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與賢者同行(2)(3 / 3)

西班牙的格拉西安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當今的中國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早期教育抓得緊。如果不投入精力,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就難以創建寬鬆和諧學習型家庭;如果不能蹲下身來以平等姿態與孩子交流,就難以真正獲得孩子的尊重與信賴。母親如果能成為與孩子共同學習的同學,共同進步的朋友,那便是她最大的成功。

你知道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嗎?他小時候和他母親的關係很糟糕,一直到了成年都怨恨在心,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叔本華的媽是個名女人,她舉辦的沙龍級別很高,德國文化圈叫得出來名字的基本上都參加過她的沙龍,像歌德啊,格林兄弟之類的。小時候,叔本華就坐在香豔熱鬧的客廳角落,靜靜地看著他的媽媽花蝴蝶一樣穿梭,衣角掠過不知是誰的臉,隻知引起一陣迷醉。

叔本華對他母親的怨恨,不單應引起女強人或交際廣泛的母親警覺,在中國,還應該包括那些整天打麻將、泡酒場,從來不讀書,也不體會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卻一味地逼迫孩子讀書學習或不管不問孩子成長的媽媽(家長)注意。

時代進步了,孩子對母親的眼光應隨著時代變。但對孩子來說,如果沒有愛,沒有人交流,就沒有樂趣。沒有樂趣就會厭煩,厭煩就會缺少抵製誘惑的精神力量。當今的誘惑很多,網絡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對孩子上網癮很無奈。其實,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網絡時代與美國的網絡時代是有根本區別的。在美國,人們用網絡學習,搞研究,網絡是大人孩子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在中國,滿街的網吧,網吧裏卻是上網成癮的未成年人,他們在網上玩遊戲、聊天,網絡在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玩具,它讓孩子沉迷……

如此說來,女人一旦做了母親,就要解除上天賦予的種種裝備和武器,甚至放棄性別優勢。這,大自然裏也有例子:母蟻在受孕之後就失去了雙翅,因為孕育期雙翅毫無用處,弄不好還會危害其生育。

放下屠刀,立地成媽!這不僅僅是母親對孩子愛的大情懷,而且還是冥冥之中傳來的聲音好似低沉的雷聲,然而,這不是什麼神聖佛偈,這是孩子健康成長對母親下的最後通牒。

“行勝於言。”這條清華大學的校訓,也應該成為“放下‘鼠標’,立地成媽”後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媽媽座右銘。在家庭教育中,是孩子鏡子的不隻是媽媽,當然還應該包括爸爸。父母的言行舉止其實無時無刻都應該成為近在咫尺的孩子觀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

母親的幸福莫過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隻有練就自身高素質,才能當好媽,教出好孩子。

走出寂寞

近日,一篇名叫“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注水帖在網上急速躥紅,短短幾個小時,就達到了幾十萬次的點擊率和上萬的跟帖。

幾十萬人乃至後來的上百萬跟帖、熱談,不見得把那句話當真,卻依稀可見人們內心真實的需求與渴望,呈現出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悲涼、隱痛和落寞。正如有網友所說:“賈君鵬不是故事,是寂寞。”

什麼叫寂寞?有一首歌中的歌詞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時候應該叫孤獨,想一個人的時候才應該叫寂寞;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為想你才寂寞。寂寞的感覺之所以如此之重,隻是因為想得太深……

寂寞來自何方?是生活得太單調,還是令你高興的事太少?是心中的迷題沒有解開,還是找不到一個人可以袒露情懷?

古典寂寞是因為沒有自由,比如被繡花鞋與禮教軟禁在後園或閣樓裏的古代小姐;而現代寂寞首先是個人與社會的離疏感,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得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和傾訴;其次是信息社會所帶來的緊迫感,在這種緊張、複雜、快捷的信息環境中感到焦慮和無所適從。所以說,現代人的寂寞是由於精神上的空虛、無所寄托。

一位朋友說的好:生活是禍福的容器,關鍵是看你自己把它變成什麼。熱愛生活的人,是不允許“虛無”噬咬自己心靈的。