中要尊重對方的意思,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客戶隻有感覺到自己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夠對你,對你的商品產生好感。

所以,在銷售的過程中,不管客戶的爭辯有沒有道理,符合不符合事實依據,隻要他提出自己的異議,你就要保持歡迎和尊重的姿態,順從他們,而不是一味地爭論,比一個誰高誰低。

事實上,客戶的爭辯對你來說也是一個鼓舞,一次促進。因為,如果客戶都把不快和異議藏在心底,不告訴你,這對你來說才是最為有害的。因為這樣它才會像一顆炸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爆發。

所以,銷售員不要回避客戶的爭辯,更不要試圖與他們去進行爭辯,而是要想方設法引導客戶去說,支持他去說,鼓勵他去說,讓客戶公開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這樣對雙方都有一定的好處。因為隻有這樣,他才會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而你也知道了他心底真正的想法,這對銷售的成功是極為有利的。

【心理提示】

很多銷售員在銷售的過程中,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一個心理誤區,即試圖在與客戶的爭辯中取得勝利,這樣才能夠“征服”客戶,進而與客戶達成合作。可是,“征服”策略是攻心為上,而客戶是你的合作夥伴,而不是你的敵人,拜見客戶的目的是為了達到雙贏,而不是要辯得對方理屈詞窮。所以,當你拜見客戶的時候,千萬不要帶有爭辯的激情,不要把客戶的意見當成是惡意的挑剔,要順從客戶,避免爭論,才會贏得客戶。

五、幫助客戶消除顧慮

在銷售的過程中存在著這麼一個問題,即客戶對銷售員大多存有一種不信任的心理,他們認為從銷售員那裏所獲得關於商品的各種信息,往往不同程度的包含著一些虛假的成分,甚至會存在著一種欺詐的行為。於是,很多客戶在與銷售員交談的過程中,往往認為銷售員的話可聽可不聽,往往不太在意,甚至是抱著逆反的心理與銷售員進行爭辯。

所以,在銷售的過程中,如何迅速有效地消除顧客的顧慮心理,對銷售員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聰明的銷售員都知道,如果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客戶的顧慮心理,交易就很難成功。

客戶之所以會產生顧慮的心理,很可能是因為在他以往的生活經曆中,曾經遭遇過欺騙,或者是買來的商品不能滿足他的期望;也可能從新聞媒體上看到過一些有關客戶利益受到傷害的案例。所以,他們往往對銷售員心存芥蒂,尤其是一些上門推銷的銷售員,常常會被拒之門外。

事實上,這些顧慮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新聞媒體經常有一些客戶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的案例,尤其是一些偽劣家電用品,甚至會給客戶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也有很多保健品和藥物,不但不能起到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的目的,反而會使客戶的身體狀況變得更加糟糕……類似的情況很多,使得客戶在自覺不自覺地繃緊了心頭的那根弦,在購買的過程中,他們會時時刻刻擔心商品的質量不好,是否存在著某種安全隱患,以免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

也有很多時候,顧客還怕損失金錢或者是花一些冤枉錢,他們擔心銷售員所推銷的這種產品或者服務跟本不值這個價錢。還有一些客戶,往往會擔心自己的看法與別人的不同,怕銷售員會因此而嘲笑他、譏諷他,或是遭到自己在意的、尊重的人的蔑視。這樣的話,客戶的心中總是存在著顧慮,必然導致銷售活動進展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