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文苑探幽(10)(2 / 3)

看一個人的學術水平,除理論建構和解構的能力以外,主要是知識結構和背景。一般地說知識結構的背景和氣度在文章的注解中可以一目了然,這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的探測學者智能結構的方法。

這種方法不但使我省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使我輕鬆地得到許多經過別人淘洗過的材料,有時這種材料,在我讀的文章中並不太重要,因而被安置在注解中。然而換一個角度就有不同的意義。

記得幾年前,讀一本,《海明威研究》,全部是外國報刊上的論文,共有二三百頁。現在回憶,大部分都淡忘了,但其中一個注解卻仍留在我的記憶中。那是一則報刊通訊,說的是海明威《老人與海》的原始素材之所本。一個漁民出海打魚數日未歸:後來被警察在海上找到了,他正在船上痛哭,一原因是他釣的魚給鯊魚吃了。

這個故事與《老人與海》中的那個失敗了的硬漢子恰成對比,聖地亞哥:80多天沒打到魚,偶爾打到一條又被鱉魚咬得隻剩下一副骨頭。但老人不但沒有哭,反而進入他自己的小屋以後平靜地睡著了,而且還夢見了非洲的獅子。

由於這條材料的啟示:我才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海明威,讀書讀到發現先師教導的法門行之有效,實乃一大幸福。

這次在美國讀一位女權主義學者對蕭紅《生死場》的評論,甚覺新異,尤其是文中提出蕭紅在本質上不但是一個國家民族主義者,而且是一個不自覺的女權主義者。在她的作品中,對帝國主義的反抗和對男權主義的反抗是互相交織的,甚至在《生死場》中對男權中心的反抗還比對抗日民族解放的要求更強烈,更突出,也更藝術地得到充分的表現。

這種見解使我驚異,也使我狐疑,但當看到文中一個注解,我的狐疑就開始消釋了。

那個注解說,在30年代,女性作家與國家民族主義、夫權主義的矛盾並非個別現象,英國女作家伍爾芙也經曆了相似的矛盾情感。她丈夫是個猶太人,列入納粹德國的通緝名單,但是伍爾芙並沒有自動把作品當作英國民族主義的鼓吹手段。吳爾芙表示英國婦女在絕大多數曆史時期都被視為奴隸,無論過去或現在,婦女沒有必要感謝英國。至於民族鬥爭往往是男性的光榮。如果男性為保衛英國而戰鬥,吳爾芙懷疑是否也包括保衛英國婦女的全部意義在內。

看了這樣的注解,我不但看清了中國女權主義批評的價值觀的要害,而且找到了她們的源頭。到這時候,老實說,我就有權利、有本錢對她們作比較到家的解剖,並且作出一些解構了。

22.談讀的三姿勢

讀書的姿勢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躺著讀,這是陶淵明所標榜的好讀書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並不一定實行的辦法;而大多數文學愛好者就是這樣讀的,其特點是沒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謂博覽群書。這種讀書姿勢聯係著一種態度,那就是讀著玩的,讀得順就讀下去,讀不順幹脆就睡著了也無所謂。這種讀法,是一種休息、消遣,也許還是一種享受。日積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長知識,豐富精神生活,領悟人生的意義。但是,除非是天賦特別好的個別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麵的水平,是不可能這樣輕鬆地達到目的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種姿勢。就是要坐著讀:古人講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種姿勢,而且是一種心境、態度,一種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態度,通常我們說求學問,為什麼要說“求”呢,那是意味著追求的意思。要追求就得十分認真、嚴肅,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著相比,這裏有強製自己心無旁騖的意味。這是最基本的一種讀書方法。不管大中小學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這種方法。

這種方法的要領是對於書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個字,都一絲不苟反複鑽研,甚至背誦。上下左右聯係,前後貫通思考,力求全麵、準確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勢表現出一種精神,那就是鑽研,不滿足停留在表麵上。一般說文字的表麵是很完整的,甚至給你一種天衣無縫的感覺。如果你沒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即使坐著,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坐著讀的關鍵是開放心靈,讓它像海綿一樣吸收書中全盤的精義。古人說的虛懷若穀,大致可以形容這種心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