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領導的才能並不是任何事都懂,並不需要樣樣都行,但一定要具備指揮他人的能力。要能夠讓自己的團隊“抱成團”,讓團隊成員的智慧碰撞,要給團隊成員讓開道路,為他們盡可能地提供資源,盡量發揮才能。讓團隊成員團結合作、共同奮鬥,形成合力,共同打出一片天地。領導一個團隊,不能把成員當做機器,簡單地把他們安排在一個方向,用某一種方法做事,然後等著組織自動運轉;而是應主動地作為,把任務當做自己的事業,在團體中把自己當做主人,從而爆發出創新能力與使命感,使團隊事業順利地發展。
美國紐約水牛城的一家旅館每月虧損1.5萬美元,店主隻好將這家有500多名員工的旅館轉讓。兩位商人接手了這家旅館,正準備開業時,一位合夥人卻因心髒病突發被送進了醫院。
而讓夥計們都感到驚訝的是,旅館的開業似乎進入了停頓的狀態。沒病的那位經營者,先是閉門不出,緊接著他召開了一個全體員工的大會。他在會上講,這家旅館原已經虧損,因此,必須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換血,毫無競爭力的員工應該讓出自己的崗位,引進一批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來挽救旅館。當然,如果在座的人能針對自己從事的崗位指出以前所犯的錯誤以及更正的方法,或者提出更合理的建議,有利於旅館的發展,能優先被錄取。
兩三天後,這位經營者麵前的建議堆積如山,目的都是如何改進旅館的經營方法,使旅館走向燦爛的明天。這位經營者並沒有去進行大量的分析,而是將這些建議付諸執行。奇跡出現了,旅館逐漸扭虧為盈。
原來,這兩位合夥人,得病的那位是經營旅館的行家,而沒病的那位對經營旅館一竅不通。投資時,兩人有個約定,細節問題由懂行的人承擔。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剛準備開業,懂行者卻病倒了,不懂行的那位被逼著走向了前台承擔管理責任。怎麼辦呢?
他先向理論求教,翻閱了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的教科書《旅館業的經營》等類似的著作,但卻沒有找到一點幫助。他突然靈機一動,自己不懂行,500名職工不正是旅館業各工種上的行家嗎?如果向他們求教問計,必然能夠找到最直接的經驗。而且自己不懂行,員工並不知道,如果自己以旅館業專家的姿態出現在員工的麵前,讓他們從生存危機感的角度來說出自己工種上所需要改進的措施,一定會對旅館的發展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果然不出所料,這位經營人用從事者自己提出的改進措施付諸行動,使旅館改掉了弊端,從而走向良性發展。當懂得旅館管理的行家出院後,旅館已經是個運營健全、良性發展的企業了。
啟示:孩子們認為,管理者必須是這方麵的行家才能達到真正管理的目的。家長要糾正孩子的這種認識,像這位不懂行的旅館經營者一樣,他成功的秘訣在於,他認為每個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都是該崗位上的行家,隻要讓他們提出建議,就能使他們把自己當作這個崗位上的真正主人,指出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從而使旅館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一支隊伍、一個組織,需要眾多人的合作,靠個把人、少數人是不行的。要讓孩子認識到,要成為一個團隊的優秀領頭人,應該學會怎樣讓成員們人人出力、個個爭先,才能讓團隊有真正的發展潛力。要讓孩子認識到,一個真正的優秀領導者,注重的是如何組織團隊,並不是怎樣在具體業務上爭先;注重的是怎樣讓自己的成員充分發揮潛力,讓他們在團隊中具有主人翁精神,保障團隊的健康發展。
訓練支招:
(1)引導孩子,學習一些管理的基本知識,學會一些簡單的管理方法。
(2)教育孩子,管理一個團隊,重要的是讓團隊中的成員能夠個個具有積極性,並不是讓自己成為全才。
(3)通過一些家庭事務讓孩子做“領導”,培養其管理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