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少年時代,受嚴格舊式倫理道德教育,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他早期曾寫下“戒淫”一文,開篇為“食色為天性,男女之大欲也,率性而節欲,可庶幾於聖賢,縱欲而滅性,則近於禽獸”。

就在吳佩孚考中秀才的喜慶氣氛還未散盡之時,蓬萊縣城的大街小巷突然貼出通緝令,要捉拿案犯吳佩孚。原來是前不久,縣裏電報局長祝壽,從濟南請來戲班子。此時,戲班子中的男女混雜,同台演出,被時人認為是傷風敗俗。吳佩孚糾合幾個同科秀才和布衣青年,在戲班子開場之時衝進,指責其違犯禁律、敗壞風俗。

吳佩孚大鬧堂會,氣得縣太爺大發雷霆。第二天一升堂,立刻下令,革了吳佩孚秀才功名,派差役到學後街捉拿歸案,重治其罪。孰料,吳佩孚早就拜別了母親,亡命天涯。

吳佩孚一路逃亡到京城,第二天就開始設法謀生,想到春節將近,便擺起攤子寫春聯叫賣。過了春節,他又擺起測字占卦攤子。半月後,吳佩孚得堂兄吳亮孚資助,投天津武衛左軍聶士誠部,在管帶沈某處任戈什哈(勤務兵),受知於文案郭緒棟。

1899年春,吳佩孚報考由李鴻章創辦的開平武備學堂。考試雖通過,但因體重不夠受阻。吳佩孚竟自找到了學堂總辦孫寶琦,以抵禦外侮,意切報國中肯理由,終於說服孫寶琦,破格準入。之後不久,八國聯軍入侵,學堂停辦,吳佩孚隻得返回原部。緊接著參加了大沽口之戰。因為信奉意切報國理念,在大沽口一戰中,擔任後路炮隊隊官的他異常勇猛,不怕死的軍人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一人獨負炮台之責,憤外敵欺淩,遂力發三炮,均能命中,一人擊斃聯軍甚多。

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開辦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已是二級初等官(中尉)的吳佩孚,入學堂測繪科。一年後,他以第一名業績畢業,被派往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任中尉,正式成為北洋係的一員。

1904年2月,日俄戰爭在中國遼東半島爆發。袁世凱明為“中立”,暗中卻派出吳佩孚等中國軍官,幫助日本人展開情報工作。吳佩孚隨守田利遠,帶領47名諜報員渡海,去旅順、大連等地刺探情報。他以見多識廣、有學有術、機智深沉出色表現,成為出類拔萃的情報員。日俄戰爭結束後,已晉升上尉的吳佩孚,因功受贈勳六等證書和“單光旭日勳章”。在曆時一年多的諜報工作中,吳佩孚初露鋒芒,可視其為日後躍為北洋之星的端倪。

日俄戰爭前夕,吳佩孚協助守田將諜報隊帶到安全地帶集結返程,不僅順利完成任務,且無一人傷亡。守田利遠獎賞大洋500元,破例準假一周回去探親,並將其坐騎借給吳佩孚回蓬萊。

早非昔日官府緝拿的逃避窮秀才,多年的晦氣熬出了頭,令蓬萊父老刮目相看。回了蓬萊縣城的吳佩孚,人人見了招呼不斷,請安問好。當日下午,吳佩孚雇了一乘小轎,讓母親坐著,與弟弟吳文孚陪同母親,去城外祭掃了祖宗墳墓。後隨母親繞道去離縣城20多裏路的李家屯。

原是吳佩孚還在保定學堂學習之時,吳母即托人向李家屯的巨紳李少堂的侄女說親,等了多時,吳佩孚才回來探親。吳母急不可待地攜兒子去相親。來到李家,見富家千金美而慧,獨養女,非常相配,就同意了這門親事。李老太太見吳佩孚一表人才,是文秀才武中尉,豈不是人中豪傑,自是樂不可言。

兩位母親當麵說定,假期總共才有七天,三五天內成親。探家的第七天一早,吳佩孚便揚鞭躍馬,返回芝罘守田公館。李氏夫人留在堂上,代其侍奉母親,照顧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