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與賢者同行(5)(2 / 2)

帶著這個問題,我翻閱書籍資料,尋找答案。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農曆十一月二十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裏。因為這一年是農曆“庚辰”年,給他取了一個乳名叫“庚伢子”。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鄰居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

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有一次,他跟縣委書記張光玉一起去開會,走著走著,看見路上有顆螺絲釘,他踢了一腳就走開了。張書記卻走過去撿起來,裝進了口袋。雷鋒覺得奇怪:一個縣委書記,撿個螺絲釘幹什麼?過了幾天,雷鋒要到一個工廠去送信,張書記拿出螺絲釘交他帶去,說:“小雷,咱們國家底子薄,要搞建設,就得艱苦奮鬥,一顆螺絲釘,別看東西小,缺了它也不行。滴水積成河,粒米堆成籮呀!”這顆小小的螺絲釘,在雷鋒心中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雷鋒還經常跟張書記一塊下鄉,當他看到張書記下鄉常常是鞋一脫就下田,一邊扶犁,一邊和老鄉搭話,分不清誰是民誰是官時,就暗暗告訴自己要向張書記學習。有一次張書記發現一位農民家裏窮得揭不開鍋,就掏出僅有的20元錢遞給老人,讓他買幾頭豬崽飼養,盡快過上好日子。有張書記做表率,雷鋒便把自己的蚊帳送給了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老大娘要謝他,他說,要謝就謝共產黨,是黨教導我這樣做的。

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隻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雷鋒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他沒忘記張書記的榜樣,找了幾塊舊木板,釘了一個“節約箱”,把平時撿到的碎銅爛鐵邊角料、螺絲釘等等,都裝在裏麵,修車、修工具時能用上的就用上,被團黨委樹為“艱苦奮鬥節約標兵”。

雷鋒入伍後的第一天晚上生病發燒,營長來查鋪,知道他感冒了,連夜從衛生隊叫來醫生為他診治,還脫下自己的棉大衣,並送來一床新被子,蓋在雷鋒身上,雷鋒感動得淚水流濕了枕頭。後來就有了雷鋒幫助戰友喬安山的故事。雷鋒主動向災區捐款,團政委韓萬金得知後,熱情宣傳他為國為民分憂,而韓政委自己把工資捐給災區,卻不向外露一個字……

雷鋒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雷鋒的成長離不開他的身世,離不開他的積極心態,離不開領袖的教誨、組織的幫助和先進典型的影響,但對他的人生觀影響最大、最直接的還是他身邊的領導。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上學時遇到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成家時遇到一個好伴侶。有時他們一個甜美的笑容,一句溫馨的問候,就能使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光彩照人。

在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讀好書,交賢人,乃人生兩大幸事。一個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圍的朋友決定的。朋友中賢者越多,意味著你的價值越高,對你的事業幫助越大。朋友中的賢者是你一生不可缺的寶貴財富。因為朋友中的賢者激勵和相助,你才會戰無不勝,一往無前。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於與人相處,攜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於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人的成長進步就是這樣。如果你發現別人的優點,並把它轉化成自己的長處,你就會成為聰明人;善於把握人生的機遇,並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機遇,你就會成為優秀者。對他人的成功像對待自己的成功一樣充滿熱情。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與賢者同行,此乃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