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幹活嗎?”馬克·吐溫立即叫起來了,“有這麼幹活的嗎?”

“難道你是自願的嗎?”羅伯特驚奇地問道。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不自願,哪個孩子能天天有機會刷牆?”馬克·吐溫說,並且靈巧地用刷子來回刷著,又不時地停下,向後退退,認真地審查效果。然後在這兒補一下,那兒補一下。再停下來,重新審視一番,再一本正經地開始刷。

羅伯特被馬克·吐溫的舉動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且興趣越來越濃,就開始央求馬克·吐溫,說:“讓我刷點兒吧。”

馬克·吐溫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可是他並沒有立即答應,而是說:“這恐怕不行,我媽媽對它的要求是非常嚴的,你刷不好的。”

“沒事,我會認真刷,讓我來試試吧!”羅伯特說著,並且拿起手中的蘋果,“我把這隻蘋果給你吧!”

“唉,給你試一試吧,可你要認真刷。”馬克·吐溫接過蘋果,臉上表現出極不情願的樣子,心裏卻美滋滋地把刷子讓給了羅伯特。

羅伯特在毒辣的陽光下累得大汗淋漓,但仍饒有興趣地認真刷牆。馬克·吐溫這位退職的“藝術大師”,卻躲避到附近的陰涼處,坐在木板上,蹺起二郎腿,品嚐著香甜可口的蘋果。當羅伯特累得筋疲力盡時,馬克·吐溫已經與比利做好交易,比利用一個修得很好的風箏換來刷牆特權。當比利興趣全無時,詹尼早用一隻死老鼠和拴著它的小繩子作為代價等待換班。

一個又一個的孩子等待換班,這道牆被刷了三遍,馬克·吐溫收到了一堆禮物:大酒瓶塞子,一個錫皮做的小兵,一隻破口琴,12顆石頭子,等等。如果不是他的灰漿用完了的話,不知他還要發多大財。

啟示:有些孩子認為,管理就是用強權要求人做好某些事。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一個人從事一項工作,如果是被迫要幹的事情,他就會失去主動性。而如果通過一係列的措施,使一個人對工作溶入了感情,就會讓工作成了他渴望的事情,他就會主動,並且創造性地去做,就能高效、高質量地做出成果。就像馬克·吐溫一樣把枯燥乏味的刷牆工作,通過機智演變成了一項享受性的藝術創作,從而使其他孩子沒有把它當成勞作,而是當作娛樂,還付出代價來爭取這種特權。

訓練支招:

(1)教育孩子,在組織一個團隊時,要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充分調動成員的主動性。

(2)引導孩子,自己做事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要把它當作負擔。

(3)通過一些活動的參與,引導孩子學會調動別人,積極地參與自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