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以出色的間諜一戰,畫出了他軍旅生涯的美妙第一筆,不久,被派到北洋陸軍主力第三鎮。從此後,與民國八大總統之一的曹錕結下了不解之緣。
1906年春,吳佩孚在第三鎮出任督隊官(營副),不久被保薦到天津講武堂短訓。畢業後,回原部升為管帶(營長)。翌年,曹錕出任第三鎮統製(師長)。有一次,吳佩孚跟隨曹錕駐防吉林。期間,曹錕要用東北地區的地圖,整個統製隻有吳佩孚備有一張(為日俄戰爭時期自繪地圖)。由此吳佩孚引起了曹錕的關注。次年,吳佩孚調任炮兵第一營管帶。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奉袁世凱之命,曹錕率第三鎮入關,擔負起天津、北京、保定一線京畿的防務。同月,山西新軍宣布獨立,曹錕受袁世凱指令,率軍攻打山西革命軍。隊伍即將行進至娘子關時,三標部分士兵在標統的帶領下欲起事反叛,被吳佩孚發現,即向曹錕秘密報告。此為吳佩孚第一次對曹錕的出手相救。不久,曹錕任命吳佩孚為標統,並升為上校。從此,吳佩孚成了曹錕的得力“幹將”。
1912年2月,袁世凱為了實現出任大總統的目的,指使曹錕帶兵往南京迎袁專使住處騷擾,最終迫使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電同意袁世凱要求,因此,曹錕在官道上青雲直上。隨著曹錕勢力的壯大,吳佩孚的官位亦不斷攀升。
北洋政府成立後,袁世凱將鎮改為師,標改為團。曹錕繼任第三師師長,吳佩孚繼為炮兵團團長,駐防南苑。次年,吳佩孚積極跟隨曹錕鎮壓“二次革命”,曹因功出任長江上遊警備司令。吳佩孚因升師部副長,駐防嶽州。
時袁世凱的心腹愛將湯薌銘以海軍中將都督湖南。一日,湯薌銘在長沙召集全湘名流會議,請師長曹錕致詞,曹錕不長於辭令,吳佩孚主動請纓解難。吳佩孚從湯薌銘督湘有方,受人敬仰。湯薌銘本人亦認為吳佩孚確是軍中奇才,隻惜其官階太低。會後,他便以湖南省督軍府的名義向曹錕發出公函:“……借調吳佩孚,來敝省主巡警旅軍政。如貴部認為必須交換條件,敝省一定酌情滿足。”既被湯薌銘看重,曹錕認為楚材晉用,不如楚弓楚得。吳佩孚即得曹錕器重,被提拔為旅長。吳佩孚深懷感激,誓死追隨曹錕,成為曹錕的心腹。
1915年8月,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不久,便緊鑼密鼓地為複辟帝製著手準備,全國上下拉開了所謂“要求實行帝製,請袁世凱登基”的勸進序幕。他的倒行逆施,導致了護國運動的爆發。曹錕部被派往四川鎮壓蔡鍔護國軍。
此戰吳佩孚不僅取得了瀘州、納溪的勝利,而且還第二次救了曹錕性命。吳佩孚進攻納溪時,曹錕不幸進入了護國軍的高洞場包圍圈,在峽穀不足一裏的範圍內,其所帶的人馬所剩無幾,生命危在旦夕。聞訊後趕來的第十六混成旅長馮玉祥給出的解救方案,他全然不理,毅然率幾十名親兵冒死殺入重圍,將曹錕救出。曹錕感激萬分,誓與吳佩孚共進退、不離棄。旋而,即向袁世凱稟報了吳佩孚的功績,吳佩孚被授陸軍中將一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