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文苑探幽(15)(2 / 3)

在前蘇聯作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肖洛霍夫的名著《靜靜的頓河》中,有一個次要而又次要的角色:奧爾加.尼古拉耶夫娜。她是白軍李斯特尼次基中尉的同事高爾察科夫的妻子。有一次高爾察科夫邀請李斯特尼次基到他家中度假,李斯特尼次基遂與奧爾加結識。後來,高爾察科夫受重傷,臨死前托李斯特尼次基照顧妻子,其結果是她嫁給了李斯特尼次基。

為了尋找李斯特尼次基第一次見到奧爾加的感覺,肖洛霍夫對手稿進行了多次修改。在最初的手稿上,女主人的形象是這樣的:

嬌小的腦袋上梳著一個沉甸甸的發髻,李斯特尼次基仔細端詳著女主人。她臉上的線條是柔和的,雖不十分勻稱,但卻惹人愛著,眼睫毛濃密而清新,薄薄的嘴唇是玫瑰色的,幹濕的……

如果單純從所謂“肖像描寫”的要求來說,分量已經足夠,但是這裏肖洛霍夫所追求的不僅是女人肖像而且包含了男人的感覺效果:“惹人愛看”。可是“高高的發髻”、“濃密的睫毛”、“柔和的線條”,並沒有提供為什麼“惹人愛看”的奧秘,因而肖洛霍夫很不滿意。在另一頁手稿上,他這樣修改:

在午飯的時候,李斯特尼次基才仔細地看清楚了女主人,她臉上的線條是柔和的,雖不十分勻稱,但卻惹人愛看。可以說,她的臉是一張最平常的臉,惟有嘴部特別引人注目:在這金發女人的明亮的臉上長著薄薄的、深紅色的嘴唇,由於無名的焦灼而現出幹裂的皺紋的嘴唇。嬌小的腦袋與她的身材頗不相稱,顯出一副高傲的姿態,或許由於沉甸甸的發髻才顯得高傲。

這裏增加許多主觀性很強的詞語,顯示出李斯特尼次基的感覺逐漸形成,然而各種感知細節仍然不夠統一,為什麼“臉上線條並不十分均稱”、“嬌小的腦袋與她的身材頗不相稱”,可是卻“惹人愛看”?光從李斯特尼次基的外部感覺來說,這好像有點紛亂,與李斯特尼次基潛在的情緒有什麼關係又缺乏必要的暗示。肖洛霍夫又進行了修改:

在午飯的時候,李斯特尼次基才十分認真地看清了女主人,在她勻稱的身段和臉上都顯示了一種正在逝去的美,這在一個度過了三十個春秋的女人身上放著淡淡的光華。

“十分認真地看”的原因是:女主人的美不是那麼明擺在臉上的,是需要仔細認真地鑽研才能發現的。這裏不但寫了女主人正在消逝的美,而且暗示了男主人非同尋常的注視。這種注視顯然不完全是表麵的,而且包含著某種潛在的意向:

在她的一雙透著譏笑意味的、多少有些冷冰冰的眼睛裏,在她的舉止中,仍然保持著尚未消逝的青春。她臉上的線條是柔和的,雖不十分勻稱,但卻十分惹人愛看。

這樣一改的好處是把女主人的主要特征和男客人的主要感覺,不僅在表麵上,而且在男客人潛在的意識深處結合起來了:男客人隱隱約約地著迷了。但是粗心的讀者,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男客人感知結構正在立體化地展開,肖洛霍夫不得不用心理分析的語言提醒一下:

兩個月來,除了肮髒的女護士外沒有見過女人的李斯特尼次基覺得她分外漂亮。原來是李斯特尼次基長時間受壓抑的潛在的性意識在起作用,這潛在的性意識的作用使本來正在逝去的美和那並不美的線條以及冷冰冰的眼神都變得有魅力了。肖洛霍夫事實上已經借助男客人對女主人的觀感,寫到男客人骨頭裏去了。可是他還擔心不夠強烈,於是又在外部效果上強調了一下男客人潛在性意識的作用:

他看著奧爾加.尼古拉耶夫娜那姿態高傲的、梳著淡黃發髻的腦袋,時常答非所問。

人物潛在的感覺,是很難直接表白的,但可以通過它對人物的語言的抑製(或其他外部行為、表情等),用一再走神間接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