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雖然公交車上設的座位是老弱病孕,並主張給老弱孕孺讓座,但時下乘公交車的,無論是打工者、公務員,還是無事者,他們不論是節日期間還是平時,仿佛誰都有著困擾,有著疲憊。乘車,對每一個人來說,不僅僅是從甲地到乙地兩地之間的旅行,還應該具有借機小憇的效果才好。所以,對很多年輕乘車者來說,乘車時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就會陷入“兩難”:礙於麵子,讓座,卻讓自己更加辛苦疲憊;為了自己,甚至因為疲憊不堪,實在無力讓座,也會遭到非議甚至譴責。而半讓座則解決這個問題。半讓座,既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又讓自己小憇,甚至還能從中得到樂趣呢。
曬太陽
隨著秋風送爽,太陽盡管有時仍會耍點兒小脾氣,讓人在那短暫時段感到有點過激,但它由一位辣妹成了溫柔的少婦,卻是不爭的事實。你瞧,小區裏,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那些老人不再帶著孩子趕陰涼,而是曬太陽。
中秋期間,幾個朋友相聚,說:“我們曬一曬,各自最喜歡的休閑活動。”
有的朋友說洗桑拿,有的朋友說玩麻將,還有的朋友說泡腳……
我聽著他們說,不知怎麼的,竟想起很多外國人去加勒比海,去夏威夷海灘,還想起兒時家鄉老頭老太太到街頭的露天座椅上喝茶,在胡同口的牆角,都與曬太陽有關的畫麵……
萬物生長靠太陽,人的生活也離不開太陽。有一種說法:每天曬一小時陽光,等於喝一袋牛奶。曬太陽,適量的紫外線能促進鈣質吸收,對增加人體皮膚和內髒器官的血液循環,提高造血功能大有裨益,特別是在防治兒童佝僂病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方麵,有著特殊的療效。
我想著,他們一個一個曬了後,一朋友搗了我的膀子一下,說:“該你曬了。”
“曬太陽。”我脫口而出。
我描繪了我曬太陽的情景:在一個避風的角落,手裏拿一本書,把背對著太陽,用自己的身體擋出一片陰涼,接受先哲們的精神沐浴。
我還將不久前看到的有關曬太陽方麵的知識向他們兜售:曬太陽最佳時間是上午9到10時,或下午4到5時,此時陽光中的紅外線強,紫外線偏弱……
朋友們聽了竟笑話我,“休閑,什麼不可以選擇,卻偏偏選擇曬太陽。”
從朋友笑我的腔調中體會到他們的意思。傳統的曬太陽的人,在人們的印象中,或是懶漢,或是老人孩子,那意思是說,你變成無用之人了。
人,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健康。可現在殺人的,常常不是刀,不是槍,是壓力。2005年4月6日,正在外景地忙於拍攝新片《理發師》的陳逸飛突然病倒……2004年,企業資產總規模達到25億元的均瑤集團原董事長、著名民營企業家38歲的王均瑤患直腸癌英年早逝。還有彭作義、楊邁、湯君年……名單上的每一位,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擁有無可限量的美好前景,但都因為勞累,繃斷了生命之弦……
我莞爾。在這個世上,陽光對人是最平等的,無論你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能享受到它的恩賜,它都會毫不吝嗇地照射到你的身上,對於這種大自然的厚愛,人豈有摒棄之理。
有人說,你不知道,現在事業中的人不知多忙呢。“偷得浮生半日閑。”是啊,整日在喧囂嘈雜中忙碌的人,是該從古人一“偷”字中感悟點什麼……
我看著老人孩子曬太陽,想著有關曬太陽的問題,竟然感覺陽光的溫暖漸漸的讓頭和周身的肌肉一點一點地放鬆,恰似一層一層的水泄般的疏鬆感甚至傳至腳尖;心也輕盈地飛起來了,飛得毫無阻力。
這就是曬太陽的感覺吧。曬太陽是一種享受!
與賢者同行
家裏來了位朋友,我買了個西瓜。我將西瓜剖開,讓朋友吃。四歲半的小外孫見了像沒看見一樣,還在那兒玩他的拚木。
為了讓小外孫吃上一點,我說,“與爺爺吃西瓜比賽,誰吃的快誰就是大拇指”,他點頭同意了。他拿著一塊西瓜,吃啊吃,一直將瓜皮上的肉都啃了才到我這兒說,爺爺,我是大拇指!他隨即指著我的朋友準備放下的西瓜皮說,你這個爺爺,吃西瓜怎麼能不吃幹淨!
聽了小外孫的話,那個被喊著爺爺的朋友說,“你真棒!”接著又問,“你為什麼要將西瓜吃幹淨?”
“是媽媽叫的。媽媽說,‘不浪費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媽媽每次吃西瓜都吃幹淨。”
“你真是個小雷鋒,我向你學習。”朋友逗小外孫。
朋友的話就像一個神奇的仙杖在我心中的鍵盤上點了一下,我的思緒隨之打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十分重要。隨著這個念頭,又一個問題在腦中出現,大家學雷鋒,雷鋒學的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