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把寂寞當做一筆財富來使用,在寂寞中他(她)可以更加冷靜地思考,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從而使自己不再寂寞,使自己在寂寞中向成功邁進。而不明智的人,隻在寂寞中深深地苦惱,隻在不知不覺中揮霍寂寞帶給他的大量空白而寶貴的時間,使自己在寂寞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是冰心先生的詩。我們讀,就會領悟它的精妙,因為走出寂寞,就是奔向成功途中一次忍著巨痛的飛躍!
看過《士兵突擊》的人都知道,許三多從兩個人的連隊到一個人的連隊,他堅守了半年之久。一個人的連隊,寂寞一定會有。可許三多並沒有自怨自艾,在進食堂前仍然唱著軍歌鬥誌昂揚,在沒有督促的自我訓練中奮進,在觀看自己還是醜小鴨的錄像裏享受已有的成功,在堅持著做“有意義的事”勞作中讓時間從身邊溜走……
是的,現代人的寂寞是現代人自己造成的,想擺脫心靈的寂寞,隻有從心靈的充實做起。
雖然“賈君鵬”是虛構的,但“寂寞”卻是現實的;“賈君鵬現象”注定是曇花一現,“寂寞”盛行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根治。“賈君鵬”們雖然在聽到“爸爸、媽媽、姥爺”回家吃飯的親情感召會心頭一軟,眼角一熱。然而,人畢竟是長大了,離開愛你寵你的爸爸、媽媽,而焦慮、空虛、無所適從接踵而來則是正常的。所以,走出寂寞還得靠自己。
雞蛋與雞
由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主辦,淮安網承辦的2009“和諧淮安,文明網絡”網友文化節於2009年9月17日下午落下帷幕,我這個以THR5919083為網名的博客文章獲得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本來,博客文章對自己來說,隻是玩玩而已,並沒當回事。可自17日的下午頒獎會後,卻接二連三地收到短信,接到電話,問我長什麼樣子、什麼學校畢業、發表過哪些作品了,有的人甚至還問,你的文章寫的那麼好,怎麼不將頭像貼上,最後還有人提出,能不能見見麵……總之,好像我也變成了明星。
短信、電話問我、約我,讓我想起了錢鍾書的雞蛋與雞的論述。
假如你吃了一隻雞蛋,覺得味道不錯,那就行了,沒有必要再去看看那隻下蛋的雞,更沒有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雞。因為,有些漂亮的雞蛋的媽媽本身長得並不漂亮,看了是要失望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關雞蛋與雞的故事、論述或比喻很多,如那個原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直爭論到現在還沒個答案;後來借用雞與蛋爭論,是資本家養活工人還是工人養活資本家,原來可以從《資本論》中找答案——那就是剩餘價值,但隨著思想解放,特別是在為“資本”平反後,讓資本與勞動平起平坐了……然而,對我而言,唯有錢鍾書的雞與蛋最能打動人。
錢鍾書的這番話是對一個外國記者說的。這個外國記者來中國,他要完成“三大願望”:看故宮、看長城,看看錢鍾書。看錢鍾書是因為他看了先生的《圍城》,想去采訪錢先生。他打了很多次電話,終於找到了錢先生。錢先生卻在電話裏拒絕了采訪的請求,說了上麵話。
雖然我與錢老不可同日而語,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因文章而被人找。但文章與文章還是有區別的。那個外國記者是因為看了錢鍾書的文章慕名找錢老的。而我呢,文章早就發在網上了,開始基本是無人問津,點擊率不高,隻是因為文章獲獎了,才有網友來找。其實,一篇博客文章是好是壞,本來早該讀出來。可是,我的這些網友也許在評獎之前對我發在網上的幾篇文章沒有細看,甚至因本人沒有名氣,而編輯給的評價又不高,根本就沒有看,隻是在經過行家評委的投票認定後才移目高看。
尼采曾說,母雞下蛋的啼叫和詩人的歌唱相似,都是痛苦使然。其實,尼采的話用在當今,特別是用在寫博客的人身上,好像不大適當。雞下的蛋,是物質產品;人寫的文章,是精神產品。雞下蛋,是因為孕育成熟;人寫博客,是有感而發。
我看過一些盆景,鉛鐵絲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綁,即或已經解除,樹皮上也難免皮開肉綻的疤痕。這樣藝術的製作,對於植物近似戕害生機的桎梏。我常在欣賞盆景的時候,聯想到在遊藝場中看到的一個個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齊整地出現在觀眾麵前,博大家一笑。網友寫博客與作家寫文章的區別大概就是少了一些桎梏。寫博客是一種真性情的表露,是一種樂趣。得點樂趣,就好。這種樂趣,如人飲水,不是為了揚名,而是解渴——自己滿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